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监管,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的有力保障。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山东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履行生态保护监管职责,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山东、保护多彩山河筑牢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战略部署,系统开展顶层设计,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改革创新,稳步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能力,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安全基础。守牢美丽中国生态安全底线,推动区域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以党建引领生态保护修复;二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三是要坚持开拓创新,不断优化重大战略区域绿色发展模式。
“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激活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内生动力。首先,需要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利益相连、命运与共的基本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内在需求。其次,需要发挥生态文化内驱力和生态制度内化力的合力作用,从利益协调机制切入,以生态安全为底线,以“共赢”为目标,以优化“三生”空间布局为落脚点,做到“三生”空间相得益彰。同时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保护成本共担、发展惠益共享”的利益联结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消解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三生”融合发展。
太湖等浅水湖泊水体的藻类水华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综合分析湖泊藻类暴发及生态退化的原因,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借助生态清淤工程,重塑湖滨带缓坡地形,修复湖滨带湿地,提升湖滨带生态功能;二是借助渔业结构调整,强化生物调控,实施“以渔控藻”工程,实现从打捞蓝藻到捕捞鱼类的转变;三是借助水利工程,根据水草的物候节律,调控湖泊水位,辅助湖区水生植物恢复,稳定水生植物群落,重建湖泊良性生态系统。
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空间占用会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风险,科学评估区域生态风险是实现生态环境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生态风险非线性定量化评估模型,可以为生态保护红线的优化、保护和监督提供研究基础,并为人类活动风险监督与管理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