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

2023-02-06 05:31江苏省连云港市青口中心小学李美玲
天津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生活

■江苏省连云港市青口中心小学 李美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使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达到了新高度,也让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顺应当前的教育趋势。新课程标准首次将“跨学科学习”作为语文课程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主要内容和呈现方式,致力于从语文学习方式切入,拓展语文学科的学习路径,优化学习形式,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活动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全方位、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基于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立足于广阔的学习空间与生活情境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跨学科教学虽然受到广泛重视与推广,但是依然存在形式化、庸俗化等较为显著的问题,导致教学设计成果难以理想化。为了实现跨学科教学质量与成果的双重提高,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坚持学习目标的引领地位,发挥学习主题的带动作用,并通过学习支架助推整体设计。本文围绕“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这一主题,详细论述了具体的意义价值、实践原则以及实践路径,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经验。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让语文学习回归真实生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唯分论”的应试思想被破除,教育教学恢复了原本的面貌,推动语文学习回归真实生活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热点话题,而跨学科教学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这一成果。跨学科教学让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具体生活,凸显了“语文源于生活,是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让学生调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开展语文学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也是推动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式。另外,让语文学习回归真实生活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语文在学生的生活中发挥服务作用,体现生活对语文的诉求。生活与语文从来就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但是生活并不能被学科所划分,教师要想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就要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完整地表现生活。

(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的目的从来不是培养会考试的“机器”,而是让学生通过教育活动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顺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趋势。尤其是当前五育融合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当顺应这一教育趋势,明确改革方向,将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综合性奠定了语文学科能够在教学设计上更科学地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和课本,而是延伸到实际生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去,而实践性意味着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和全面性的教育活动,来推动学生整体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不仅顺应当前的教育理念,而且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意义与优势,让语文学科的发展能够在战胜新挑战的同时迎来新机遇。

(三)变革学生当前的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学习方式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被时代所淘汰。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同,语文跨学科学习强调“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并提倡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等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这标志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打破传统教学中背诵记忆、反复练习、精品细读等固化模式,增设更多具有鲜明实践特征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中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深切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不仅如此,跨学科教学设计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切实发生,推动学生运用高阶认知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成果,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可以说,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当前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使其更顺应当前的教育理念与目标,也让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上一层楼。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原则

(一)学科性原则

在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保证跨学科学习根植于语文课程,运用其落点反映语文课程目标,推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发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顺应学科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深度把握学科实践的逻辑起点与跨学科学习宗旨,让学习主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不仅如此,学科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多方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活动,避免教学设计脱离语言运用与理解的本质,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的基本课程属性。

(二)通融性原则

在跨学科教学设计中,教师切忌“为了跨而跨”,导致教学设计流于表面形式,无法实现理想化的实践成果,还有可能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将“跨”明确为一种教学方式,充分遵循通融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置身于语文学习的实践场景,运用多种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找准“跨”的切入点与融合点,通过“跨界”的方式实现“融合”的目的,让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切实发展。

(三)持续发展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跨学科学习”置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后,充分彰显了语文学习的梯度,致力于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多种维度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遵循持续发展性原则,用成长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对人物设计进行全面规划与统摄,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不断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让教学设计推动学生持续发展。

三、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全面分析,以真主题驱动真学习

在跨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学主题的选择与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在教学主题设计上存在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等问题,导致教育活动流于表面,难以产生理想化的成果。基于此,教师需要在跨学科学习主题设计上进行全面分析,用“真主题”驱动学习活动,让“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发生。为了保障主题设计有意义、有价值,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展开深入探究与思考:一是立足于学科本身的发展逻辑,二是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三是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不仅如此,在学习主题的制定工作中,教师还需要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深入探讨,对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学习综合能力有全面了解,确保教学设计在凸显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发挥其他学科的意义与优势。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梅花魂》的教学活动为例,在这一阅读文本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我的中国心”为主题展开教学设计。首先,这一跨学科学习主题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梅花”与“魂”的主题定位,引导学生通过对“梅花”意象在美术和文学作品中的寓意,从科学的角度了解梅花的习性,延伸到梅花傲雪凌霜的高贵品格上,让学生通过感受梅花精神理解外祖父的赤子之心,深切领悟文本之中灼热的爱国情怀。其次,基于这一学习主题,教师可以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引入《我的中国心》等音乐,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领悟。最后,教师可以基于实践生活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历与个人思想探讨“我的中国心”的意义与价值,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影响。

(二)增强互动,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不同,跨时空是跨学科学习的突出特点。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坚持学习主题的引领,对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任务与实践活动进行合理统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跨学科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这意味着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凸显,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与成果双重提高,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让教学设计更具有合作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富有意义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共享思维成果,让学生的课堂参与不再流于表面形式,而是起到强化学习体验的真正作用。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为例,这篇课文是一篇具有生动性与趣味性的童话故事,能够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语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首先,这篇文章从“勇士”的角度描绘了孩子们如何从恶魔手中救出公主,文章将母亲视为公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与敬佩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他们心中的“公主”,引发学生讨论与思维碰撞,从而加强他们对“母爱”与“母亲地位”的深度思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如何帮助‘公主’”这一问题,将教学内容引申到“劳动教育”方面,推动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性思考。最后,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设计“母亲为什么是公主”的小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意识到母亲的伟大与默默奉献,从而进一步思考自己可以为母亲做些什么,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劳动观念。

(三)任务驱动,合理设计实践活动

要想提高跨学科教学设计质量与成果,教师需要深度把握其实质,即任务驱动学习活动,用任务驱动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充分把握学习任务,让学习活动更具有整体性与联系性,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线,通过跨学科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学习活动逐步深化,彰显跨学科融合的学习特点,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成果得以显著提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为例,教师可以以“端午吃粽子”为主题设计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加强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一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教学任务,即“畅聊端午”“谁是包粽子的小能手”以及“端午背后的浓情”。在“畅聊端午”的任务中,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学习活动:一是“谈一谈端午习俗及习俗背后的故事”;二是“聊一聊自己对屈原的认识,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查找屈原相关资料,撰写人物评价”。在“谁是包粽子的小能手”任务中,教师可以设计出以下两个活动:一是“我在家中包粽子”——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习包粽子并录制相关视频;二是“我请大家尝粽子”——让学生将自己包的粽子带到学校进行分享。在“端午背后的浓情”任务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活动:一是“品一品大家笔下的粽子”——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名人墨客对粽子的描写,并品读描写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二是“写一写我心中最美的粽子”——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展开写作。

(四)立足生活,优化教育成果

在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工作中,教师需要立足于生活实践,让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缩影,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最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成果,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当前学生的生活经验,所学内容的具体特点以及教学成效,为学生创设有据可依、科学合理的生活情境。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活动为例,在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设计“我们的家园有没有未来”这一具有思辨性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进行初步判断,利用走访调查、社会访谈等方式整理公众的看法,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气象台和水电局等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并撰写报道。在这一教学活动设计中,学生真正从生活出发,基于实际生活解决问题,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不仅如此,教师可以通过“未来家园会变得如何”“人类怎样才能拥抱我们家园的未来”等问题引发学生的现实思考,最终达到优化教育成果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跨学科教学已然成为小学语文发展的新方向。当前,作为语文教育教学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丰富自身的认知与经验,从容且灵活地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邀约”,明确自身需要改变什么、创造什么以及坚持什么,让语文学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大步向前迈进。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生活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超学科”来啦
漫生活?阅快乐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