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桃,程 西,梁嘉铧,谢载兴,管 云
(1.广州市从化区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站,广东 从化 510925;2.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63;3.广州市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广东 从化 510925)
广州市从化区地处北回归线,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且优质,生态环境良好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和后花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农业。从化区着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构建富民兴村特色产业体系,发展智慧都市农业,打造了植物工厂,综合性特色产业园等产业突出、设施设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从化区蔬菜种植面积1.46万hm2,着力发展无公害和有机蔬菜,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对农产品巨大消费需求和高质量安全需求。但斜纹夜蛾、小菜蛾、黄曲条跳甲等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黄曲条跳甲已是最难控制的农业害虫之一[1]。邱英东[2]研究表明,生产中覆盖40目白色防虫网对黄曲条跳甲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孟凡超[3]研究表明,叉角厉蝽用于控制小菜蛾幼虫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蒋杰贤等[4]研究表明,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信息素和杀虫灯等物理诱杀对诱杀田间成虫,控制落卵量,减少农药使用起到积极作用[5]。为提高从化区菜农病虫害防控水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近年来广州市从化区农业农村局综合应用杀虫灯、色板、信息素、防虫网、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等物理及生物防治措施,积极探索以“生态调控、物理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的蔬菜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确保农产品的优质高产。
2021年在从化区选择蔬菜基地66.67 hm2,包括鳌头镇33.33 hm2、城郊街道6.67 hm2、良口镇16.67 hm2、吕田镇10 hm2,作为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核心示范点13.33 hm2,辐射推广面积333.33 hm2。示范区内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和方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减少病虫害发生,示范区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100%以上,农药减量20%以上。
分别在示范区和辐射区建立虫情监测点,监测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黄曲条跳甲等蔬菜害虫种群发生动态,为病虫害的防控提供预测预报,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监测方法采用性诱和色诱技术监测,每个监测点设监测样区3~5个,每个监测样区根据作物类型,分别设置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性诱监测诱捕器1套,悬挂黄板2张监测黄曲条跳甲,每7 d调查1次,诱芯每月更换1次,黄板黏不住虫时及时更换,并安装智能识别虫情测报灯、性诱远程监测设备、高空测报灯等智能监测设备全年不间断监测该地区虫情动态,指导科学防控。
引导菜农选用抗病虫品种,科学合理水肥管理、采用叶菜与果菜、叶菜与葱蒜等作物合理轮作,施入石灰处理土壤,并高温覆膜闷地,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清除田间病株,并带到田外集中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清洁,以减少病虫源。
2.3.1 高温闷地
夏秋高温季节,在上一茬作物采收后下一批蔬菜种植前,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可用呋虫胺、联苯·噻虫胺、金龟子绿僵菌等颗粒剂处理土壤,整地起垄后,使用农膜实施高温覆膜闷地技术,农膜每季度更换1次。
2.3.2 高温喷火枪土壤处理
前茬叶菜收获后,留有少量前茬作物的残枝残叶及田间杂草,用灭虫灭菌喷火枪喷烧地块对土壤进行处理,消除残留在残枝残叶、杂草和土壤中的黄曲条跳甲、小菜蛾等害虫的卵、幼虫、蛹等,同时也可杀田间杂草和病菌等,减少下一茬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在十字花科蔬菜种植期,实施小拱棚防虫网阻隔技术,防虫网网宽2.2~2.5 m,离圆拱棚顶部不少于0.7 m,防虫网要求40~60目。防虫网覆盖前需清洁田园,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在蔬菜生长期内防虫网四周应盖严、盖牢,选择9∶00时前,或16∶00时后黄曲条跳甲“疲劳期”进行田间管理,防止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黄曲条跳甲等害虫进入棚内危害。
2.5.1 杀虫灯诱杀
在示范区安装智能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平均1~2 hm2放1台,杀虫灯光源距地面高度约为1.5 m,每天天黑自动开灯(每天工作时长5.5~6.0 h),次日凌晨自动关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蔬菜害虫,诱杀的靶标害虫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白带野螟、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瓜绢螟、黏虫、小地老虎、金龟子、叶蝉、椿象等。
