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愿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摆渡人”

2023-02-06 02:20路卓杭付丽晨
国际人才交流 2023年1期
关键词:李琦摆渡人人工智能

文/路卓杭 付丽晨

近日,专注于全球商学院与商科教育深度资讯的专业媒体POETS & QUANTS公布了2022年“全球最佳50位本科商学院教授”名录,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李琦教授成功入选,她也是中国内地高校中的唯一获奖人。了解李琦从北京成功创业,到波士顿重回校园,再到驻扎深圳的人生历程,相信对年轻一代成才一定大有稗益。

从创业到进哈佛,遇到更好的自己

在哈佛大学攻读公共管理(MPA)硕士之前,李琦曾在北京创办过李琦英语培训中心。最初进入这一行的契机是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当时因为SARS的流行,北京的学生都停课在家;不过课虽停了,升学的压力却仍在步步紧逼,家长和学生都对此焦虑不已。当时李琦正好在一所加拿大学校做英语教师,并且因为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的热潮席卷,她还在业余时间在居委会做志愿者免费讲解奥运英语。当她每周末来社区教学奥运英语的时候,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便把自己家的孩子托付给她。就这样,李琦先后辅导了30多位学生。其中有一位,在疫情结束后的中考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四中。这就给了李琦自己创业教英语的启发与自信。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李琦的人生哲学,也是她成功创业的秘诀。要成长、要成功,就必须拥有一颗大心脏,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创业期间,李琦荣获美国高校全额奖学金。她决定再次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毅然将培训机构转手给同行,独自前往美国深造。

在哈佛求学的过程中,李琦表现出惊人的活动力,不仅专注学业,更是继续贯彻着她的人生哲学,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她参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小组讨论、研讨会、听讲座、找实习、申请博士、参加总统选举社区投票活动、组织哈佛学生的“中国之旅”和中国论坛。纵使忙碌不已,但充实的日程让李琦充分地开阔了视野——迥异的人们,新奇的时事,与认知相异的世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舒适圈外全新的风景。

李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深圳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她的研究方向是组织管理、商业模式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高科技商业化方向,例如人工智能的应用对于组织层面的影响,平台经济和社交网络如何影响个体和企业的行为。她的学术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美国管理学会学报》《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以及哈佛商学院商业案例等出版物。在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李琦教授曾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艾什民主治理与创新中心主任安东尼·赛奇教授的助理研究员和哈佛商学院商业教学案例研究员。

“Ask What You Can Do?”这是约翰·肯尼迪的名言,也是肯尼迪学院的校训。它写在飘扬的旗帜上,立在肯尼迪大街79号那幢赭红色教学楼前,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肯尼迪学院学生扪心自问,你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什么?李琦也把这句校训记在心中,并常常自省:你能够做些什么来更好地回报养育自己的父母,你能做些什么来贡献社会和国家;站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你能够做些什么?为了响应内心的呼唤,李琦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参与了社区投票活动,与一位当地的志愿者司机和一位哈佛本科生同学搭档,挨家挨户敲门,递给选民宣传彩页,强调投票的日期和地点,为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拉票。这段经历也为她后续进入美国国会实习打下了基础。

李琦教授(右五)和商业伦理课程辩论组同学合影

那年正值美剧《纸牌屋》热播,看着“纸牌屋”上演的相互制衡、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的精彩戏码,李琦不禁对这个三权鼎立的国家机构的运转模式产生了好奇。于是她决定申请美国国会的实习。当时在美国国务院里有三位华裔国会议员,其中有加州的赵美心和纽约的孟昭文,她们都是华裔女议员。在美国政界,华裔是少数,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华裔开始重视在美国的参政,投票对每一个公民都是一件大事。李琦从最基础的回复选民邮件做起。一位国会议员平均一年收到多达两万封选民邮件,内容包括移民法案、枪支控制、医疗保险、网络安全和信用联盟等内容。在工作岗位上,李琦读了有生以来最多的电子邮件,也见识了各种专业的五段式回复。国会办公室是非常认真地对待选民邮件回复的,他们按照不同的行业和热点问题把邮件分类,然后详细地查询法案,每封邮件内容涉及的法案都会在正文中强调,之后办公室法律顾问和各主题负责人要审阅、修改、发送。正是这段时间对最基础选民的直接接触,让李琦最直观地感受到民主选举和社会治理在社区建设中的意义,并且为她日后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执教鞭,专注本科教育

李琦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选修了一门名为《行为变化的科学》的课程,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她对组织行为学课的热情就来自这门课;她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商学院教师,也是受了它的影响。这门课讲述了人们如何处理信息和作出决定,以及如何利用决策洞察力,改善社会福祉,设计干预措施。正是这门课点燃了李琦对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热情。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第二年,李琦开始选修哈佛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博士课程,并开始与哈佛商学院教授合作,采访企业创始人和高管,撰写商业案例。在采访案例主人公的过程中,企业家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生活智慧给李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她对管理学的兴趣。2015年,李琦考入康奈尔大学S.C.约翰逊商学院组织管理学博士项目,更加深入地探索组织行为、社会学和管理学议题,并坚定了她对组织行为科学的兴趣。在2020年获得康奈尔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后,李琦加入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重执教鞭,只不过教师的身份从一位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变成了名牌大学的教授。

李琦非常重视本科的授课任务和与本科生的交流。她认为:“重视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标志。大学存在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才,特别是进行博雅教育,培养本科生。”李琦是逸夫书院的学术导师,每学期给20多位本科生提供学术指导。“我们鼓励每位同学培养自己兴趣爱好,挖掘自己擅长领域。我也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在不同领域作学习探索,阅读不同类型书籍,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做,锻炼一种勇敢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在他们作决策和判断的时候有一个参考。我经常跟学生强调两件事情:第一是要专注。一旦有了目标就要向前进,所有事情都要围绕着这一个方向去做,不要把精力分散在无关的事情上。你要有所取舍,想清楚自己最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第二点是把事情做完。这是关键!”

