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围绕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冰城夏都”之美誉和世界冰雪文化旅游名城、世界音乐之城等城市符号的哈尔滨,正在着力打造创新引领之都、先进制造之都、现代农业之都、向北开放之都、创意设计之都、冰雪文化之都、宜居幸福之都的“七大都市”城市新IP。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作用更加彰显,冰城上下热火朝天,干劲倍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处处澎湃起勃勃生机与新生动能。
在“后冬奥”时代的第一个冰雪季,作为中国现代冰雪文化肇兴地的哈尔滨再次向全球发出冰雪之约。
今冬冰雪季,哈尔滨推出“冰城相约”“冰雪欢歌”“春雪之韵”三大冰雪文化旅游新篇章。从去年12月初到今年4月中旬,历时近5个月,以“冰雪六十年,共赴新征程”为主题,以“冰雪历史、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经贸、冰雪时尚、冰雪创意设计”八大板块活动为主线,打造100余项重点活动。
地处东北亚核心位置的哈尔滨有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特殊的城市历史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冰雪文化积淀。哈尔滨曾是远东第二的国际大都市,被胡适先生誉为“中西文化的临界点”,各方移民的陆续融入、东西方文化的交织碰撞,使时尚开放国际化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哈尔滨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彼此包容,和睦相处,互相借鉴,携手并肩,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兼收并蓄、水乳交融的多元化冰雪文化。
如今,享有世界声誉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上活动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冰雪盛会,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齐名,被誉为世界四大冬令盛典之一。
每一年,兆麟公园冰灯艺术游园会、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滑雪度假区、冰雪嘉年华、融创雪世界、伏尔加庄园、极地馆等都是全世界冰雪旅游爱好者心心念念的向往之地。
自1963年开始举办,兆麟公园的冰灯艺术游园会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室外冰灯艺术展览,当暮色笼罩、华灯初上,各色冰灯如梦似幻,晶莹剔透,给人们留下无限新奇和遐想。
诞生于1999年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公园,每年都为游客打造一个冰雪主题的童话王国。
太阳岛雪博会是中国雪雕艺术的发源地,每年都以美轮美奂的雪雕景观、意境悠远的冰雪情韵塑造一年一现、年年经典的“银色珍藏”。
冰雪嘉年华在松花江上构建炫彩灯光秀,以华美的视觉艺术盛宴为游客打造一个绚丽多彩的奇幻冰雪乐园。
每年冬天,滑冰堪称哈尔滨市民最为普及的业余爱好,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冰球、冰壶、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冰雪运动已经成为哈尔滨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中国的达沃斯,世界的亚布力”等美誉,表明了亚布力的“国际范儿”。亚布力雪资源存留期最长达170天,有世界上少见的优良雪质,拥有亚洲最大的滑雪场,无论是滑雪初学者,还是滑雪发烧友,乃至专业运动员,都能在这里获得最畅爽的滑雪体验。
哈尔滨伏尔加庄园的森林别墅。
哈尔滨这座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冰雪运动有着不解之缘,被誉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摇篮”和“信号灯”,是中国唯一享有“冰雪运动之城”美誉的著名冰雪城市,哈尔滨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悠久的冰雪运动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直是全国冰雪运动顶尖运动员的来源地。
冬奥会之后,哈尔滨继续传承“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理念,将打造“国际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的哈尔滨,每年冰雪季都举办百余项各类冰雪体育赛事和冰雪体育活动,最著名的赛事有中国杯国际冰盘公开赛、芬兰蒂亚滑雪马拉松、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哈尔滨的“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冰雪体育运动会、冰球赛、冬泳赛等群众冰雪活动参与度都位居全国首位。2022年北京冬奥会,哈尔滨市运动员任子威、张雨婷、隋文静、韩聪共夺得3枚金牌,被中国奥委会授予“奥运冠军之城”纪念奖杯。丰富多彩的冰雪体育赛事与群众活动,一次次搅热了冰城体育圈,更让哈尔滨刷爆了全游客的朋友圈,让全世界见证了哈尔滨的冰雪运动魅力,冰城冰雪运动的未来更可期。
冰封时节,从始建于1900年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中央大街逛到坐落在道外的中华巴洛克街区,走一走用面包石铺成的石头路,听一听脚底踏在雪地里的咯吱作响。一边是鳞次栉比的巴洛克和拜占庭、新古典主义、折中主义、新艺术风格、俄罗斯传统风格建筑,另一边是国际一流水准的未来建筑。推开窗户,与索菲亚教堂对望,抬头远眺,哈尔滨大剧院巍然矗立……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令人难忘。
作为一座处处洋溢着欧陆风情的城市,哈尔滨有着“东方小巴黎”和“东方莫斯科”的美誉。中西方文化在这里融合,并最终以建筑的形式凝固下来。1902年,中东铁路总工程师列夫捷耶夫就以莫斯科和巴黎为蓝本,按照欧洲最先进的“花园城市”规划理念,为哈尔滨制定了总体规划,一批优秀的建筑师也为哈尔滨设计建造了风格各异的建筑精品,奠定了哈尔滨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
哈尔滨亚布力旅游度假区
1984年,哈尔滨就公布了75处历史建筑,中央大街、靖宇街、红军街3条保护街道。1997年,哈尔滨创造性地对中央大街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辟建了中国第一条完全步行街,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开放式建筑艺术博物馆”称号。近年来,哈尔滨市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结合传统工艺、传统手法,通过创新创意设计,使得一批教堂建筑、领事馆建筑、文化建筑、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得到保护利用,进一步彰显了城市整体风貌。按照原材料、原工艺修复的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一张亮丽的名片。
