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冷涡天气过程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2023-02-04 11:40郭婧芝王楠楠刘鑫鹏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珲春市冷涡水汽

郭婧芝,王楠楠,刘鑫鹏

吉林省珲春市气象局,吉林珲春 133300

东北冷涡的形成与发展,通常会引发暴雨、雷电、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交通出行等领域造成负面影响。有研究表明,我国东北地区22.4%的暴雨与53%的风雹由冷涡引起,因此提升气象预报准确性,使气象预报更好地服务于民,要加强对冷涡天气的研究[1]。近年来,有大量学者研究东北冷涡,有研究指出,要对冷涡活动的个数、强度、影响进行统计,明确冷涡天气的频次、位置、环流背景、水汽输送、降水、冷暖平流等要素[2]。部分研究者就冷涡影响下的区域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强对流天气进行研究,认为冷涡研究对于提升气象预报质量、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3]。

1 东北冷涡介绍

在东北地区,冷涡经常出现在夏季和初秋,是造成东北地区低温冷害、阴雨洪涝的主要因素,其研究价值极高。东北冷涡的主要特征是温度差异大。由于受到高空槽线的影响,冷空气在东北地区聚集,形成温度梯度较大的区域。这种温度差异会导致大气层结不稳定,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同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也是东北冷涡的主要特征,一次典型的东北冷涡天气过程通常会持续数天,影响范围广泛。

东北冷涡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一,冷涡天气过程可能引发强降水和雷电等灾害。由于大气层结不稳定,会有强烈的对流天气产生,引发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4]。

第二,冷涡可能引发冰雹和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冷涡会与低层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进而引发冰雹和龙卷风等灾害。

第三,冷涡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

第四,冷涡导致的雷电和大风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鼠害等生态问题。

2 降水实况特征

2023年7月4日20:00—5日20:00,吉林省珲春市出现了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0.2 mm,出现大暴雨(降水量>100 mm)的站点有2个,分别为敬信镇防川村115.6 mm、圈河口岸104.7 mm。出现暴雨(50~100 mm)的站点有12个,分别为春化镇西南岔村71.9 mm,板石镇66.2 mm、孟岭村65.6 mm,哈达门乡马滴达村64.4 mm,敬信镇64.2 mm,合作区61.2 mm,敬信镇大肚川村60.1 mm、西架山57.3 mm,珲春市56.8 mm,春化镇大六道沟村53.0 mm、官道沟村51.6 mm,杨泡乡烟囱砬子村50.5 mm。其余站点出现大雨,降水量25.0~50.0 mm。

7月5日出现大风天气,出现大风的站点极大风速统计如下:板石镇23.1 m/s,珲春国家基本气象站19.5 m/s,敬信镇防川村19.2 m/s,长岭子口岸17.4 m/s。

3 环流形势与主要天气系统发展演变

在本次降水天气过程中,吉林省珲春市的主要环流形势受到东北冷涡的影响。7月4日20:00,一个明显的低值系统出现在东北地区,为东北冷涡的初始阶段。7月5日08:00,该低值系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个深厚的低涡,中心位置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附近,此时东北冷涡开始影响吉林省珲春市。

随着东北冷涡的发展,大量湿冷空气从低涡中心向珲春市输送,造成该地区持续降水。7月5日14:00,低涡进一步东移南下,珲春市处于低涡的东南象限,此时降水强度达到最大。随后,低涡继续东移,7月5日20:00,低涡中心已移出吉林省,降水也随之逐渐减弱。至7月6日02:00,降水基本结束。

在这一天气过程中,东北冷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水汽来源,还通过其中心附近的气压梯度,引发了大风天气,进一步促进了降水的发生。此外,在此次降水过程中还伴随着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成和发展。在东北冷涡的作用下,产生了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为珲春市带来了短时强降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4 物理量诊断分析

4.1 水汽条件分析

水汽是大气中水循环的重要物质,也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了深入了解此次冷涡天气过程的水汽条件,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和模式输出,计算了各站点的水汽通量散度、比湿和可降水量等指标。通过这些数据,可得出这次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和特征。

根据观测数据,此次冷涡天气过程中的大气湿度较大,且降水量也较大。这表明在降水过程中,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有利于降水的形成。通过分析水汽通量散度,可发现此次降水过程中的水汽来源广泛。其中,海洋输送的水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陆地水汽也不可忽视,表明此次冷涡天气过程中,水汽输送涉及多个来源,从而增加了降水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降水过程中,各地区的水汽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地区的水汽含量较高,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低。由于水汽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导致降水分布不均,有些地区降水强度较大,有些地区则较小,加大了降水预报的难度。

4.2 垂直运动分析

垂直运动是天气系统中大气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对流降水等天气现象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深入了解此次冷涡天气过程中的垂直运动情况,计算了各时次的垂直速度和温度露点曲线等指标。通过这些数据,可判断此次降水过程中的垂直运动情况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根据垂直速度计算结果发现,此次降水过程中,大气存在强烈的上升运动。这种上升运动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粒子的形成。垂直速度的大值区与降水的中心位置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垂直运动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较大。

通过分析垂直速度分布,发现此次降水过程中存在上升运动中心,位于冷涡中心附近,上升气流较强,有利于降水的持续发展。同时,垂直速度的大值区与低层湿度较大的区域,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说明垂直运动对降水的影响。

通过计算和分析温度露点曲线,发现此次降水过程中的温度露点曲线较为陡峭,表明大气中存在较大的不稳定能量,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

