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智时代的创新*互联网平台众创设计方法研究

2023-02-04 07:54谷丛王菲
新美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众创大众群体

谷丛 王菲

一 群智时代的大众创新

(一)网络大众群体参与协作的创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创造性思维连接成为现实,众创作为互联网领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手段,1谷丛,《互联网平台产品创新的众创策略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20年,第2 页。众创、众包、众筹平台服务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王晓红等,《中国创新设计发展报告(2017)》,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8 页。互联网的迅捷性、广域性、异步性、匿名性、交互性、低准入以及承载各种形式的能力,使其成为一种促进创造性参与的良好媒介。3[美]达伦·C.布拉汉姆,《C R O W D SOURCING众包》,余渭深、王旭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1—22页。大众群体参与网络协作,利用群体智慧实施众创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星巴克的“ideas.starbucks”社区、乐高公司的创意社区、维基百科,以及无线T 恤公司[Threadless]定期向消费者用户征集T 恤创意的大赛平台。

(二)众创的类型与问题

众创实质是精英文化引领下的个体创新发展为民主化的大众创造。互联网平台众创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大众群体自发的创新社区,平台组织松散,大众群体通过不同的驱动力自发参与社区实施创新,实施知识、技能、经验的交流,满足创新的需求。另一类是有组织地实施大众创新,通过企业自建开放式创新平台或第三方服务平台,面向平台用户发布需求,由大众参与解答和提供解决方案,如众包、悬赏、比稿模式。

众创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一是众创的质量问题。学界对群体智慧的作用价值判断过于理想,网络群体对创新需求的认识均不相同,且参与动机、个体能力、投入程度的不同都会对创新质量产生影响;互联网的匿名性、低准入性也会导致平台产生大量无用信息。二是群体智慧的理论过于强调大众草根性的作用,然而在专业领域,大众只能就感兴趣话题进行发散式交流,并不能代替专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三是知识产权问题。企业在平台公开发布创新需求及相关技术,涉及企业商业机密并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大众在互联网平台参与企业创新协作,势必产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和保护的问题。4赵夫增、丁雪伟,《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大众协作创新研究》,载《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5 期,第63—72 页。

(三)互联网产品创新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网络平台作为创新的载体和资源接口凸显巨大的价值。以产品创新为特征的工业设计服务跨入了互联网平台领域,通过网络技术、协作工具以及服务管理实现设计与企业的需求对接,并为创新提供如知识产权服务、产品技术开发以及市场转化的渠道,形成在互联网平台上实施产品创新的模式,如洛客[LKKER]平台、太火鸟SaaS 平台、来设计平台等。服务过程包括:发布需求、匹配服务、设计服务、评估验收、项目评价、后续转化服务等步骤。这类产品创新平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平台作为第三方提供了服务保障,减少创意生产者和创意消费者各自的投入风险,提升产品创新的效率。5同注1,第73—80 页。

在互联网平台实施产品创新较其他平台众创内容难度要大,然而目前这类产品创新平台本质上仍是传统一对一的封闭式设计服务模式,平台仅被视作为信息搜寻和需求联系的“窗口”,并没有发挥互联网广泛群体智慧参与的价值,难以形成大规模和更高价值的群体网络创新活动;相比大众群体参与创新的模式,这类平台的服务主体又过于局限在设计师圈层,人员结构单一、年轻化,平台缺乏高端专家等创新资源,从而导致平台难以产生优质和更具市场潜力的创意;平台的服务内容仅以简单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为主,无法应对企业复杂创新需求,平台创新能力有限、创新动力不强,创新价值不高。

二 群智众创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

学界从大众群体创造的视角提出许多与众创相似的概念,6大众智慧[crowd wisdom],参见Heylighen,F.“Collective Intelligence and its Implementation on the Web:algorithms to develop a collective mental map.” Computational&Mathematical Organization Theory,vol.5,no.3,1999,pp.253-80;群体智慧[collective wisdom],参见Kaplan,C.A.“Collective intelligence:A new approach to stock price forecasting.” 200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e-Systems and e-Man for Cybernetics in Cyberspace;Surowiecki,J.The wisdom of Crowds.Abacus,London,2004; 共 创[co-creation],参 见Prahalad,C.K,and V.Ramaswamy.“Co-creation experiences:The next practice in value creation.”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vol.18,no.3,2004,pp.5-14;大众生产/大众协作创新[Peer Production],参见Benkler,Y.,and H.Nissenbaum.“Commons-based Peer Production and Virtue.”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vol.14,no.4,2006;众包[croawd sourcing],参见[英]杰夫·豪,《众包》,牛文静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众创,张宏志,《中国的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平台》,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 页;付群英、刘志迎,《大众创新:内涵与运行模式》,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年第2 期,第3—10 页;群智创新[Group Innovation],参见罗仕鉴,《群智创新:人工智能2.0 时代的新兴创新范式》,载《包装工程》2020年第6 期,第50—56、66页;群智社区,参见Jeppesen,L.B.and M.J.Molin.“Consumers as co-developers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outside the firm.” Journal of Busines Research,no.8,2003.而笔者提出的“众创”[crowdinnovation],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大众广泛参与平台并实施集群式创意、创新的活动。

