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耀琪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当选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冯兴亚提交了多项涉及汽车消费、国产芯片应用的建议。其中《关于提振汽车消费、带动后疫情时代国民经济增长若干措施的建议》也和不少代表一样,关注到如何促进汽车消费的核心问题。
经历了三年疫情冲击,全力推动经济复苏是国家当下第一要务,而提振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恰好也是在3月,湖北省就联合多家车企推出政企购车补贴,其中涉及的“东风系”品牌降幅最大、范围最广,由此引发了席卷全国的汽车降价潮。这个标志性事件,也凸显了当下为了刺激消费复苏,从政府到企业都在积极地应对。当然,降价只是所有应对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
汽车行业产出规模大、产业链带动效应广、就业岗位需求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振汽车消费对国家快速实现经济复苏、促进生产和就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要提振汽车消费,包括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内许多代表都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希望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同时完善其他配套措施,释放良好的汽车消费信号,促进汽车消费。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也对媒体表示,为了让政策体系持续发挥应有价值,建议长期确定二手车经销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政策。
现实情况是,去年全国整体消费市场表现不及预期,汽车消费市场增长总体放缓。2022年,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054.3万辆,同比增长仅1.9%,消费市场表现疲软、终端市场增长乏力。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为1602万辆,同比降8.86%。
2022年12月31日,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及符合条件的燃油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同时终止。受此影响,今年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仅124.1万辆,同比下降41%。乘联会统计,1-2月份累计销量267.8万辆,同比下降19.8%。可见,受政策取消影响,购车成本提高,年前汽车消费潜力的集中释放加剧了年后汽车消费市场承压。
因此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其实都有必要针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国补终止后,结合当前及未来形势,将政策鼓励引导方向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型,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持续补贴,将节能汽车、燃油车产品一并纳入消费补贴范围。通过现金补贴、发放汽车消费券等形式,直接让利消费者,推动政策引导的战略转型。
如果是消费者淘汰国五及以下标准的旧车并重新购车的,按照新能源车、节能车、符合排放标准的燃油车给予分梯次的专项补贴,这样也能带动高排放旧车的更新换代,刺激新车消费。至于最常见的购车赠送加油或充电、停车或洗车优惠券等活动,更应该在各地广泛推广,通过政府发放补贴的形式,惠民消费促进活动,刺激消费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冯兴亚代表也提到了车辆购置税是政府调节汽车消费的有效政策工具,延续购置税减免政策对稳定消费需求仍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对于低排量的燃油车,确实应该继续延续国家对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针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应该继续延期至2025年。
如此一来,政府少收税,消费者口袋就多了钱,反过来也能带动新购车及周边的消费。比如有人看到购车省了,可能会为新车加个维护保养套餐、会加装配置、会贴车衣加换内饰等等,更别说由此带动汽车更多的上路,刺激相关的道路、停车、餐饮、旅游服务消费的增加。
目前,和刺激消费先对立的,那就是多个大型城市已实行汽车限购政策多年。这个以缓解交通压力为目标的政策,即使实实在在的对消费市场需求的压制。在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汽车消费趋于理性、且亟需拉动内需的当下,国家也已经多次提出地方要对限购政策进行松绑,不能再新增限购。那么地方也应该考虑适度增加汽车指标(包括燃油车、节能车、新能源汽车)并将指标倾向于有孩有老无车家庭、放宽购车条件(如社保、户籍要求)、家庭购车指标放开为“2+1”(一台新能源汽车)等等;二是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通过探索差异化通行管理等替代限购措施,优化城市管理、释放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