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映玄
这个水潭位于一个海拔1600米的溶洞内,潭水温热,一片白光从水潭前划过……难道这是我的幻觉?唉,都怪表哥,非要拉我来探险,还说他的老师是个经验丰富的业余探险家。“刘老师连雅鲁藏布大峡谷都去过!”一想到表哥眉飞色舞的样子我就来气。其实这也怪我自己——刘叔叔有一张祖传的“龙脉图”,而我认出该图上的“龙”是浙江省天台县的龙穿峡,就自以为是地说可以帮他解开图中的“龙珠”之谜。于是,放暑假的第二天,我们就来到深山里探险。真是自作自受啊……
其实,今天刚开始很顺利,根据地图和罗盘的指引,我们很快就找到了位于山顶的洞穴。洞穴内黑暗幽深,乱石堆叠,遮住了一部分洞口。“我们没有找错地方吧?”我怀疑道。“管它呢,先进去再说。”表哥边说边从背包里拿出手电筒递给我们,刘叔叔还拿出一捆麻绳挂在肩上:“走,我们进洞。”
靠着表哥的拉拽,我手脚并用地翻过洞口的乱石堆。我刚站稳,只觉得眼前一黑,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不禁打了个冷战。幸好刘叔叔及时打开手电筒,我的眼睛也渐渐适应周围的环境。刘叔叔走在最前面,我和表哥跟在后面。一路上我发现岩壁上不断滴着水珠,地面湿漉漉的。
突然,劉叔叔停下来。“这里好像有个洞。”刘叔叔盯着左边的一块岩壁说道。只见他在岩壁上敲打了一番,然后回头对我们说:“跟紧我,小心脚下。”我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下意识地伸手拽住身旁的表哥。果然,那块岩壁后有一个石洞。石洞很小,正对洞口的是一块爬满绿藻的青石。“看,这里有条路!”表哥突然大叫一声。我顺着手电筒发出的光束仔细一看,发现眼前的“青石墙”由两块前后交错重叠的石头组成,那些厚厚的绿藻在昏暗的光线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天然的伪装。“刘叔叔,我们要进去吗?”没等刘叔叔回答,表哥就拉着我从两块青石之间的缝隙钻过去。
“哇!”随着表哥一声惊呼,一个巨大的石洞映入我们眼帘。石洞四壁闪着五彩的荧光,洞中央还有一个碧绿的水潭。我们收起手电筒,沿着水潭旁湿滑的小路往石洞深处走去。突然,走在前面的表哥停下来:“这是什么?”只见他捏着一根从石壁中伸出来的红色藤蔓。“别动……”刘叔叔的喊声未落,表哥已经把藤蔓拔了出来。“快看我发现了什么!”表哥得意地一扬手。可他的笑容才露出一半,身后就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接着,我们发现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块巨石,完全封住了我们刚才钻进来的那条石缝!
“你干了什么啊?这下我们出不去了!”我愤怒地冲表哥大喊道,眼泪不争气地簌簌直落。“别怕,”刘叔叔走到我身边,摸摸我的头,“你是个勇敢的小姑娘。”只见他把麻绳的一头系在自己的腰上,然后把麻绳在我的腰上也缠了一圈,带我走向目瞪口呆的表哥,缓缓地说,“你发现的是这个石室的死门……”刘叔叔又把麻绳在表哥的腰上缠了一圈,“你看我们现在像不像‘一根绳上的蚂蚱啊?”刘叔叔拉了拉把我们三人串在一起的绳子,笑着问我。
我努力牵了牵嘴角,却挤不出一丝微笑,满脑子想的都是刘叔叔刚才说的话。原来这个密室就是图纸上的“龙珠”,也是刘氏一族当年为躲避战乱的寄居之所。出于某种原因,这个石室里封存了一些秘密,为守护这些秘密,刘氏祖先就在这里设置了一些机关,而表哥恰好触发了其中最危险的那个机关……
闯了祸的表哥耷拉着脑袋,默默地从后面递给我一个流光四溢的石匣,让我传给刘叔叔。石匣是他在藤蔓背后找到的,我看了一眼石匣,隐约在其一角发现了两个刻字:寄奴。“寄奴……我好像看过这个名字。刘叔叔,这就是你祖先留下的秘密吗?”刘叔叔手握罗盘,正处于沉思之中,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把石匣收进背包,指了指水潭:“你俩游泳技术怎么样?”
刘叔叔说:“我们所在的石洞位于山腹之中,可水潭的水面竟有漩涡,这说明水底有流动的气流,继而说明水潭下方有出口。从罗盘来看,这个水潭就是生门所在……”我一句也听不懂,只感觉这个水潭深不见底,下去肯定会被淹死!可刘叔叔说石洞内的机关被触发,石洞随时有崩塌的可能,因此他不由分说地拉着我和表哥跳入水潭……
我怎么突然在水里飞起来了?不,是刘叔叔和表哥一起在拉我!我们跳入洞内的水潭之后,向有亮光的地方游了50多米,最终竟从洞外的一个水潭中浮出水面。当火辣辣的阳光再次照射在我脸上时,我才发现洞外有一道瀑布,而我们钻出来的那个水潭正好位于瀑布下方,它与洞内的水潭是相通的。
重见天日的感觉真好啊,唯一的遗憾是我们最终还是没有解开“龙珠”之谜。这时,刘叔叔看了一眼石匣里的那个东西:“看来要去一趟徐州了。”我隐约感觉这个秘密可能与南朝刘宋有关,可我什么都没说——今天在洞里经历的一切已足以令我难忘。
指导老师 徐 培
名师点评
本文语言流畅,想象合理,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起伏。小作者叙述了一次深山探险经历,以“龙珠”之谜为全文线索,不仅呼应了文题,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在小作者的笔下,见多识广的刘老师、调皮的表哥、胆小的“我”的形象跃然纸上,并通过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突出探险的惊险和刺激,读来很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