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勇毅向前行
——省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2023-02-06 03:34
人民与权力 2023年2期
关键词:江苏代表

寒梅荣盛世,瑞雪兆丰年。1月15日上午,来自全省各地的省十四届人大代表阔步走向会场,共商发展大计,共谱奋进新篇。迎来阵阵掌声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成绩单,是任务书,更是动员令。

回顾过去五年,成绩弥足珍贵——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跨越四个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3%;2022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411.9万户,比2017年增长74.3%;PM2.5年均浓度下降33.3%,受污染耕地利用率和地块安全利用率实现“双90%”目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78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40万人,占全国1/10以上;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920个,完成棚户区改造132万户、农房改善40多万户……

展望未来蓝图,目标激发斗志——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更大力度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推进共同富裕,更富成效打造高品质生活;着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更高标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促进安全发展,更加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数据,一次次坚定有力的行动,一项项温暖民心的举措,兼顾“定性”与“定量”,统筹“可行”与“必需”,循着节点踏浪,压实阶段任务,标注前行刻度,让中国式现代化在江苏大地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群贤毕至献良策,恢弘起笔谱新篇。会议期间,各代表团就省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议,大家发真知灼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共同汇聚起在新征程上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果敢勇气。

阔步向前 在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有力步伐

过去五年,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创江苏发展新局面;未来五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惟有真抓实干才能攻坚克难,只有笃行实干方能绘就新篇。

生机勃勃的江苏大地,正凝聚着向上向前的磅礴力量,把“强富美高”美好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报告体现了高度的政治站位,全面贯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符合中央要求、契合江苏实际。”在省委副书记邓修明代表看来,过去五年,“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面向未来,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殷嘱托,创造性开展工作,坚定信心、敢打敢拼,为现代化新江苏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把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深刻精准,工作部署务实清晰,描绘蓝图振奋人心,是一个符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符合省委工作要求、符合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好报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欣代表指出,要对照报告的部署要求,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全力以赴稳经济、坚持凝心聚力谋创新、坚持绿色低碳促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办实事、坚持底线思维保安全,勠力同心、苦干实干敢干,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昂首迈入新征程,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坚持从全局中谋一域,从战略中拓新局,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资源等优势,精准定位、借势跨越,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报告对过去五年的总结,展示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铿锵步伐;对未来五年的谋划,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生动图景;对今年工作的部署,彰显了‘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代表表示,南京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面营造敢拼敢干、敢为善为的浓厚氛围,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引领者,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省添彩。

如何在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显担当、见作为?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代表说,苏州将在推动现代化建设上树立更高目标,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上构建发展新格局,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厚植竞争优势,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上确立自身定位,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巩固先导地位,在实现共同富裕上打造标杆示范,在激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上率先见行见效,努力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奋进万亿之城的常州释放着产业振兴之势、能级跃升之势、区位质变之势、政通人和之势。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代表说,将聚焦做强产业、加快打造现代化常州的硬核支撑,聚焦创新驱动、全面激发现代化常州的最强动力,聚焦能级提升、不断拓展现代化常州的空间格局,聚焦生态文明、持续厚植现代化常州的美丽基底,聚焦共同富裕、奋力绘就现代化常州的幸福图景,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

“这是一份鼓劲提气、担当作为、求真务实的好报告。”扬州市市长王进健代表说,扬州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抓好稳投资、稳消费、稳贸易、稳市场、稳财政、稳社会、稳预期各项工作,在做强实体经济、转换发展动能、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改善民生上发力奋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扬州力量。

邳州市市长王伟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语言朴实、内容充实、措施扎实,极大提振了精神,明确了目标,增添了干劲,邳州将对照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对标一流、实干争先,着力打造先进制造强市、宜居宜业强市和社会治理强市。

勇挑大梁 着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江苏开好“顶风船”、走好“上坡路”,直面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选题”,在承压中切实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以超常规举措应对超预期冲击,引领江苏经济这艘大船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向前。

