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瑶,王馨玉,何家颖,关彤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广东广州 510405)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又称硬皮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罕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个部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的病症名之一,临床上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纤维化为主要特征。除皮肤受累外,亦可引起心、肺、消化道等器官受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指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1]。在SSc患者中,PH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可隐匿,亦可有呼吸困难、疲劳、胸痛、晕厥等右心衰竭表现,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目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尚不能改善SSc-PH患者的预后[2]。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波生坦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H患者症状,但药物价格昂贵,且对SSc-PH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的改善幅度低于特发性PH患者[3]。因此,明确患者并病危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寻求疗效更佳的综合治疗方法是SSc-PH治疗中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PH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调节的优点,并已经在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抗炎、抗平滑肌增殖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4]。本研究通过收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5年SSc患者的数据,探讨SSc-PH相关危险因素;并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制定的“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中医证型的规范,对比分析SSc-PH的证型分布特点,运用中医辅助传承平台V2.5版进行统计分析,挖掘SSc-PH中医内治法的证治规律,旨在为SSc-PH患者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1 数据来源及分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7例SSc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舌脉及首次中药处方内容。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是否≥37 mmHg将收集到的患者分成系统性硬化症不合并肺动脉高压组(SSc-nPH组)33例及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组(SSc-PH组)34例[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系统性硬化症诊断标准及2013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制定的“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有关SSc的辨证标准,分为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毒瘀阻证、肺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5种证型。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SSc诊断和分类标准;②符合上述5种证型中的任意一种;③于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病历资料和中医四诊资料完整可靠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引起肺动脉高压如先天性心脏病、药物或毒素继发、门脉高压等疾病的患者;②病历资料和中医四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数据的收集、规范与录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中医辨证分型和中药用药情况等资料。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制定的“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中医证型的规范;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药物名称的规范,如将“党参片、熟党参”规范为“党参”,将“三叉苦”规范为“三丫苦”等。由一名研究员将数据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软件,并由另一名研究员复查核对,以减少录入误差。
1.5.2 研究内容探讨SSc-PH的危险因素及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药用药规律。
1.6 统计方法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要求者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者用[M(P25,P75)]表示,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Sc-PH的危险因素,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中药用药规律的挖掘。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67例 患 者,其 中SSc-nPH组33例,SSc-PH组34例。表1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或M(P25,P75)]
表1 2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或M(P25,P75)]
组别SSc-nPH组SSc-PH组P值例数/例33 34性别/[例(%)]男性6(18.18)9(26.47)0.416女性27(81.82)25(73.53)年龄/岁49.76±10.17 52.79±14.43 0.325吸烟史/[例(%)]2(6.06)3(8.24)0.972病程/年1.00(0.50,5.00)2.00(0.56,6.25)0.335
2.2 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表2和表3结果显示:在临床表现上,SSc-PH组患者常伴有心脏受累,尤其是心脏瓣膜病变、肺动脉内径的增宽及右房面积的增大;在实验室指标上,SSc-PH组患者更容易出现糖类抗原15-3(CA15-3)和抗Ro-52抗体的阳性以及血红蛋白(HGB)水平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表2 2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计数资料)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features(enumeration data)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例(%)]
