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滑坡路段桥梁设计防护措施研究

2023-02-03 14:15徐金华
北方交通 2023年1期
关键词:胡家钢护筒抗滑桩

徐金华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太原市 030032)

0 引言

随着全国“县县通高速”建设的推进,山区高速公路受地形、采空区、自然保护区等限制路线无法避让稳定状态下的古滑坡体,为避免自然外力和人为因素造成古滑坡复活,古滑坡体段落常以桥梁形式通过,如何保证古滑坡体段落桥梁结构的安全是桥梁设计的关键。唐洪祥等[1]以云南省某高速公路为例,分析滑坡体特征,提出了确保桥墩安全的综合处治措施;卢三平[2]基于玉溪至磨憨铁路那苏河大桥设计实践,综合分析了桥梁墩台基础承载能力情况及滑坡特征,总结了滑坡体上桥梁设计的防护措施。陈玉欣等[3]以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某桥为依托,开展了现场滑坡体上桥梁病害调查,揭示了滑坡体致灾机制;杨艳[4]以316 国道刘家坡村滑坡为例,提出了抗滑墩设计理念;尹平保[5]深入研究了陡坡段桩柱式桥梁桩基承载机理、受力与变形计算以及稳定分析等问题,推导了陡坡段桩柱式桥梁桩基变形及稳定计算的理论解。以昔榆高速胡家沟滑坡为工程研究背景,分析滑坡体特征,利用条分法计算结果进行稳定性评价,拟定确保桥墩安全的综合处治措施;提出了钢护筒抗滑桩设计理念和工程方案,运用MIDAS 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阐述了抗滑墩应力应变规律,验证了钢护筒抗滑墩的安全可行性,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经验。

1 工程地质

胡家沟滑坡体位于构造侵蚀剥蚀中山区,微地貌为斜坡及冲沟,坡体三面临空。地形总体上南高北低,地面高程1180~1230m间,相对高差50m,路线沿滑坡体前缘通过,地表植被以草丛、灌木为主。

滑坡体西缘主要为上石盒子组P2s及石千峰组P2sh强~中风化砂泥岩组成的基岩陡坡;东侧缘为基岩冲沟,沟东侧上石盒子组P2s基岩完整,沟西侧底部可见上石盒子组P2s完整基岩,上部主要为石千峰组P2sh强风化紫红色砂质泥岩,与东侧岩层分布差异很大,极不连续,石千峰组P2sh砂质泥岩垂直位移很大,大约在20~30m以上。

图1 胡家沟古滑坡体平面图

2 滑坡体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2.1 滑坡体成因机制

胡家沟滑坡体三面临空,后缘与基岩山体相连,山体陡立,坡体与基岩山体接触面较大,约70°左右,高差约30m,滑坡轮廓明显,周界清晰。滑坡年代久远,滑动面已固结压密,但仍可见较清晰的擦痕,显示是一处古老滑坡。坡体前缘岩层反翘,岩层角度约50°,局部能明显看到岩层滑动的擦痕。从坡体地貌特征、物质组成及滑动迹象等方面可以推断该滑坡体的成因机制,后缘山体岩性主要为砂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前缘临空,受降雨及自重作用影响,山体内部竖向节理裂隙贯通,岩体发生滑塌,在岩体下滑过程中,运动一定距离后能量逐渐减弱,前缘受阻,岩层反翘,前缘局部岩体受挤压后,应力集中,局部岩体崩解,呈碎裂状构造,前缘停止运动,后部岩体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运动,一部分超覆于前缘岩体上,故坡体前缘局部地形凸起,一部分岩体在前缘受阻的条件下,向侧缘移动,在坡体中后部形成了低洼地貌,随着地质年代的推移,自中更新世以来在坡体低洼部分沉积了土体,形成了当前的滑坡的地貌形态。表面该古滑坡体自中更新世以来整体没有发生过滑动,处于稳定状态,依次推断该古滑坡体形成于中更新世以前。

2.2 稳定性分析

经过对滑坡体进行挖探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反算及工程类比等手段综合选取滑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其中滑体土的容重(γ)和滑动面(带)土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为稳定性计算的主要参数。该滑坡体长期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因此K>1.15。该古滑坡原地表覆盖物主要为泥岩、砂岩风化残积物,物质组成主要为含碎石黏土类物质,滑面倾角φ=8°,滑体综合重度γ=23kN/m3,经过反算,黏聚力c=9.5kPa。通过挖探采取古滑坡底部代表性土体,通过室内试验,取得滑坡体残余强度标准值为黏聚力c=29.8kPa、内摩擦角φ=14.9°,残余强度试验最低值黏聚力c=27.3kPa、内摩擦角φ=12.4°。结合经验综合考虑,天然工况下采用岩土体强度参数黏聚力c=20.8kPa、内摩擦角φ=10.3°,土体综合重度γ=23 kN/m3;暴雨工况下采用岩土体强度参数黏聚力c=18.7kPa、内摩擦角φ=9.3,土体综合重度γ=25 kN/m3。按条分法计算不同情况下的稳定系数K,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推力,其参数取值及计算结果如表1。

