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支撑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迈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江苏现有技能人才1417万人,高技能人才47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3.2%,位居全国前列。伴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新时代从业者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记者注意到,本届省人大代表中,专业技术人员有200名,占24.9%,会上,不少人大代表更加关注和聚焦技能人才的生存现状、成长通道及发展前景——
“能够继续当选为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对我是一种肯定。”来自常州公路运输集团的乔森代表,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劳模,同时也是国家级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他最喜欢大家称呼他为“乔代表”,饱含了人们对他的信任与期许。作为连任代表,乔森说将全力以赴,不负人民重托。“今后五年,我会进一步深入基层,把掌握的信息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带上来,把政策方向、发展趋势带下去。”
今年省人代会上,他带来了“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的建议”,希望能够尽快贯通专业学历与技能等级的评价体系,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途径。同时,通过加强对技能评定机构与技能等级证书的管理,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健康有序发展,为江苏制造提供坚实基础和人才支撑。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加快发展,迫切需要建立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队伍。”作为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设备维护高级技师的余伟伟代表很关注智能制造和技能人才培养,在他看来,要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部门的合作,加快形成智能产品的研发和有效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拓宽一线工人和技术人才晋升通道,让企业员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动力及方向,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从一线产业工人走向省人大代表,他表示,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更多听取和收集身边人的意见和要求,更多关注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痛点,积极建言献策,传递基层声音。
和余伟伟一样,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二车间工段长杨凤道代表也关注产业工人发展,他说,建筑工人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关键是要向产业工人转型。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业规范程度、管理体系、施工工艺不断更新,但建筑工人却面临“青黄不接”的现状,从事建筑行业的技能人才越来越少,甚至“00后”从业者几乎没有。不仅如此,建筑工人在素质素养、生活方式、社会认可度等方面依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将建筑工人培育成‘新型产业工人’很紧迫。”杨凤道积极为建筑工人职业发展“代言”,建议加大研发智能制造技术力度,加强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并呼吁社会关注建筑工人的权益保障等。
干练中透着亲和,这句话用在宜兴紫砂工艺厂工人许艳春代表身上十分贴切。随着紫砂行业的迅速发展,宜兴市尤其是丁蜀镇因紫砂而繁荣发展、富民增收,并带动十余万人创业就业。
“从传统中走来,非遗文化要找到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许艳春对于传统紫砂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她认为,不仅要提升紫砂品牌的综合影响力,推动紫砂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以特色小镇建设和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有效推动紫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连任省人大代表,许艳春结合职业特点和现实情况,带来了“关于加快开展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的建议”,她希望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出更多的非遗人才,从而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产业就业、弘扬工匠精神。同时她也期待大师、名人、高工等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形成人才梯队,推动紫砂陶艺发扬光大。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多维度引进培育壮大战略人才力量,积极打造发展现代化先行区。”这充分体现了我省对人才培育、发展的重视。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增活力。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更好激活人才“蓄水池”,激荡创新“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