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威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四钻井分公司,河北 河间 062450)
石油钻井施工是一项高风险工作,风险系数高、安全风险大、工作环境恶劣,存在着多种潜在风险[1-2]。对于钻井基层现场而言,若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则很可能会对人员及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影响相关作业的进展,因此相关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对策和保障措施以确保作业安全。
1)石油钻井作业往往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场地遍及平原、山地、沙漠甚至海洋,并且还经常在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作业环境十分恶劣[3]。同时,石油钻井作业往往规模较大,涉及的设备数量众多,造成井场设备摆放紧凑,各种作业交叉进行,这显然会给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由于钻井作业危险系数很高,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如在工序复杂的作业中出现类似地面管线刺漏等情况,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则很容易引发人员伤亡事故,对工程进展造成威胁。
3)由于在钻井作业现场中,各种设备管线摆放密集,不容易挪移。因此,一旦发生事故或者出现危险,相关作业人员则很难及时撤离,同时相关器械也很难得到迅速搬移,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会阻碍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甚至造成事故后果的扩大。
4)从危险类别的角度来看,钻井施工过程中通常还存在以下7 种安全风险:一是气体爆炸。石油钻井作业过程中,往往会积累可燃气体(如天然气、甲烷等),如果这些气体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当遇到火花或明火时,则很可能引发爆炸事故。二是物体打击。在钻井过程中,如果钻具掉落、崩塌或断裂等意外情况发生,则可能会导致人员受到物体打击伤害,造成严重的损害。三是高压液体喷射。钻井液体循环系统中存在高压液体(如泥浆)的运输,如果该系统泄漏或破裂,高压液体的喷射可能导致人员受伤。四是振动和噪声。钻井作业涉及到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可能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和噪声,长时间在此种环境下作业,则很可能会对相关人员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因噪声导致的听力受损和因剧烈震动而出现的骨折等。五是气体中毒。石油钻井现场可能存在有毒气体的释放,尤其是硫化氢。如果相关作业人员暴露在这些有毒气体中,则可能会造成中毒,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人员死亡。六是高温高压。石油井中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在钻探作业过程中,如果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则可能导致设备和人员受到高温高压的伤害。七是坍塌事故。实践中,钻井井口周围的土壤或岩石可能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如果责任单位没有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则可能导致土壤坍塌,进而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钻井基层队伍应推行好HSE 作业计划书、指导书和检查表(简称两书一表),详细规定员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从系统风险的角度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管理体系不出问题,从而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同时,在钻井基层现场,责任单位必须坚持从设备安装之初抓起,进场时必须严格按照钻机井场布置和要求摆放各种设备、营房、泥浆材料等。在设备安装阶段,则必须严格执行设备摆放必须达到安全距离的要求,做到“不达到条件绝不施工”。另外,在安装设备过程中,责任单位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标准化现场一次成形,把好标准化现场成型的初始关。
2)建立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从大量事故统计分析来看,实践中,违章行为依然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对此,相关企业仍应严格监督,建立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制定规章制度要严格,避免重复交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必须严格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对执行好的要表扬,对偏离的则要及时纠正,对错误的要严厉批评和禁止,进而充分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另外,为了减少规章制度制定的不严谨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相关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除了要搞好顶层设计,避免盲目性外,还要积极引导各级员工参与其中,从操作者、执行者的角度把规章制度制定好。
1)钻井基层队伍应结合钻井生产实际,利用班前班后会的时间,积极开展安全井控理念、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风险管控机制等培训学习。
2)钻井基层队伍可通过开展“每日一练、每周一测、每月一考”答题活动等形式,设立奖励措施,将井控安全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等按照专业技术类、管理类、操作类分别进行推送学习。
3)相关企业应采取边检查、边培训等方式对现场的基层干部骨干进行培训,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查到位、讲透彻”,结合事故案例和处罚通报,图文并茂地讲清楚隐患危害、教明白监督检查技巧和问题追溯方法,进而提高干部员工查改隐患的思想意识水平。
4)钻井基层队伍应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锻炼员工的操作技能,同时将安全生产知识传达到每一位职工,引导职工认清安全严峻形势,提高其应急、应对能力,增强职工对待安全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超前性,进而促进岗位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逐渐向标准化迈进[4-5]。
为有效控制风险因素的影响,钻井基层现场队干部应根据工程设计,提前对钻井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完善预防措施。在每天班前班后会上,钻井基层现场队干部都应对当天钻井生产施工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并发动员工主动识别本岗位中易被忽视、漏掉的风险,制定消减措施,保证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强化应急管理,定期(比如每月)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能够明确自身职责,掌握应急程序,确保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处理。
对于钻井基层现场队伍而言,应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作业管理,特别是应对探井、一级风险井等井控高风险区域加强风险管控[6]。一方面,应做好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运转正常;另一方面,应要求岗位员工落实每天的巡回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汇总回馈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持续改进。
相关企业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控,以及重点时期、敏感时段风险管控,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现场盯井,加大施工队伍高危作业、旁站监督的升级管理,做到“领导干部+井控专家”现场盯防“双保险”。同时,应严格执行全时段动态管控,认真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并严查闭环管理,确保现场生产平稳受控。
另外,相关企业还应通过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开展隐患排查、违章治理,夯实现场安全基础,并严格考核履职,实现责任到人,逐级落实,把安全的压力层层传递,进而促进全员安全意识、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关企业应坚持“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防范胜于救灾”理念,严格体系审核工作,对于重点队伍、重点井开展驻点审核,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应根据其HSE 管理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同时,相关企业应根据审核结果,加大对特别严重违章行为、HSE 重复性问题和各类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查处的违章问题开出“罚单”,当然,对于长期管控到位的单位,也应通过制定奖励激励措施给予相应鼓励。总之,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促使作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从根本上杜绝习惯性违章,促进基层违章整治行动常态化,逐步提升钻井基层现场HSE 管理水平。
相关企业应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促进岗位“单兵作战能力”的提升,进而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受控。
一方面,对于新分员工,相关企业应指定“师父”按照岗位巡检路线对其手把手进行授课,对设备设施的检查、使用、保养、维修等进行全面讲解,并分配值班干部指定对新员工进行全程监护,对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风险识别、工序内容、施工流程等方面进行细致讲解,从而提升新员工岗位技能和安全认识。
另一方面,还应针对特殊工况安排“顶岗带徒”,让导师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以使新员工更快掌握岗位所需的安全生产工作内容。
良好的安全文化是植根于企业,并得以传承和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灵魂。安全文化建设致力于个体、群体在安全行为方面的表现更加规范和自觉,甚至超越规章制度的要求,鼓励员工把安全工作做得更加主动。
对此,相关企业应将自身规章制度、风险管理和改变人的行为习惯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员工自觉安全作业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工作热情,营造“团队查风险、纠违章”的安全文化氛围。
1)钻井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基层现场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在石油钻井施工现场,责任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提供培训给每一位参与作业的人员。同时,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另外,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工作正常,保障安全。最重要的是,责任单位必须积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及时报告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以确保钻井作业安全进行。
2)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在开展钻井基层现场安全管理时,应始终坚持“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原则,促进安全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抓好落实是关键,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钻井专业技术、安全知识和良好的身体素养。对于岗位员工而言,只有在工作前不忘安全意识、工作中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后时刻总结安全经验,才能不出差错。
总之,相关单位、人员应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观念,把“零伤害、零损失、零事故”作为安全生产追求的目标,助推企业实现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