表1 稳定系数及滑坡推力计算表

由表1可知,该滑坡体在自然状态下、连续降雨工况及地震工况E1地震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 在地震工况E2地震作用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前缘临空局部稳定性差,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地震、降雨的影响,滑坡前缘的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滑坡体可能复活,对桥梁建设和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故需对该滑坡进行治理。

3 桥梁设计及防护措施

3.1 桥梁设计

胡家沟大桥上部结构采用15-4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连续,桥梁中心桩号为K47+070,右前夹角为90°,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式台,墩台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址区K47+150~K47+400之间发育一古滑坡堆积体,路线从滑坡体前缘通过,其中9-12号墩位于坡体上,其平立面图如图2所示。

图2 胡家沟大桥平立面图

3.2 钢护筒抗滑桩设计

由计算可知,本桥所处胡家沟滑坡在自然状态下、连续降雨工况及地震工况E1地震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 在地震工况E2地震作用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前缘临空局部稳定性差,存在外界因素诱发下丧失自身稳定性而发生滑移的风险,结合滑坡剩余下滑力不大计算结果,基于“经济、适用、安全”的原则,采用钢护筒抗滑桩方案,钢护筒抗滑桩既作为桥墩的桩基,又兼具抗滑桩作用,节约工程造价,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对位于滑坡堆积体范围内的桥墩桩基采用钢护筒抗滑桩方案,桩基采用大直径双排束筋,并在桩基外侧设置2cm钢护筒进行永久防护,钢护筒设置范围为地系梁顶至滑坡体滑动面以下2m。

3.3 钢护筒抗滑桩受力分析

根据其受力特点,可对抗滑桩受力情况进行简化,其组合荷载包括桩顶竖向荷载N,偏心弯矩M、水平荷载F、桩后滑坡体的剩余下滑力、桩周岩(土)体抗力,为了精确模拟桩侧岩土的抗力,采用只受压的弹簧进行模拟,其简化受力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抗滑桩简化受力模型图

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对边界条件、荷载均进行了精细化模拟,其设计参数为:桩径D为2.4m;其中,堆积体桩长23.0m,嵌固段长26m;桩身重度均为25kN/m3,桩身C30弹性模量均为30GPa;上部结构传递到桩顶的荷载水平荷载为350kN,竖向荷载为12000kN,偏心弯矩为2868kN.m。桩侧抗力采用m法进行计算,堆积体的地基抗力比例系数m0=30MN/m4,稳定砂岩的地基抗力比例系数m0=80MN/m4。

钢护筒抗滑桩在组合荷载作用下,其柱顶水平位移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基于大量试验和大量工程实践表明m法适用于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要求,其地面处的水平位移X0不宜大于10mm,由计算结果可知桩顶最大位移为4.6mm;满足规范要求,说明钢护筒抗滑桩可有效保障大桥运营阶段的安全稳定。

图4 抗滑桩桩顶位移

4 综合治理措施

胡家沟滑坡体前缘临空、局部稳定性差。在自然外力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引起古滑坡体复活,产生整体蠕变,危及桥梁安全。为消除胡家沟滑坡体潜在的蠕变危害,拟在滑坡体前缘进行大面积反压回填,并确保桥梁水平投影外10m范围内的反压回填压实度不少于93%。地表水渗透润滑滑动面是导致滑坡体复活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防止地表水渗入是防止滑坡体滑动的关键。结合桥梁地形特点,为防止地表水渗入,于反压回填体上设置0.3m厚的粘土封层进行封水处理,并在桥墩上游设置纵横向截排水沟保障排水通畅。

桥梁施工应避免扰动滑坡体,施工用水和废水不能排入滑坡体。严禁在滑坡体上堆土,同时应加强滑坡体监控量测工作,如监测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处置。

5 结论

为避免不良地质影响桥梁结构安全,在路线选线时最好绕避不良地质地段;受地形、采空区、自然保护区等限制路线无法避让时,也应避开规模大、危害严重、治理困难的滑坡体,选择在稳定状态下的滑坡体通过,并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桥梁工程的安全。通过昔榆高速胡家沟古滑坡为例,综合分析滑坡体特征,拟定确保桥墩安全的综合处治措施。通过对胡家沟大桥的设计研究, 总结出以下结论:

(1)滑坡体处治以“消除隐患,经济节约”为原则,应加强地质勘察,在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评价基础上,对其安全隐患综合处治。

(2)对通过古滑坡体段落桥梁结构,基于“经济、适用、安全”的原则,提出了钢护筒抗滑桩设计理念和工程方案,对钢护筒抗滑桩组合受力情况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抗滑墩应力应变规律,验证了钢护筒抗滑墩的安全可行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3)采取反压回填、加强整体防排水、局部封水等综合处治措施,可有效避免滑坡体发生蠕滑。

猜你喜欢
胡家钢护筒抗滑桩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擅自偷笋者罚5000元”是否有效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圆形钢护筒临时存放受力性能研究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呀呀呀得儿喂
海上超长超大直径永久钢护筒高精度定位技术
压力顶升法拔除桥梁桩基钢护筒工艺
执着的设备守护者——记中盐镇江公司胡家林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