江苏是经济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江苏发展,每逢关键时期、重要节点,都亲自为江苏指航定向,为我们擘画了“强富美高”宏伟蓝图。“报告部署今后五年的6项主要目标任务、今年的10项重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了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樊金龙代表审议时指出,接下来的关键是要抓落实,按照“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要求,全力推动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领”,数字经济是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省政府副省长陈星莺代表建议在经济发展中抓住数字经济这个关键,“数实融合”要站在世界高度谋深谋实谋细;进一步用好国家政策金融工具,带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惠企力度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加强教育科技人才联动,系统谋划产学研用顶层设计,高校专家、学科调整、人才培育应更多的与地方经济融合。

“听完报告后,使命感油然而生,新一年的目标也愈发清晰。”淮安市市长史志军代表说,将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更大力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深层次推动改革扩大开放,更高标准健全中心城市功能和品质,更快步伐提升综合枢纽能级,更高质量建设美丽淮安。在泰兴市市长刘文荣代表看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和增量并重,锻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未来食品等领域“硬核”,培育带动力更强的领军企业,分类培扶中小企业做精做特。“春山可望,未来可期,我们必将埋头苦干、奋发有为,一步一个脚印地以一域之先为全局增彩。”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透过政府工作报告,我真切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做强做优做大各类企业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以及对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的强烈意愿。”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生长山代表说道。江苏天明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明立代表听到报告中提出“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快培育一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和标杆民营企业”倍感振奋。“希望政府出台惠企纾困政策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评估其适用度和匹配度,让更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利好。”

报告明确的2023年10个方面重点工作中,积极扩大有效需求被放在首位。“扩大内需,必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德基广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铁民代表建议,坚持引进多业态头部品牌和首店,组织开展多元化的促进消费活动,鼓励消费品牌“首演”“首秀”“首展”活动落地,在新能源汽车、老字号创新等方面打造多元化消费商业载体,满足市民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市场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 书写科技自立自强“高分答案”

“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吹响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嘹亮号角。

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和引领,江苏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成就过去、赢得未来。”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福田代表看来,要加强全省统筹布局,提高省域创新效率,在科技创新能力上实现由“高原”到“高峰”的转变,营造发展格局宏阔、创业激情高涨、人才招引有力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快高端要素的有效集聚。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解决‘卡脖子’技术的中坚力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志林代表认为,持续加大对现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投入的同时,还需优化高校、产业技术科技平台的布局,促进产学研供需对接,更好地实现研究瞄准真问题、产出面向真市场。此外,还应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通从基础研究成果到产业化转移的通道,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产出。

面对“数实融合”新赛道,要以高质量教育涵养源头活水、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激发动能活力、以高素质人才夯实基础力量。雪浪工业软件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峰代表建议,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新工科建设,加强教师培养和教材重构,打造一支具有江苏特色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建设算力、数据和算法一体化融合赋能的国家级“数实融合”创新平台,迈出国际科技合作步伐。

创新之要,在于得人。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骏代表说,报告为科教人才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目标指引,为我们提振了发展信心、强化了发展决心,要着力培养科技人才,为加快“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提到,高质量推进科教人才强省建设。”南通市委组织部部长封春晴代表说,“要谋划推出集成度更高、开放性更强、综合优势更明显的‘人才新政’,着力打造全链条引育、全周期服务的一流人才生态,更好吸引集聚‘顶天立地’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铺天盖地’的青年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拥有人才,留住“凤凰”,前提是先种好“梧桐树”,营造良好的栖息之地。在无锡创业11年的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志翰代表,这5年最大的感受便是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成了主力。“无锡科创企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高端人才的汇集。过去几年,无锡的城市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环境更舒适了,生活更便利了,人才就更安心了。”

乡村振兴 扎实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迈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紧扣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工作,恰逢其时,十分重要。