李琦讲授本科“案例研究”和“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两门课程,创新的课程形式、最新的课程内容、完备的课程材料都让学生能够在本科生阶段就接触到最前沿的管理学知识,支持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李琦通过案例讨论和学术理论概述,培养学生的分析处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而言,不管是实习还是全职工作,升学或是求职,这些能力在任何领域都是重要的加分项。李琦还会为学生介绍实习和工作机会,或者邀请学生深度参与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升学就业和人生发展建议。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提升,更是人格的成长;李琦“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对学生课内和课外的支持,充分践行了“全人教育”的理念。

李琦表示,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任教对她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乐趣。特别是在引领商业案例讨论时,教授不仅需要保障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还需要进行独立思考,确保教学目标得到实现。而作为未来的商界领袖,一批批00后的学生也展示出了不同年龄层次和教育背景下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思考视角,每一次的课堂商业案例讨论,都是一个个创造的过程。与学生顺畅的沟通和带有思想火花的碰撞让李琦非常享受在大学的教学工作。同时,鼓励讨论,鼓励同学们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的能力,这也是李琦的课堂风格。这也印证了著名教育家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对为师者的建言:“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做准备。”大学的伟大功效是在25年后才能看到,办大学不是追求短期绩效,而是依靠良心,扎扎实实地做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的教育不应成为一个不断为更高阶段考试而进行准备的过程。

用科研实证成果,赋能新兴产业

习近平主席在《致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工智能产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新动能,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当人工智能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如此重要的战略作用的时刻,李琦选择从全新的视角去思考人工智能对于企业组织甚至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将变革很多领域的生产方式,比如智能客服、个性化推荐服务和无人驾驶等。并且这些技术变革将对企业乃至社会现有的组织结构带来巨大的冲击。”李琦敏锐地察觉到,如何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去思考人工智能浪潮给组织层面带来的影响将会是一个和人工智能技术同等重要的命题,而当下大部分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忽略了这一点。就像李琦所说:“做好的研究是商业现象驱动,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我们团队在选题时充分考虑这两点,这也让我们的商业研究成为有影响力的研究。”

这两年李琦团队通过与一家国际大型汽车共享公司合作,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对服务消费者的影响。该汽车共享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驾驶辅助设备。通过实证检验,他们发现人工智能设备对服务消费水平有正向影响;当面对人工智能辅助时,经验越丰富的用户,越有可能调整自己的行为。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他们后续将考虑如何根据消费者体验以及人工智能设备的成熟度将人工智能设备引入市场。李琦相信,该实验的成果有助于企业合理调整产能分配,节约潜在成本。

促进企业慈善,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1年,李琦的团队在国际顶级管理学期刊《美国管理学会学报》(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发表了一篇关于情感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情感驱动力的研究。研究主要考察的数据来自两种类型的私营企业,一种企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另一种企业则是以私有形式成立的。李琦团队分析了中国私营企业全国普查数据,采访了参与私有化的企业领导,并以EMBA项目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展了一项基础实验。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李琦的团队发现,相较于天生的私有企业,经历过私有化改革的企业更有可能参与慈善。与此同时,当私有化导致裁员、所在省份失业率较高时,所在省份的儒家思想影响较强时,以及当企业所有者直接参与公司私有化时,这样的企业更有可能参与慈善。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本项实验的成果能够在理论层面指导其选择更合适的领导风格和管理者,帮助企业渡过危机;对于社会而言,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意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效益,会成为企业经营活动重要的内生风险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慈善事业飞速发展,第三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为了更快更好实现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升慈善组织的数量和规模,推动营利性组织,特别是国有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李琦的研究证明,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微观基础和要求。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始校长徐扬生教授在散文集《摆渡人》中说道,“人生很像摆渡,这个摆渡的过程,就像一条链子,一环接着一环,生生不息,随同时代的潮流,一直向前走去”。对于李琦而言,她就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摆渡人,见证他们从懵懂天真走到成熟稳重。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浪潮,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面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的现状,打破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培养“边界”刻不容缓。李琦寄语未来的商学院在融汇学界和业界之间有更多互动,促进学生们和高层政策制定者、商业领袖、尖端技术专家和教授们之间的进一步对话。商学院不仅提供给学生一个提前了解象牙塔外世界的机会,也让从业者有一个交流、思考与提升的平台,解决企业痛点,拆解政策难题,推动学术讨论,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李琦摆渡人人工智能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摆渡人》
范姜锋 从“追梦人”到“摆渡人”
黄河上的“摆渡人”
《摆渡人》: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半梦半醒半睡之间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