人口密度对城市非常重要

2023-02-07 06:17陆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支点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口密度大城市生产性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是经济发展阶段提高和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结果。

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从2021年数据来看,GDP中制造业占比是28%,而服务业占比达53%,就业占比两者的差别更大。制造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口18%,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高达48%。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之后,服务业的占比仍旧会继续提高。一方面,制造业大量的附加值来自于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研发设计咨询这样生产性服务业。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任何强国战略带来的是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新增需求会集中在服务的需求,并且是高品质、多样化且多层次的。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大变局。人口持续从农村向城市移动,特别是向沿海地区移动,人口从小城市向大城市移动。在一些城市,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提高和产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结果。无论是人口流出地区哈尔滨,还是人口流入地区长三角,人口都在向中心城区集中。哈尔滨整个城市人口负增长,但是中心城区仍是正增长。在长三角、珠三角也分化为中心区域的人口正增长和相对外围区域的人口负增长。

传统思维认为,大城市人口多是一种负担,实际上,这对于大城市而言是一种优势。尤其在后工业化社会,人口多元化非常有利于创新。人口比较多的大城市,拥有公共服务的完善性和高品质,也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又有利于把家庭的生产外包给社会,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后工业化阶段,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竞争需要考虑用生活品质来留人。一旦生活品质提高,对于人才形成吸引力,就可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产生促进作用。在消费城市人口吸引力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之间形成正反馈机制,不断强化经济中心的职能。不仅如此,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还可以利用交通网络来辐射、带动其他中小城市的发展。

中心城区的人口实际上职住分离是不严重的,而外围郊区的通勤距离比较长,职住分离比较严重。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如果就业岗位和消费场景的分布往中心城区集中,那么就要进行城市、城市空间格局的进一步调整,才能够缓解拥堵。

所以,城市用地的空间结构要向城市倾斜。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和外围的人口密度之间的梯度要有所增加,让更多的人口接近于中心城区来进行居住,才可能减少通勤距离。

在人口密度比较大、人口数量比较高的城市,未来的城市生活品质将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活力。大城市要有非常强大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创新往往依赖于人口密度所提供的知识交流。创新不是在实验室里,而是在空气里、走廊里、在咖啡馆的交流里。同时人口密度还有利于提高消费的多样性。

第二是便捷。人口密度本身有利于发展,高密度的路网、地铁网,地上、地下的连接通道,又能够反过来促进创新和消费的活力。

第三是环保。这需要依赖更多的绿色出行。在高密度的城市,要更多地建设小而密的公园,增加公园的可及性。

第四是社会和谐。在高人口密度的地方,服务人员跟社区的居民有更加频繁的交流,既有利于服务供给质量和数量的提升,也有利于服务业人群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猜你喜欢
人口密度大城市生产性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大城市里的小象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高速铁路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傲慢的中国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