表3 2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features(measurement data)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s或M(P25,P75)]
表3 2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features(measurement data)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s或M(P25,P75)]
注:①P<0.05,②P<0.01,与SSc-nPH组比较
组别SSc-nPH组SSc-PH组t/Z值P值例数/例33 34 HGB/(g·L-1)118.21±17.37 108.35±21.65①2.052 0.044肺动脉内径/mm 21.36±2.22 23.06±3.32①-2.449 0.017 mRSS评分/分6.00(3.00,8.50)8.50(4.00,15.25)-1.881 0.060右房面积/mm2 1 222.00(1 086.00,1 322.50)1 470.00(1 257.00,1 665.25)②-3.444 0.001
2.3 SSc-PH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痹阻证(36.36%);在SSc-PH患者中,占比较高的证型是肺脾气虚证(44.12%)及脾肾阳虚(29.41%)。表6结果提示:根据虚证、实证分组并进行卡方检验,Sc-nPH患者以实证为主,SSc-PH患者以虚证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2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虚实证型分布情况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yndrome types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例(%)]
表4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SSc-PH)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ystemic sclerosi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SSc-PH) [±s或M(P25,P75)]
表4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SSc-PH)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ystemic sclerosi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SSc-PH) [±s或M(P25,P75)]
注:①P<0.05
自变量心脏受累/[例(%)]瓣膜病变/[例(%)]抗Ro-52抗体阳性/[例(%)]肺动脉内径/mm右房面积/mm2 SSc-nPH组(33例)8(24.24)4(12.12)5(15.15)21.36±2.22 1 222.00(1 086.00,1 322.50)SSc-PH组(34例)21(61.76)15(44.12)14(41.18)23.06±3.32 1 470.00(1 257.00,1 665.25)OR(95%CI)2.461(0.495,12.231)1.457(0.220,9.666)3.836(1.010,14.499)1.164(0.935,1.450)1.003(1.000,1.005)P值0.271 0.696 0.048①0.175 0.040①
表5 2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Table 5 Distribution of TCM syndrome typ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例(%)]
2.5 中药用药情况
2.5.1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从SSc-PH组中共提取出34首有效医案的处方,涉及药物134味。归经统计结果显示:药物归属脾经最多,其次为肺经,结果见图1。对药物进行性味统计,并以扇形图对药物四气、五味的占比进行展示,其中,以性温、平,味甘、苦、辛的中药占大部分,结果见图2。
图1 治疗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SSc-PH)有效处方中药物归经分布情况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meridian tropism of herbs in the effective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sclerosi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SSc-PH)
图2 治疗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SSc-PH)有效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分布情况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properties and five flavors of herbs in the effective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sclerosi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SSc-PH)
2.5.2 药物频次分析对涉及的134味药物进行用药频次统计,用药频次大于10次的有12味,结果见表7。其中用药频次居前6位的分别为甘草、桂枝、炙甘草、白术、黄芪、茯苓。
表7 治疗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SSc-PH)有效处方中用药频次>10次的中药分布情况Table 7 Distribution of herbs with frequency>10 times in the effective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sclerosi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SSc-PH)
2.5.3 组方规律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用药模式及关联性用药组合。其中,支持度个数是指药物组合在处方中出现的频次,置信度是药物之间的关联性。设置支持度个数为6,置信度为0.8,所得结果如下所述。
2.5.3.1 用药组合模式依据上述参数设置,得到48条常用中药组合模式,包含中药16味。其中,两味中药常用组合模式39条,结果见表8;三味中药常用组合模式9条,具体为陈皮,黄芪,白术;炙甘草,党参,白术;炙甘草,白术,茯苓;炙甘草,党参,茯苓;丹参,黄芪,当归;黄芪,当归,桂枝;陈皮,黄芪,当归;陈皮,白术,当归;陈皮,党参,白术。
表8 治疗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SSc-PH)有效处方中两味中药组合模式Table 8 Pattern of two-herb combinations in the effective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sclerosi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SSc-PH)
2.5.3.2 规则分析及药物关系图展示依据上述参数设置,得出关联性较强的组合共14个,分别为单药间关联及药对与单药间的关联,其中单药间的关联规则见表9。药物关系展示见图3。