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才能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报告从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部署,抓住了关键、明确了重点。”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代表说,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科学谋划、明确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关键。多年实践经验让常州市金坛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检验科科长王虎琴代表感受到,农产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对现有土地开展调查摸底实施分类分级。同时,逐步建立涵盖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环境监测、田间管理、收储物流等全过程的监管与追溯。”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报告中清晰描绘出努力将农村打造成为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幸福家园的路线图。泗阳县县长范德珩代表聚焦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建议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全面助推苏北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用好、留好乡土人才,乡村人才振兴非常重要。”在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副会长王统扬代表看来,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能够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如何让更多的人才回归农村、更多的资源聚集农村?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村委会主任葛剑锋代表认为,应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生态有机农业,在农村医疗互助、涉农培训改革、生态农业补偿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探索,走出一条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路。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无锡市阳山镇果多多水蜜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晓波代表建议,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向科技研发、良繁基地建设等方面集聚,牵手农业院校、农业企业等优质资源,建好“农技智库”,开展建立“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让乡村成为人才向往的地方。同样来自农村的南京市苏辉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辉代表,听了报告后倍感激动。他建议,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持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综合素质高的优秀青年返村任职。

为民造福 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翻阅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年初安排的12类5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今年安排了13类55件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节点化调度”……无论是回顾过去的工作,还是对新征程开局之年的部署,在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江苏正在让城乡百姓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努力将更多美好生活愿景变为现实。

“报告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加重视保障改善民生。”不少人大代表表示,江苏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稳定和扩大就业、“一老一幼”、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重点领域进行周密安排,扎实推进,让人感受浓郁的“民生温度”。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而大学生就业不仅承载着千万家庭的希望,也事关国家发展的未来。为培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储备更强就业能力的大学生,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代表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强化崇尚工程师教育,依托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开展高中工程教育试点,加快研制工程教育学习环境建设标准,探索包括“工程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评价、人才选拔体系,构建高中与大学相互衔接的工程人才培养“江苏模式”。

做好“一老一幼”服务保障,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为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和老年人的就医需求,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沈振亚代表建议,持续推进“医养结合”,支持养老机构和医院有机紧密结合,合理分配社区内医疗资源,加强对老年人健康监测和救护。周恩来红军小学校长管晓蓉代表建议,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在居民小区设立儿童活动中心,提供嵌入式、菜单式、分龄式服务,推进“适儿化”改造,打造“15分钟儿童生活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老旧小区盼“新生”。“报告中提到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等内容,目标催人奋进。”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费少云代表说,住建部门将抓好贯彻落实,推动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新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12万套,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用心用情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居,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04个,更大力度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新增100处乐享园林活力空间,进一步提升家园宜居水平。南通市崇川区区长杨万平代表希望,从持续深化系统思维、深化以人为本、深化一体推进、深化长治长效、深化历史传承五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提升市民幸福感满意度。

怎么让百姓不出远门看上好大夫?建湖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晓波代表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分级医疗体系,规范紧密型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发展,提高基层首诊率,通过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推进信息化互联互通建设和管理内涵质量同质化管理等方式,真正让集中在特大城市的医疗资源更多下沉到基层医院,切实方便老百姓就近看病就医。

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南巷社区党委书记秦泗花代表说,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关心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大对医养结合工作的扶持力度,优化社区工作人员设置和家庭医生配置,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南京市第二医院副院长邵蔚代表建议,加快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加强慢性病、特殊病种管理,切实解决群众的就医需求。

