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立德树人”自然融入考试命题的思考
——浅谈2022年河北省中考试题中的“育人”渗透

2023-02-01 05:30李慧云
考试与招生 2023年1期
关键词:道题语料立德树人

□李慧云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新时代教育评价的使命和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并指出要“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考试内容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载体,随着考试内容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命题的育人功能将得到不断强化。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考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是学生在初中阶段上的“最后一堂课”,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理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强化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笔者认为,在考试评价中不应直截了当地考查德育内容,而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渗透于试卷试题之中,让学生在考试读题、答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那么,如何将“立德树人”自然融入考试命题中呢?下面,笔者结合2022年河北省各学科的中考试题,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精选命题材料,引领价值追求

2022年河北省中考试题,精选命题语料或素材,彰显“立德树人”的宗旨,引领价值追求,让学生在考场上通过阅读试卷、审题答题的过程接受润物细无声的启迪与教育。

例如,语文试卷开篇第1题选取一段关于“塞罕坝”的语料考查识字写字和词语运用。赛罕坝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是河北省一张靓丽的名片。这段语料介绍了塞罕坝护卫京津的重要生态价值,描写了塞罕坝风光如画的四季美景,赞扬了三代育林人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的人类奇迹。“塞罕坝精神”是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是劳动创造奇迹的颂歌,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这段内涵丰富、文字优美的语料,润物无声地激发燕赵学子知河北、爱家乡的情感,并由此感悟塞罕坝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语文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语料选取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居易的《新制布裘》,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学生从这两首诗中体悟到一种关注民生、心忧天下的济世情怀。文言文阅读语料节选了清代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写给儿子的两封家书,学生阅读这样的文章,不仅可以学到读书的方法,还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一个父亲殷殷的爱子之情。记叙文阅读语料是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的短篇报告文学《寻找“红衣姐”》,这篇作品是对平凡劳动者的颂歌,充满了积极的正能量,学生在阅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以理科综合(物理、化学)试卷为例,第4题命题素材选取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金银花,第9题命题素材选取甲骨刻字、烧制陶瓷、粮食酿酒、火药爆炸等技术的发明,第16题选用蕴含多种物态变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这些素材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元素,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5题选取“天宫课堂”的素材,第19题涉及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飞机商飞试验首飞成功,第26题涉及打造“超级高铁”,这些素材紧扣时代脉搏,展现时代风采,彰显现代中国的科技实力,展示了中国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新时代下的责任担当。

这些精心选择的命题语料和素材,对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感,提升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正面引领作用,从而全面彰显中考的育人功能。

二、创设情境载体,丰富德育元素

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真实而内涵丰富的情境,是引领问题和指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背景和依托,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探究欲望,也是促使“立德树人”在考试实践中真正落地的关键。

以2022年河北省中考物理学科第23题为例:

【原题回放】2022年2月4日,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大山深处的44名孩子,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用希腊语唱起《奥林匹克颂》。他们用歌声走出了大山,走到了世界面前。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__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世界各地的部分电视用户是利用卫星接收和发射的__________信号来收看现场画面的。

这道试题创设了“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大山深处的44名孩子,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用希腊语唱起《奥林匹克颂》”的情境。在这一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下,考查物理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这道题所创设的情境有丰富的德育元素,学生在解决这些科学问题的同时,再次重温北京冬奥会这一令世界惊艳的一幕——冬奥会开、闭幕式上,来自河北省阜平县44名山里娃们两次登台,用希腊语献唱奥林匹克会歌,清澈、质朴的童声感动世界,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已经脱贫的中国,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儿童的新面貌。这道试题的情境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体现家国情怀、全球视野,让学生在这一真实情境下生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豪感。

又如语文试卷的第4题,设置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寻找最美对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一位同学抄录了一副对联:风调雨顺年年丰稔,国泰民安岁岁祥和”。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又广泛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这道题设置的情境是围绕“对联”开展语文学习主题活动,符合真实的校园学习生活,意在引导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中华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再如英语试卷的书面表达试题,创设了“假如你是学校英文网站的主编,准备在网站设立Dialogue with Teachers专栏(column)”的情境,要求“依据所给英文提示写一篇短文,谈学校英文网站设立Dialogue with Teachers专栏的目的”。在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这道试题也在引导学生思考“双减”政策实施的意义,以及如何做到减负提质,如何在学校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三、精心设计问题,指向育人功能

命题优化考查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注重考查支撑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关键能力,引导考生独立思考。好的设题是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

例如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第18题,设题为:“选文中,‘红衣姐’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这道题考查对报告文学《寻找“红衣姐”》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这篇作品内涵非常丰富,不仅歌颂主人公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还赞扬了主人公善良朴实、勤劳节俭、坚韧乐观的优秀品质。这道题的设问直接导向概括“优秀品质”,意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名著阅读第20题设问:“阅读名著,可以丰富心灵、陶冶情操,也可以汲取人生经验、提升思想境界。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西游记》中“单丝不线,孤掌难鸣”这句话的感悟。”这道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后,能够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西游记》中“单丝不线,孤掌难鸣”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意在让学生汲取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人生智慧,体会“团结合作”的现实意义。

例如历史试卷第28题,是整张试卷的收关之题,设置了“回望百年史,奋进新征程”主题探究活动,第3小题设问:“运用所学知识,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一结论得出的主要理由。”这一设问,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提取分析有效信息,体验融入式思考,启迪学生明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道题以这一灵魂之问,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路走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信心与决心。

再如道德与法治试卷第24题,是一道阅读材料题,试题围绕“保护英烈”这一话题,设置了三名同学先后发言的真实场景,指向“国家立法,护佑英烈权益”“司法亮剑,保护英烈名誉荣誉”“牢记英烈的牺牲和贡献,传承英烈精神”三个主题情境。三个具体的小问题分别是:“小涛的发言表明法律对道德建设有什么作用?”“结合大海的发言,简要说明法治维护正义。”“小蕊的发言给你什么启示?”这三个设问意在让学生懂得法律、司法对英雄的保护,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认识法治的价值追求,感悟对英烈应有的正确情感、态度,体会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这道题将法律、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综合在一起,突出了法治教育、革命文化教育,鼓励青少年铭记英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综上,2022年河北省中考试题,通过精选命题语料和素材、巧妙创设情境、精心设置问题,将“立德树人”自然融入考试命题中,把显性考查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渗透育人理念,彰显育人价值,让学生在考试中接受思想启迪、文化熏陶,这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坚定回答。

猜你喜欢
道题语料立德树人
误会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这道题谁会做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
Q博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