图3 治疗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SSc-PH)有效处方中药物关系展示图Figure 3 Network diagram for the herbs with high correlation degree in the effective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sclerosi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SSc-PH)
表9 治疗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SSc-PH)有效处方中单药间关联情况Table 9 Association rules of single herb in the effective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sclerosi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SSc-PH)
3.1 SSc-PH的危险因素分析本研究结果提示,抗Ro-52抗体阳性、右房面积增大是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SSc-PH)的危险因素。澳大利亚一项关于596例SSc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显示,抗Ro-52抗体阳性与SSc患者的肺动脉高压(PH)和死亡率独立相关[6]。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目前尚无抗Ro-52抗体引起PH的相关病理生理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7]证明,用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测的右心房容量增加的SSc-PH患者预后较差。PH可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增高,进而发生右心室重构和功能障碍,最终引起右心功能衰竭(简称右心竭)。PH患者的死亡率与右心衰的程度相关,在右心室衰竭的情况下,保留右心房功能对于维持全右心功能至关重要[8]。综上,对SSc-PH患者建议完善抗Ro-52抗体、心脏相关检查,且临床医师需警惕抗Ro-52抗体阳性、右房面积增大的SSc-PH患者,应及早进行干预,改善预后。
3.2 SSc-PH的中医病因、病位、证型分析SSc可对应中医“痹证”之“皮痹”范畴,而SSc-PH因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五脏痹”之“肺痹”范畴。中医对其认识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素问·痹论篇》:“痹在于骨则重……在皮为寒”;“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肺痹者烦满喘而呕”,揭示了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风寒湿等邪气侵袭肌表,致营卫不和、气血不畅,而成皮痹;又因正气不足,祛邪外出不力,复感外邪,两邪相合,内舍于肺而致肺痹。后世医家在前人基础上对本病病因展开论述,提出痰、瘀在本病中的重要性,认为“久痹不愈,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而现代医家认为其病因不外乎“虚、寒、瘀”几大方面[9]。在病位方面,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10]认为本病先起于肺,后损及先天之本的肾和后天之本的脾,一损俱损,最终出现以脾肾亏损为主的情况。
PH属于SSc中晚期并发症,一般在发病10年后出现,尤其是局限性硬皮病[11]。因此,SSc-nPH患者处于疾病相对早期状态,中医证型分布以实证为主,其中以寒湿痹阻证多见;而SSc-PH患者处于疾病后期,此时正气渐损,病邪内舍于肺,久及脾肾,故以虚证为主,其中又以肺脾气虚、脾肾阳虚多见。
3.3 SSc-PH的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3.3.1 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从药物性味的统计结果来看,性温、味甘之品在临床上使用更为广泛,温药能温通经络、温里散寒,具有扶正兼祛邪之功效。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缓急止痛等功能,可治疗虚证、痛证。SSc-PH是慢性疾病,治疗非朝夕之功,选取温药切忌温燥太过。
从药物归经的统计结果来看,药物归属脾、肺经更多。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亏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脏腑失于濡养、丧失正常生理机能;脾气虚弱亦可致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湿瘀血内生,凝滞于经络、血脉、皮肤之间,影响脏腑功能,从而引起SSc的各种病症。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不足,不能发挥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的功能,外邪侵袭机体而易发为皮痹;肺朝百脉,肺气虚弱则宗气生成不足,无以助心行血,可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甚则血脉瘀阻,使皮痹日久而不愈。
3.3.2 单味药物频次分析甘草、炙甘草在本研究中的处方多用作调和药,因此为减少分析误差,在排除甘草、炙甘草后,统计数据显示,桂枝是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桂枝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为桂之枝条,善温阳通络,临床上常用于痹证的治疗。为达到驱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效果,张仲景灵活应用桂枝与芍药、黄芪、附子、葛根、当归、柴胡等不同药物组方配伍治疗痹证,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2]。始于宋元的新安医家基于“固本培元”的理论,善用桂枝配伍补虚药治疗寒邪外侵、气血不通、经络痹阻之症[13]。现代药理研究亦证明,桂枝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系统、改善循环等作用[14]。
3.3.3 药对频次分析本研究结果提示,“黄芪,当归”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对组合。黄芪入肺、脾二经,具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功能,《本草求真》中称之为“补气诸药之最”;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功能,张锡纯善用当归,认为其为“生血活血之主药”,两药相须为用,气血互生,气旺而血行,气血双补,为张锡纯常用的治疗气血亏虚之药对[15]。气血充盈,营卫调和,循行有序,则筋脉得以濡养,外邪入侵无道,痹证难以形成。此外,现代药理研究提示,“黄芪、当归”这一配伍,具有调节免疫、抗脏器纤维化的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Sc症状[16]。
综上所述,SSc-PH总因正虚所致,故应根据辨证补气血之虚,调和营卫以濡养皮肤及肺脾、血脉等。中药处方中以益气健脾为法,兼以活血补血,是中医辨证论治SSc-PH的特点。
3.4 存在的不足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由于患者依从性、医疗条件限制等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回顾性设计分析过程中产生了如肺功能等数据的缺失;同时,SSc为罕见病,发病率低,所收集样本量较小,且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自变量个数有限。因此,确切的结论有待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