2.5.2 信息素诱杀
根据示范区的作物种类合理布局,在示范区布置夜蛾类诱捕器、屋式诱捕器、十字诱捕器等搭配不同靶标害虫诱芯使用。小菜蛾诱芯根据田间害虫发生情况搭配屋式诱捕器或十字诱捕器75~120套·hm-2,诱捕器放置高出作物15~20 cm。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分别配套夜蛾类诱捕器15~30套·hm-2,诱捕器设置高度0.8~1.0 m。性诱芯每30 d更换1次,并定期清理诱捕器中的虫体。诱捕器设置采用“外密内疏”法,且应安装于上风口。
2.5.3 色板诱杀
根据作物种植种类使用黄板和蓝板,黄板用于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黄曲条跳甲、小菜蛾等;蓝板用于瓜菜、豆角等作物诱杀蓟马;实蝇粘胶板用于水果、瓜果上诱杀实蝇类害虫。色板一般从苗期和定植期开始使用,用量为300~450张·hm-2,低矮生作物高出作物10~20 cm,搭架作物悬挂于作物的中上部,并根据作物的实际高度适当调整。
2.6.1 叉角厉蝽
叉角厉蝽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天敌昆虫,能捕食多种鳞翅目及鞘翅目害虫。示范区内释放叉角厉蝽控制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将叉角厉蝽的成虫释放于田间,每次释放1500头·hm-2,连续释放2次,释放间隔30 d,释放时避免中午及阴雨天,释放后避免使用杀虫剂。
2.6.2 异色瓢虫
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捕食范围广泛,可捕食蚜虫、粉虱、介壳虫、叶螨和鳞翅目害虫的卵,瓢虫控害是国内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在示范区辣椒、茄子等设施作物内释放异色瓢虫。在害虫发生初期,按照益害比为1∶30~1∶60,或600~900卡·hm-2,将瓢虫卵卡悬挂于植株上,整个生长季释放2~3次,每次间隔10~15 d。释放时应将瓢虫卵卡悬挂于蚜虫危害部位附近,以便幼虫孵化后,能够尽快取食到猎物,卵卡应避免阳光直射,释放后15~30 d内不得使用杀虫剂,可在示范区种植芝麻、黄豆等蜜源植物,为瓢虫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辅助防治病虫害,可使用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BT等生物制剂防治黄曲条跳甲、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当实施综合措施后,病虫发生仍超过防治指标时,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治,应注意做到对症下药、适时适量用药、交替用药、混合用药,延缓病虫抗药性。
田间监测情况。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是从化区十字花科作物上主要发生且危害严重的害虫,叶菜田间监测点从1月开始监测,显示在10月底和11月上旬随着叶菜种植越来越多,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诱虫量也逐渐增多。田间诱捕器中全年均能诱捕到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成虫,但成虫性诱诱捕量较为稳定。白带野螟成虫在田间灯诱诱捕量较大,但田间蔬菜作物上幼虫量发生较少。
智能识别设备监测情况。2021年度从化区小菜蛾成虫发生高峰期在2—4月、11—12月且日诱捕量最高可达216头,甜菜夜蛾成虫发生高峰期在4—6月且日诱捕量最高可达137头,斜纹夜蛾成虫在4—11月均有一定发生量,发生高峰期为6—8月且日诱捕量最高可达58头。白带野螟成虫在5—9月均有一定发生量,6—7月诱捕量最高为73头。瓜绢螟成虫在6月份发生量剧增,最高日诱捕量达到106头。由于监测点种植有部分水稻,因此在7—9月监测到稻飞虱发生高峰期,最高日诱捕量达到635头。小地老虎、银纹夜蛾、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大螟和豆野螟等其它蔬菜害虫也有零星发生。
2021年在鳌头镇、城郊街道、良口镇和吕田镇共133.33 hm2的绿色防控示范区内投入杀虫灯、全降解黄蓝板、实蝇黏胶板、各类诱捕器、害虫诱芯、防虫网、食诱剂和天敌昆虫叉角厉蝽、异色瓢虫等绿色防控物资,在333.33 hm2辐射带动区投入全降解黄蓝板、实蝇黏胶板和防虫网。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蔬菜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100%。
以菜心和小白菜生产为例,绿色防控措施采取防虫网处理、喷火枪处理或1%联苯·噻虫胺颗粒剂处理土壤3种方式,示范区设置了防虫网和防虫网联合2种土壤处理措施,如表1所示。示范区普遍比常规防控区减少农药使用2~3次,其中菜心农药减量25.1%~40.6%,害虫阻隔率80%~90%,增产588.0~1849.5 kg·hm-2,增产率为2%~5%,其中菜心轮作的农药减量增效效果更加显著(表1)。小白菜示范区全程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增产3915~7485 kg·hm-2,增产率为15%~28%,农药减量增效效果显著。
表1 2021年从化区菜心和小白菜农药减量增效情况
2021年从化区在鳌头镇、城郊街道、良口镇和吕田镇建立了133.33 hm2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综合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风吸式杀虫灯、色板、信息素、防虫网、天敌昆虫、生物农药和智能测报设备等,减轻病虫害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示范推广中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地种植户多为散户承包和外地务工人员,大多数对绿色防控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够,因此还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提升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