生态优先 共绘“只此青绿”江苏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任务”……“水韵江苏”正不断擦亮“颜值”,努力绘制色彩更加绚丽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全省力破“重化围江”,制定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实施重化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开展化工企业关停、转移、升级、重组“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生态环境实现明显好转,绿色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为让“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省政府副省长方伟代表说,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更多精力放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污水接管率,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赋能绿色发展之路离不开环保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在从事环保行业的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武林代表看来,要加快绿色转型,开发绿色低碳高效环保技术,提档升级环保装备,通过研发提升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更大力度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能,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既是满满的成绩清单,又是沉甸甸的任务清单,体现了污染防治攻坚深度、长江大保护力度、绿色低碳发展高度、生态建设广度,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炜代表建议,省级层面进一步优化调整沿江产业布局,充分运用水平衡核算结果,加强环境基础设施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完善生态安全缓冲区试点补助办法。近些年一直关注绿色低碳发展的沛县县长索向东代表认为,一方面要守护好“碧水净土”,加强对水源地和土壤的保护,另一方面应从最难处入手、在关键处突破,打造国家氢能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滨海县县长吴启标代表所在的盐城拥有全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全省最长的海岸线,生态是大自然对这座城市最好的馈赠。为此,他建议,应进一步加大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政策扶持,优化深远海风光资源利用布局,加大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推进力度,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和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在空间布局、产业定位、指标分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绿水青山的背后,不仅有污染治理的决心,还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要努力平衡好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泗洪县县长耿晓云代表认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非常重要。她说,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生态价值产品实现机制,建好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江淮生态经济区的“绿心”。

传承文脉 擦亮独具魅力的“江苏名片”

强省之强,不仅在于经济总量之大,也在于文化底蕴之深,在于精神力量之强。江苏的高质量发展,既体现在经济硬实力上,又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体现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上。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增强文化的生命力,让千古芳华在江苏大地持续焕发熠熠光辉,是新时代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

“江苏这五年多个领域都做到了全国有影响、有位置,文艺领域也是精彩纷呈。”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水家跃代表说,省文联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抓好文艺创作和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讲好时代故事,讲好江苏故事,推动江苏文艺高质量发展。希望泰州立足深厚文化底蕴,持续放大梅兰芳、里下河文学流派、泰州学派、郑板桥等文化标识影响力。

建设文化强省,文艺队伍是一支重要而关键的力量。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镇江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龚莉莉代表时刻牢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我们将用文艺的形式继续讲好江苏故事,讲好在江苏发生的中国故事,让江苏的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亮出底蕴新风采,呈现时代新舞台。”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兆言代表看来,南京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之都,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南京文学的辉煌历史,在于这座城市拥有的文学现实、现状和文学热情,他建议要持续倡导全民阅读,深化“书香江苏”建设,建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智慧便捷的城乡文化生活圈。南通市宣传部部长沈雷代表说,南通将着力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擦亮“童声里的中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新时代“莫文隋”三张名片品牌,并通过策划创作重大主题文艺作品,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引进培育领军型数字文化企业,切实提升文化发展竞争力。

打造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质、品牌内核、独特价值的个性化城市文化IP,是新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江苏泰丰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婷代表建议,合理规划和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构建特色文化产业体系、数字文化产业基地,不断开发出具有江苏符号、江南韵味的个性化产品,形成更多辨识度高、影响力强的城市文化IP,积极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作为周庄第一代“文化船娘”,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游船部船娘吴娟代表十分关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内容。她希望,在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家乡周庄的文旅产业能尽快复苏。“接下来我们可以打造由官方统一规划的电商平台,老百姓可以一起参与;还可以打造民宿、餐饮和购物精品品牌,把平台利用好,让游客得到真正的幸福感。”对于通过文旅融合带动老百姓增收,吴娟满怀信心。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早在2009年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金陵刻经处高级刻字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邓清之代表说,作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第七代传承人,她将继续做好非遗传承工作,把非遗介绍给广大群众,发扬它应有的价值,同时也做好纽带,让党和政府听到传承人的愿望和需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贡献一份力量。

今天的江苏,依靠奋斗赢得蓬勃生机活力;明天的江苏,也必须依靠奋斗创造新的荣光。在通往春天的接力奔跑道路上,代表们将一如既往用智慧与信心,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谋划路径、催生动能,与全省人民一同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猜你喜欢
江苏代表
Changes in China in the eyes of a foreigner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数读江苏
江苏
数独江苏
老代表战“疫”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杨代表最急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