4.3 不稳定条件分析

不稳定条件是天气系统中大气状态的一种重要特征。为了解此次冷涡天气过程的不稳定条件,计算了各个时次的假相当位温、比湿等指标。通过这些数据,可判断此次降水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及其对降水的影响[4]。

在此次冷涡天气过程中,不稳定条件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假相当位温高:通过计算和分析假相当位温,发现此次降水过程中的假相当位温较高,表明大气中存在较大的能量,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2)比湿较大:通过计算和分析比湿,发现此次降水过程中的比湿较大,表明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4.4 雷达回波特征

雷达回波是利用雷达探测大气中水滴、冰晶等目标物反射的电磁波,探测云雨分布、位置、范围和移动轨迹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雷达回波资料,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回波强度。此次冷涡天气过程中,雷达回波强度较强,显示出较大的降水强度。其中,强中心主要出现在降水区中低层,且在某些站点出现了60 dBz以上回波,表明降水的强度和降水粒子密度较大。

(2)回波形态。雷达回波呈现典型的冷涡结构特征。在降水区中低层,出现了明显的气旋性旋转结构,且中心位置与低层冷涡中心位置基本一致,表明冷涡天气系统在雷达回波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和形态表现。

(3)降水区。根据雷达回波分析,降水区主要位于冷涡东部地区和北部冷空气区域,呈现明显的“S”形特征,表明冷涡降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时间变化特征。

(4)回波移动速度。雷达回波显示,降水区自西向东移动,且移动速度较快,表明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移动性和时间变化特征。

以上雷达回波特征为预报员和气象服务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更好地预警和预报降水的发生、发展及影响。

5 冷涡天气的应对

5.1 受灾情况

2023 年7 月4—5 日的冷涡天气对珲春市的民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1)农业损失。7月4—5日正值珲春市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强降水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珲春市5个乡镇、2个街道和24个行政村遭受洪涝灾害,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遭受巨大损失。

(2)城市交通受阻。由于降雨时间长、强度大,部分低洼地段城市道路出现积水现象,车辆行驶缓慢甚至无法通行,导致交通受阻。

5.2 气象服务重点

(1)预报准确是关键:在此次冷涡天气过程中,预报准确是一项关键措施。准确的预报预警能够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并提供精细化服务。

(2)应急联动是重点: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要加强应急联动,发挥部门优势,共同应对冷涡天气过程造成的影响。

(3)服务社会是职责:作为气象部门,应当秉持服务精神,严谨落实气象预报等服务,更好地服务社会。

5.3 气象防御系列措施

(1)要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利用各类监测手段,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风险实时动态研判能力,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做好递进式预报、渐进式预警、跟进式服务。在发生强降水天气前,提前发布、滚动更新气象信息、预警信号,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2)要充分发挥防汛减灾先导作用,切实强化上下联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天气会商和周边地区气象部门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联防联动,增强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要充分发挥融媒宣传特性,及时、准确地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利用电视台、珲春融媒体、报纸、网络等传媒,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预报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范准备。针对不同行业和人群的需求,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针对农民提供农事建议,针对交通部门提供交通气象服务,针对防灾减灾相关部门提供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和建议等,帮助相关部门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做好公众气象服务工作。

(4)要充分加强部门联动合作,形成防灾减灾工作合力。与应急管理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涉农涉灾部门和社会媒体共同构建全覆盖、立体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发挥行业优势,畅通汛情监测信息共享渠道,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精准定向快速发布,充分发挥叫应联动机制减灾作用,实现预警叫应业务化。及时向政府汇报重大天气过程预报及影响,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5)充分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广泛宣传灾害天气的危害性及应对措施。在灾害发生前,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电视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在灾害发生时,在各大媒体上及时更新天气情况;灾害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5-6]。

在2023年7月4—5日的冷涡天气过程中,珲春市气象局预报预警基本准确,降水时段和量级与实况基本一致,服务主动超前、预警发布及时。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应对了此次冷涡天气过程,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影响,保障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7-8]。

5.4 科学应对雨季天气

(1)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水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交通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雨季天气带来的影响,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2)加强雨情水情的监测:要加强对降雨量、降雨强度、河流和水库水位等水文气象要素的监测,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变化情况[8]。

(3)做好水库调度工作:与水利局、应急管理局等单位做好联防联动,要根据降雨情况和气象预报,科学、合理地调度水库水位,保障水库堤坝安全和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

(4)加强堤防巡查和险情抢护:在降雨期间,要加强堤防的巡查和险情抢护工作,发现险情及时进行抢护处理,保障堤防安全。

(5)做好城市排水工作:在城市地区,要及时疏通排水管道,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防止城市内涝等问题的发生。

(6)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根据气象预报预警,及时排查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整改工作[9]。

6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在发生变化,通过研究冷涡天气过程,可为气象部门深入理解这种变化提供重要的数据,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化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的需求。对冷涡天气过程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服务,减少或避免极端天气事件对公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为气象部门应对自然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10-11]。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冷涡天气过程的研究,提高预报准确性,同时要注重国际合作,加强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珲春市冷涡水汽
青藏高原上空平流层水汽的时空演变特征
珲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网络书画展
东北冷涡强度定义及特征分析
2000-2017年东北冷涡活动气候特征及分析
一次冷涡减弱阶段产生的飑线过程分析
珲春市农发行积极参加 “金融业营改增政策解读”座谈会
珲春市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问题
农发行珲春市支行积极参加运动健身活动
1979~2011年间平流层温度及平流层水汽的演变趋势
深圳“5·11”特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