史蒂文·埃平格[Steven D.Eppinger]和卡尔·乌利奇[Karl T.Ulrich]两位教授通过实践总结,对新产品开发流程分为六个阶段:规划、概念开发、系统设计、详细设计、测试与改进、试产扩量,7[美]卡尔·T.乌利奇、史蒂文·D.埃平格,《产品设计与开发》,杨青、杨娜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第13 页。展示了产品创新是一条链式、分阶段的创新过程。创意产生处于创新过程的起点,决定了创新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市场回报,如何在平台上产生更好的、有价值的创意成为创新的关键 。8Hansen,M.T.“Birkinshaw J.:The innovation value cha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85,no .6,2007,pp.121-22.笔者提出的互联网众创设计方法,参与主体由大众创新者(非设计专业人士)、专业设计师、业界专家共同组成,甚至还要企业参与协同。多样性的大众群体思维可以解决创意广度的局限问题,专业设计师参与能保证对创意专业化的设计实施,专家的参与能对创意方向实施引导和把握决策。众创设计方法是创新方法的集合,它包含了吸引多样性、异质性的大众群体智慧参与互联网创新的方法;通过特定技术、工具和机制,实施多元主体、多样要素以及分阶段的协同方法;以及对网络群体智慧实施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与筛选的方法。

众创设计方法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设计众创(服务)”,基于产品创新的链式结构特征,围绕企业创新需求,通过设计师、专家、非设计专业的大众创新者等群体参与创意实施,解决企业创新的复杂问题,它是“创意加工厂”,解决的是创意生产的问题;另一种是“众创转化(服务)”,它是构建了一个“创意转化市场”,在网络平台搭建的双边资源池中,让设计师、专家、非专业人士的创意和智慧对接各类创新转化资源,如技术、生产、销售、资本等,从而将创意推向市场,解决的是平台创新模式的问题。基于众创的特征,笔者提出“众智链接”“众创协作”“众意评价”三个层次的方法。“众智链接”是形成众创的条件,平台不仅要有大量大众参与,也要有设计专业人士参与,多样性的群体思维会提出更广泛、更多样的创意提案。“众创协作”旨在提升创意质量,通过大众群体、设计师和专家发挥各自优势在平台开展协同合作。“众意评价”通过“让用户自己决定”最优质的创意方向,经由专家意见判断,形成有价值和可行性更高的产品创新方向。

三 众创设计方法模型

(一)设计众创模型

设计众创模型是基于链式创新结构,在产品创新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创新主体作用实施众创设计,产出更具市场潜力和价值的优质创意内容。笔者基于产品创新流程的六阶段,以及平台价值创造的三个核心交互功能(吸引、促进、匹配),9[美]杰奥夫雷·G.帕克等,《平合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志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第44 页。将设计众创模型分为“吸引入驻、需求发布、问题征集、创意提案、创新机会识别、专业设计、概念筛选、创意开发”等八个环节。10同注1,第144—145 页。

设计众创过程中,大众群体承担了用户创新和用户自我过滤的双重功能,既有了广泛的创意思维征集,又通过大众群体聚焦问题;专业设计师在大众群体创意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设计方案;专家在创意问题聚焦、产品创新方向以及设计方案把握上能够提出具有指导性和决定性的建议,对设计方案实施优化和提升。多元化的创新主体在链式创新过程中各自发挥优势,协同推进高质量的创意产出。

(二)众创转化模型

如果说设计众创模型是一种需求导向下的“创意加工厂”,那么众创转化模型实质是一种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用户创新市场”。众创转化模型构建了创新转化和创意生产的双边资源,双边在平台上自由交互,在技术开发、产品生产、销售渠道、以及创新孵化和资本等方面开展对接合作,实现从“创意”到“商品”的转化。众创转化分为:入驻平台、需求发布、网络众创、创意筛选、创意产品化和产品商品化等六个环节,具有创意原型(模型或样机)的创意设计方案与概念想法在平台公开展示,接受大众创新者的在线讨论,提出优化的建议,甚至由大众协同实施“网络众创”完成创意方案。众创转化过程中既有大众群体参与创意众创的环节,也有业界各类专家参与创意内容筛选和创意转化引导的过程,专家在转化合作过程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甚至专家会参与和原创者的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促进创意落地。众创转化激活的创新资源以及发挥的价值相比设计众创服务会更大。

