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创先争优”的部署要求,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启动机关效能提升三年行动。办公厅、各委员会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以创造性工作推动提升能力、提高效率。
11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2023年度工作创新项目展示会。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厅的12位同志纷纷“上台比武”,多角度、多形式展示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新制度新机制,全面展现今年以来广东人大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下面,摘登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厅12位同志在创新项目展示会上的精彩发言。
陈永康(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法制委、法工委实施“七个一”专项工作,即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在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上发扬新作风;委托一项专家评估,在更好发挥“外脑”“智库”作用上体现新思路;出台一个指导文件,在更好破解制约联系点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上展现新作为;推出一套制度规范,在更好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实现新提升;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在更好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上展现新气象;搭建一个线上民意平台,在立法数字化、信息化应用上塑造新优势;申请增设一个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作出新贡献。
梁少芬(常委会机关一级巡视员):监察司法委开展调研时,选题创新,从开展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执法检查“小切口”入手,推动解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问题”。思路创新,把租赁房屋治理与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产业联动和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等结合起来有效推进。方式创新,在做好执法检查的同时拓展延伸,撰写调研报告报送省委,得到多位省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观点创新,研究提出要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重点处理好“住与改”“量与质”“住与产”“留与改”四个关系。成果转化创新,常委会分管领导亲自抓督办,推动做实做细任务清单,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取得看得见的成效。
余立刚(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副主任委员):立足人大职能,明确“建立1套机制、紧扣3大抓手、依靠5方力量”的工作思路,推动广清深化协作力度,凝聚社会多方共识,全力打造全省产业有序转移示范项目。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建立“一套机制”,为产业有序转移奠定了扎实基础;二是坚持深入调研,紧扣“三大抓手”,为产业有序转移强化了要素保障;三是坚持凝聚共识,依靠“五方力量”,为产业有序转移营造了良好态势,注重发挥有为政府、市场主体、商协会、媒体、人大代表作用。
黄诚宽(省人大环境资源委副主任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探索形成“一学习 五联动”监督机制,即系统收集编印资料,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用以指导监督工作;时序联动、形成监督久久为功,项目联动、形成监督同题共答,上下联动、形成监督整体合力,方式联动、形成监督工作组合拳,内外联动、形成监督同频共振,助力我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省委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林进雄(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副主任委员):成立调研组深入云浮市,聚焦该市创新推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推动、村村参与、村企共赢”的“政银企村”共建模式开展蹲点调研,实地考察11个“政银企村”共建项目和2个“政银企村户”家庭农场项目,召开多场座谈会。同时,邀请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参与调研,从农业经济理论层面、横向对比国内省内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深入剖析云浮模式的特点和亮点。总结云浮通过“共建、共营与共享”构建帮扶内生发展动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提供了新思路,具有良好的实践示范价值。
张文青(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副主任委员):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持续发力,谋篇布局做好工作规划,聚焦创新需求,在关键环节发力开展工作。强化多方联动机制,建立与政府部门和科技机构联动机制,凝聚合力,推动解决体质机制障碍,助力科技创新发展。有效发挥专家智嚷团作用,积极向企业问策、向专家问策、向群众问策,聚民智惠民力,为创新发展献计献策。监督、立法有机贯通,将监督和调研成果作为制定科技创新法规的重要参考,全力筑牢我省科技创新法治基础,为推动创新发展聚力赋能。
罗霖(省人大华侨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委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回应新侨情对人大侨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大侨务工作的新举措,打开人大侨务工作新局面需要的新思路,通过探索建立在粤投资兴业华侨华人座谈会机制,搭建联系侨胞的新平台,开创工作新局面。根据领导核准的方案,精心挑选参会侨胞,周密组织会议,认真跟踪落实。把侨胞提出的真知灼见作为广东改革发展的有益参考,增强侨胞在粤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涵养侨务工作资源。
蔡宇(省人大社会委办公室主任):协同多部门,广泛深调研,会同常委会办公厅和4个委员会、4个省政府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保障调研组实地调研18次,开展专项调研26次,委托21个地级以上市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深入细致准确掌握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法治为引领,拓展新成果,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1+8”份调研报告,提出“1+1+N”项建议,全面推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体系建设,为省委决策部署提供重要支撑,并推动省政府改进相关工作,是人大专题调研成果转化运用的一次全新尝试。
王东江(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副主任):把提高代表建议质量切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创新形式,夯实“五功”。一是创新培训功,提升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的能力基础,采取“五四三”学习培训模式,即创新“五融合”教学设计、“四结合”学习方法、“三交流”学习形式;二是创新联系功,提升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的精准度;三是创新活动功,提升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的实操性;四是创新审核功,提升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的规范性实效性;五是创新激励功,提升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的示范性,不断推动代表建议提质量、上水平,取得较好成效。
陈家权(省人大常委会外事工委副主任):充分发挥广东外事大省和议会外交的独特优势,增强“创先争优”意识和“工匠精品”意识,创新开展对外交往“1+N”工作模式,即在每一项外事工作任务中,融入N各元素:常委会领导会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宣介、有针对性的参访活动、人大代表在代表联络站讲述履职故事、搭建经贸合作平台,借用外嘴外脑提升国际传播力等。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推动外事工作和外宣工作高度融合,打造“老外看人大”特色外宣工作项目,为全国人大外事系统提供“广东样板”“广东经验”。
宋波(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预算监督处处长):在人大专项监督工作中,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工作实现“六个率先、六个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制定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在听取和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工作上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推动完成中央部署的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任务,在政府隐性债务监督工作上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推动强化债务管理,在增强监督实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促进做优债券项目储备,在债券额度规模与占比上位居全国前列。率先支持创新债券发行方式,在今早形成实物量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推进有效管控债务风险,在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连续保持在安全等级上走在全国前列。
李翔宇(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运用社会科学方法,对6819个代表联络站站长作了问卷调查,对43位市县镇人大工作者作了访谈,形成19000字的研究报告,开展第六届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征集等。这些工作在全国做到“5个创新”:首次对代表联络站历史沿革作分析;首次对代表联络站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以数据图表呈现代表联络站工作十大方面状况;首次系统研究民生微实事立办制;首次开展代表联络站网上评选;3次提出将代表联络站写入代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