哈尔滨市坚持开门编规划,创意搞设计。邀请美国易道、英国阿特金斯,以及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规院、马岩松等优秀设计团队参与群力新区、哈西地区以及松北新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中,群力新区先后获得中国多项规划设计奖项。马岩松设计的哈尔滨大剧院获得了2015年度世界最佳文化建筑奖。中东铁路公园规划设计荣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中东铁路公园等一系列城市新名片,成为哈尔滨新的网红打卡地和文化公园的建设典范。
记者从哈尔滨市相关部门了解到,2022年哈尔滨提出了“打造创意设计之都”的目标,将以创意设计为驱动,在文脉传承和风貌塑造方面持续发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城市景观作品,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艺术水平,不断创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哈尔滨大气、灵气、秀气、神气的城市风貌。
隆冬时节,在哈尔滨听一场交响乐,看一场芭蕾舞剧,一定会深深沉浸在这座朱自清笔下的“能领受着多少异域的风味而不着到窒息”的人文之城的奇妙与美好之中。
哈尔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唯一的“世界音乐之城”。百年来,音乐如同流淌在这座城市的血液,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符号,东西方音乐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中国持续时间最久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有着百年历史的哈尔滨交响乐团、哈尔滨芭蕾舞团已经为这个冰雪季创排了一大批精品剧目。
音乐之城的美誉,在于哈尔滨的开埠得风气之先和外国侨民的不断涌入,西洋音乐在这里落地生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工业基础让它在音乐领域站在了全国的前列,并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从机关厂矿到大专院校直至中小学,有大量的音乐爱好者和水准很高的师资力量,能歌善舞的职工与学生比比皆是,也培养了金铁霖、李双江、傅庚辰、刘锡津、李健等大批音乐名人。多年来,哈尔滨音乐演出市场持续蓬勃发展,原创音乐剧、经典歌剧、北方少数民族作品音乐会层出不穷,来自院团、高校等单位的艺术家在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等演出场所坚持常年演出。与此同时,来自民间的艺术团体日趋活跃,由大学生、职业音乐人、音乐爱好者等组成的音乐团体,活跃在哈尔滨的校园舞台、各种演出场所乃至街头巷尾。
如今,在中国顶级的音乐厅——哈尔滨大剧院,市民和游客能欣赏到动人的歌剧、舞剧、芭蕾舞剧;在老街音乐会、马迭尔宾馆阳台音乐会和中央大街音乐巡演上,能感受最具哈尔滨特色的露天街头文化;想体验更丰富的音乐曲艺,还可以去哈尔滨新音乐厅、犹太老会堂音乐厅、莫斯科大剧院、太阳岛俄罗斯风情小镇表演、伏尔加庄园表演……中国没有一个城市能把音乐主题做得这样完美,“音乐之城”当之无愧。
中国东北的黑土地富饶肥沃,闻名于世,“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黑龙江“这碗饭” 的五分之一又出自哈尔滨。近年来,哈尔滨智慧农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先进数字技术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出率和农村创造率。
“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围绕稻米主导产业发力,哈尔滨五常市高标准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园区内重点开展了以数字技术为引领的智慧农业建设项目。
以五常大米为代表的黑土地孕育的农产品名满天下,得益于“互联网+”农业工程的应用。在五常市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大院里,一架橘黄色的贝尔407直升机升空进行日常施肥作业。据了解,中心有7架直升机和200余架无人机,作业半径可以覆盖五常市200多万亩水稻。在中心智慧农业监控室,宽大的显示屏上,一片片稻田里的水位、含氧量、水温等指数一目了然。轻点鼠标,五常市全部24个乡镇监测点位200多万亩稻田实景一览无余。这里可以实现对五常大米生产全程监控、田间管理的远程控制、农业技术远程服务及五常大米全程溯源防伪。
据了解,五常市农业物联网平台在田间布置300个监测点,通过监测点反馈信息,宏观指导农业生产;同时给25000户农民的手机安装了智慧农业平台APP,用于农技专家与农户的实时互动指导。此外,五常市农业物联网服务的功能还有水稻溯源、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电子信息、政务资源四大服务体系,由大数据与专家云两大平台配合服务,让消费者能买到真正的五常大米。五常市农业物联网研发的大数据4.0平台,统计了五常市农、林、牧、副、渔的综合数据,逐项分析了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近几年的价格走势及销售总量,为五常市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近年来,哈尔滨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以及管理服务高效化、便捷化水平显著提高,劳动用工明显减少,水资源利用率、肥药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模式加速涌现,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提供实践样板和强大驱动力。
2022年,哈尔滨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粮食产量稳定在240亿斤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3%,绿色、有机认证面积发展到1124万亩;肉蛋奶产量始终保持在100万吨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突破千亿元,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围2021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926个,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15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经验全国推广……现代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这正是哈尔滨打造“现代农业之都”奋斗目标的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