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评论人才培养的范式转型

2023-02-02 18:58
中国书法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评论家北京大学专家

祝 帅

进入新时代以来,『书法热』方兴未艾,目前『美术与书法』在新版《学科目录》中已经被确立为可授予博士的专业学位,书法界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书法创作者的同时,也培养了新一代书法理论评论家。但相对于书法创作的教育,在书法理论评论人才的培养方面,尚缺乏成熟的教学模式。鉴于此,由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以北京大学作为项目申报主体,申报了二0二三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项目资助,经过通讯评审及视频答辩,最终顺利获得立项。从七月二日至八月一日,在北京大学新校区举办了『书法理论评论人才培训』项目的线下培训,并于十月二十一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俊采星驰——当代书法理论评论家提名中青年书法作品展』。目前,项目已进入尾声,回想项目举办之初所许下的『把本项目办成同类培训的标杆』的诺言,自知还有很多亏欠,但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在学员组织方面,本项目收到二百六十余份报名材料,如何遴选出五十名最合适的成员,是我们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在郑晓华、徐粤春、李洋、高译、白锐、唐宏峰等校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初筛复评、终评三道程序,最终我们向五十名入选学员颁发了邀请函,这些优秀的学员也是项目得以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础。由于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未参与终评和表决,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情因素,但不免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一位高校教师报名者在名单公布后曾向笔者来信,询问未能入选的原因,笔者回复道:『这个名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根据群体、性别、年龄等因素综合平衡的结果,并非完全基于学术水准和经历这一个因素,尤其是大学教师不宜太多,还需要有一些在读的学生和新文艺群体人士。因此,有很多我熟悉的朋友和书坛高手都没有入选,的确非常遗憾,也希望得到您的理解。』毕竟学员筛选不是评奖,需要遴选出最合适的学员参训而非嘉奖。类似的回复不在少数,最终对方都表示了理解和认可。在日常组织方面,由于学员均是在书法、理论、评论某一领域内已取得一定成就的中青年专家受邀参与此次培训,因此我们并没有按照一般项目培训接待标准使用学生宿舍,而是启用新校区新近装修完成的专家公寓,按照学校餐厅餐饮标准预支全程餐费,外出考察和往返燕园校区都预订了学校的通勤车,通过多种形式大幅度提高接待规格,从而保障了学员安心学业。值得一提的是,学员在生活方面得到了北京大学校内各部门特别是班主任何莎、高晨昱的全力配合,制定了学员守则和文明公约,解除了学员的后顾之忧。

其次,在教学安排方面,此次培训得到了受邀请专家的大力支持。除了遴选学员,邀请哪些专家前来授课也是一个重大问题。综合专家领域代表性、所在单位、项目经费等因素,最终制定了以在京专家为主体,兼顾书法、美术、理论评论三个领域的方案。由于在京专家众多,为了最大限度拓展学员结构,项目决定除北京大学外,同一机构邀请专家原则上不超过两名。最终,除中国艺术研究院(陈忠康、李一、陆明君)和中央美术学院(邱振中、尹吉男、于洋)两所院校的专家比较集中,各遴选了三名外,其他在京高校仅遴选了一至两名专家,此外还遴选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有关专家,基本上涵盖了北京地区的主要艺术机构。专家多是从北京市区赶来位于昌平的北京大学新校区授课,且不在校区住宿,同时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还邀请了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的有关专家主讲两次课程。专家们的甘心奉献,充分体现了授课专家对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公益性的支持以及对北京大学教学平台的信任。学员一个月内集中听到这些专家的课程,相当于同时在七八所北京的高校进修。由于北京大学校园目前仍处于封闭式管理,考虑到许多非正式学员的旁听需求,项目还在北京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协助下,全程跟拍了全部授课视频,上传到北京大学媒体资源服务平台,无偿向全社会开放。项目授课期间,学员集体参访了中国书协、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学术机构,还自发组织了『马池夜谈』学术沙龙和学术研讨会、笔会等多场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学和北京地区的书法学术资源。

最后,在教学成果方面,本项目采取了『书法理论评论家提名展』的形式,作为结项汇报展览。此前,项目就确立了『观念先行』的指导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竭力提高『评论家』的主体性,因此此次汇报展没有展出学员的书法作品,而是让学员作为评论家提名同龄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将提名标准与作品一道展出。与美术评论等领域相比,书法评论还停留在『印象』『点评』的初级阶段。其实,书法评论家并不是简单的感想表达者,更不是图言语上一时之快的雄辩家,而是应该像罗杰·弗莱、格林伯格那样做艺术史的引领者,通过策展发现并开创艺术史的流派。此次受邀参展的艺术家,均经参与本项目的书法理论评论家提名,原则上是四十五岁以下(一九七八年以后出生),并在书法界取得較高的学术成就和业界影响,且为在当代书法创作某一流派下的代表性领军人物。经提名小组或提名人参考体现个人特点的以往作品,邀请艺术家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或提供个人代表性作品参与此次展览,最终展出『新金石』『未来书法』『致用主义』『印无边界』『新学人书风』『课徒心迹』六个提名小组提名的五十五位艺术家、一百余件作品。对于书法界来说,以批评家意志为主导的展览,在当代书坛似乎还并不多见。本项目在北京大学的教学殿堂中展出的这些展品,初步经过了理论评论家的批评与审视,它们同时体现出创作者和批评家的自觉与反思,我们相信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当代中青年书法创作的时代面貌,也相信其中蕴含着未来书坛的某些正在生长的趋势与可能。

无论对于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项目,还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来说,举办这样大型的书法理论评论人才培训,或者这种书法理论评论家提名书法作品展,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们也希望这次培训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在推动当代书法理论评论家主体自觉意识不断生成的同时,也吸引更多院校的同仁整合学术资源,以公益培训、展览等形式回馈社会。因此,我们相信此次『书法理论评论人才培训』还只是新时代书法评论培训的一个开端。诚然,正如一百多年前法国文学批评家蒂博代曾经指出的:『没有对批评的批评,批评就会自行消亡。』为此,我们也诚恳期待倾听各界对于此次培训和提名展的『元批评』。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评论家北京大学专家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致谢审稿专家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著名诗人、评论家
著名诗人、评论家 吴思敬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评论家杨占平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La solitude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