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法赫德·马内伊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长期以来,中阿双方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开展交流、发展关系。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中阿交往进入高水平快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新时代新形势下,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伙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势必将不断发扬友好交往光荣传统,在和平发展道路上与时俱进,将双多边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不断强化政治互信,持续拓展合作领域,构建更加成熟的合作机制。自2018年中阿宣布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各领域合作成果更加丰硕,文化交流蓬勃开展、成果喜人。2022年12月9日,首届中阿峰会在沙特阿拉伯举行,这是中阿关系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必将深入推动中阿文化交流互鉴与全面合作,将中阿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阿合作论坛为新时代中阿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广阔平台。论坛下设的人文交流机制推动中阿文化交流互鉴快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在论坛框架下,双方成功举办4届中阿合作论坛文化部长会议与9届中阿关系暨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文化交流形式多样,中阿艺术节、中阿媒体合作论坛、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等活动精彩纷呈。此外,40多对中阿城市建立友城关系。中阿新闻交流中心与中阿电子图书馆网站成功启动。在“中阿双百经典图书互译出版工程”项目下,已有近百部中阿经典名著和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对方语言。习近平主席亲自提议成立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已成为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重要智库平台,迄今已为阿拉伯国家官员成功举办10期培训班,与阿拉伯国家智库和研究机构联合举办多场交流研讨活动,为双方改革发展、合作交流献计献策。
2016年12月20日至2017年3月19日,“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上图为展出的不同版本的古兰经,下图为展出的男性石雕像。(新华社/图片)
除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文化交流外,中阿官方与民间的双多边人文交流方兴未艾。中方同10余个阿拉伯国家签署年度双边文化合作协议,鼓励中阿部长级文化团组互访,组织数百场文艺演出活动,并推动阿方百余家文化机构与中方开展交流合作。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中国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中阿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也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文化交流就是其中的典范。2013年,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在沙特阿拉伯举办的“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2016年12月20日至2017年3月19日,“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览在中国举办。习近平主席同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展览闭幕式。2017年3月,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公共图书馆北京大学分馆成立,萨勒曼国王参加开馆仪式并被北京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2018年9月至11月,“华夏瑰宝展”在沙特阿拉伯举办,展览深受沙特阿拉伯公众欢迎。近年来,随着中阿教育领域合作快速展开,双方在彼此国家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穆罕默德王储的直接推动下,沙特决定在国内各地大学和中学教授中文课程,引起世界瞩目。
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呼吁中阿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讲话时再次指出,中阿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应确立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行动理念,鼓励新的合作平台,推动中阿两大民族的复兴。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得到了双方民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很多阿拉伯国家正积极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阿拉伯学术界、媒体和智库的热门议题。阿拉伯政、商、学界对中国文化、语言、特色治理经验的热情不断高涨,赞叹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在《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中,中阿一致同意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双方合作提供更多契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助推互利共赢合作。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指出,双方要共同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要聚焦经济发展,促进合作共赢。沙特阿拉伯方面认为,实现沙特“2030愿景”离不开中国的支持。沙特希望在太空、数字经济、和平利用核能等新兴领域加强同中国的全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