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路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3-02-03 09:44
山东绿化 2023年5期
关键词:林田湖红线共生

生态建设与重点治理阶段。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启动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区域生态恢复工程。1998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5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3月,国家“十一五”规划突出强调了源头保护、自然恢复。

生态空间和生态功能保护恢复阶段。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在重要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7年2月,印发实施《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上升为国家战略。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8年5月,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方法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谋划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路径。截至2023年7月,以重大机制创新推动重要区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修复,先后组织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3批25个工程试点项目、3批26个工程项目。2022年12月,“中国山水工程”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向世界贡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林田湖红线共生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山水林田湖草研究概述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和路径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