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枫叶初级中学 杨连平
当前,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为主的作业设计布置形式已然被现代教育所淘汰,教师需要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作业设计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本文以初中化学的作业设计为例,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设计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策略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亦是如此。作为检验教学成果、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化学作业的设计应当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相匹配,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阶段性原则。例如:在学生处于初学阶段,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强调基础性,帮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形成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而当学生完成一部分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则可以在作业设计中体现综合性,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阶段性原则是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有利于让教学内容与课后学习相匹配,让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契合,避免让学生做无用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唯分数论”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化学作业通常以书面作业为主,包含着大量需要背诵、默写、运算的内容,而实践类的作业却少之又少。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难以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趋势。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教师应当在作业设计中遵循实践性原则,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挂钩,带领学生感受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并且在生活中得以实际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写那么多作业是为了什么?”其实教师对这个问题也应该有足够的认识与思考。学生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业,而是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提高,同样教师也不应当为了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而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作业设计的目的。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当遵循发展性原则,不留重复性、效能差的作业,让每一项作业都为学生的发展而布置。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应当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业布置作为学习活动的关键性环节,自然也应当体现出这一目的。因此,教师应当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改变以书面作业为单一作业形式的模式,适当增设一些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将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并解释生活现象。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观察燃气灶燃烧时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燃烧条件,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观察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汽车车载灭火器的标注,并且对灭火的装置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加深对燃烧与灭火原理的认识。这种实践类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基于生活情境了解教材中的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多学生虽然坐在同一个班级中,但因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效果。为保障全班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最大程度的进步,教师应当设计分层性作业,将作业内容分为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以及创新性作业,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作业,这种做法能够有效避免学优生学有余力而学困生“掉队”的情况发生。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知识点为例。当教师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后,可以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等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作为基础性作业,这部分作业要求全班学生都要完成,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知识,夯实学习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将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鉴别方法列举出来,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去除实验设计等,具有综合性与灵活性的问题作为提高性作业。这部分作业的要求是学困生尽力完成,中等生和优等生必须完成,目的在于加强基本训练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与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将“混合气体中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设计实验装置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这一题目作为创新性作业,要求学困生和中等生视自身能力完成,学优生必须完成,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分层性作业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既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思想负担,又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实现从“被迫写作业”到“主动写作业”的状态转变。
作业评价是决定作业设计成果的关键因素,既是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评判,又是对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建议。然而,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将其视为一种目的,而绝非手段,忽略了作业评价对学生学习发展的效果,致使评价体系片面化、评价成果不理想的情况发生。因此,教师应当构建多元化的作业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正确率,而且要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技巧运用灵活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评判,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作业完成情况,为学生写下具有激励导向的评语。
例如:教师在评判作业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学生具有“巧思”的地方,并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教师还可以在评判作业的过程中关注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状态,就学生的学习态度或者进步幅度进行鼓励,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
合作学习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却在实践活动中被许多教师所忽视。不少教师会认为构建小组合作课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会挤占课堂教学实践,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为学生布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探究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以“木炭的吸附力”这一知识要点为依托,引出“简易净水器的制作”这一课题,让学生以这一知识要点为基础选用合适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简易净水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净水工厂、查阅相关资料来丰富自己的认知,推动课题完成成果的不断提高。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净水器作品进行评判打分,并且利用小组互评等形式,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与全方位看待问题,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博采众长、扬长避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改变初中化学的作业设计形式是大势所趋,教师应当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遵循阶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以及发展性原则,运用增设实践类作业、设计分层性作业、作业评价多元化以及构建小组合作课题等方式,推动初中化学作业的新发展,提高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多样性与价值性,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完成作业”到“主动完成作业”的思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