四 DIA 群智众创平台设计实践

笔者六年来参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以下简称DIA)创新平台建设,一直思考基于DIA 汇聚的全球创新资源,寄望DIA 不止于评奖,而以奖项平台为驱动引擎,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基于上述理论研究,通过构建大众参与的DIA 众创平台,让DIA 汇聚的全球设计师(公司)、制造业、专家、媒体、孵化机构、产业资本、政府、院校等资源实现连接互动,驱动更大的创新价值。

(一)DIA 产业转化需求

DIA 征集的作品包含三类:成熟的在售产品、功能样机、概念方案。每年DIA 都会收到大量参赛者提出关于创意转化的需求,为此在参赛报名系统中开设了关于产业转化需求信息的征集,占参赛作品总数的40%以上,需求内容包括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资源、市场销售、品牌推广等,其中“创意设计”的需求有近30%以上,以制造业企业和品牌公司为主。这些需求为DIA 众创平台建构提供了前期基础。

DIA 每年组织对参赛作品开展转化信息跟踪,同时还组织线下产业对接会以及项目路演的,实施创意转化需求对接,其中也发现转化方面存在的几方面问题,一是设计师不具备商业知识,处于商业的盲区,需要产业专家予以转化指导,二是许多作品仍停留于概念设计,需要技术领域专家帮助解决技术问题,三是许多设计仍需要提升,更需要有丰富经验的设计专家帮助改进产品创新方向。为此,设计、技术、市场、投融资方面的专家在转化过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DIA 群智众创平台设计

根据设计众创和众创转化两大模型,结合DIA 多年来遇到的各类设计师、企业的转化诉求,笔者设计了DIA 众创平台的两套服务流程(图1、图2),两个服务模型是互为补充。设计众创服务是通过多方群体参与,分阶段参与产品创新与网络协作,为具有创新需求的企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众创转化服务为具有原创能力的设计师和有创意想法的大众群体提供创意转化为产品和进入市场的转化与合作服务。平台的各方参与主体在产品创新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的内容协同,发挥各自的优势,推进产品创新以及落地转化。

图1 DIA 众创平台众创转化服务流程,笔者设计

图2 DIA 众创平台设计众创服务流程,笔者设计

(三)DIA 群智众创平台项目实践

平台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材料投入,目前平台正处于建设期。为验证上述方法和理论,笔者通过DIA 参赛者的真实合作案例进行众创设计方法关键步骤的网络模拟。DIA 参赛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设计师迫切希望寻找生产企业和销售渠道进行创意转化合作,其中有一支来自W 设计团队的原创设计获奖作品——AI 智能纠错健身衣,设计团队前期已经完成功能样机,期望DIA 能帮助其实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产业转化。笔者与W 团队共同进行了线下对接,历时三个月,终于将W 团队的转化需求与苏州M 企业实施了成功对接,并对产品设计实施优化与销售渠道的建立。笔者将这一转化过程还原到DIA 众创平台的“创意转化”板块,验证众创平台服务流程的可行性和由专家参与指导下的众创设计能产出更优质的创意内容。

(四)产品创新平台对比分析

笔者通过平台案例实践,结合众创的关键环节进行网络模拟,验证了其流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同时,结合网络技术对洛客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并与DIA 群智众创设计平台进行对比,证明DIA 众创设计平台在创新能力、创新动力和创新价值方面优于现有产品创新平台,其中多样性主体参与产品创新过程保证了平台创意想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经过多轮专家参与协同指导,对企业的产品开发的方向引导会更有前瞻性,更契合市场需求,DIA 平台更能解决企业复杂创新需求;同时,基于DIA 汇聚的全球创新资源,更有能力实现众创转化的平台服务模式。

五 群智众创的未来发展

首先,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创新平台将更高效、更精准地获取、感知、识别、匹配参与者的信息,更好地用于产品创新的创意和决策。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更便捷的网络协作工具,促使平台的各类参与者实施更为广泛的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群体智慧的知识管理、创新的价值评价、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网络生态的构建。其次,互联网产品创新平台将来与电商销售大数据形成对接,全面和精准的用户需求和产品开发定位,将为平台实现从“创意—市场”的一站式创新模式,这将进一步提升产品创新平台的动能和价值。再次,随着理论方法、技术和模式的迭代,众创将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为更为复杂的创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众创大众群体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大众ID.4
上汽大众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莫借众创空间之名装神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