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标准研究与展望

2023-01-31 02:13:30薛蓉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药饮片饮片药典

薛蓉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戴衍朋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王彬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张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李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季德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苏联麟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张村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陆兔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中药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药品。中药饮片作为中医临床治疗和中成药的关键环节,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中药饮片质量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中药饮片的核心属性是药品,保障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是进行质量控制的终极目的。本文针对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中药饮片源头控制、规范生产技术过程、完善质量标准、构建质量溯源体系、加强监管的建议,以期为增强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提升饮片品质、保障临床疗效提供借鉴。

1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现状

1.1 中药饮片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我国对中药饮片的监管力度日益强化,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也逐步从传统经验、主要有效成分及指标成分测定,发展到一测多评、质量标志物、生物标志物、仿生感官等现代分析技术综合运用。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带动了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从初级向更深层次迈进,从单一化学评价向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中药整体质量控制转变[1]。

中药饮片的传统质量控制是以“辨状论质”的经验鉴别为基础,依据中药的“形、色、气、味、质”,判断其真伪优劣,然而这种方式主要依据老药工的经验来判断,具有主观性强、传承难度大等缺点。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电子眼、电子鼻、电子舌等新型仿生感官技术逐渐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领域受到重视。通过仿生感官技术的应用,力图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质量评价的影响,建立传统质量控制方法的客观评价体系。张玖捌等[2]通过采用Heracles NEO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建立了一种硫熏白芍的快速鉴别方法;陈鹏等[3]以电子眼和电子鼻技术对薏苡仁麸炒过程中色泽与气味变化进行研究,可以实现生薏苡仁及不同炮制程度麸炒薏苡仁饮片的区分;李昱等[4]通过电子鼻对五味子、醋五味子、蜜五味子进行快速判别,可以解决生产流通及临床使用过程中五味子混淆的问题。各种仿生感官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但研究时间尚短,判别质量依赖于大批量样本的学习建模,其可行性、可靠性以及通用性等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故尚未纳入法定质量控制体系内。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方法方面,一测多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成熟检测技术已经应用到《中国药典》中。在中药饮片进行多成分同时测定时,由于部分中药存在对照品不易获取、价格昂贵等困难,通过测定一个成分,实现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一测多评法应运而生,随着该方法的不断研究和成熟,如丹参、穿心莲、黄连、淫羊藿、蟾酥等中药饮片的一测多评法已被《中国药典》收录[5]。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成熟,PCR 法开始逐渐应用于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为中药饮片原材料以及微生物污染溯源鉴定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如川贝母、乌梢蛇、霍山石斛、金钱白花蛇、蕲蛇等饮片的PCR法已被《中国药典》收录[6-7]。

质量标志物作为反映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标示性物质,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中药化学物质组辨识、化学成分生源途径及成分特异性分析,结合药效、药性及药动学相关研究,明确代表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质量标志物[8]。近年来,通过药物化学成分、传统功效、药理作用的梳理归纳,从药物的化学成分、传统功效、入血成分、可测成分、配伍应用对丹参、大黄、甘草等中药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为其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9-11]。

基于临床应用的中药饮片生物活性评价反映中药饮片药效活性,以中药对模式生物、离体器官或细胞组织的特定生物效应作为评价和控制中药内在质量的重要环节。曹喆等[12]通过建立大鼠发汗模型,以大鼠发汗量为检测指标,发现麻黄发汗生物效价的变化趋势与麻黄碱及伪麻黄碱总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为麻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中水蛭的含量测定通过抗凝血酶活性来进行评价,对于中药饮片标准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基于生物活性的中药饮片质量评价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其品质的真伪优劣,但其技术、方法应用尚不成熟,需要对中药活性进一步深入挖掘,形成活性关联的质量控制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虽然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方法上有了较大进步,但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总体上仍不完善,不仅有中药饮片质量控制需求与现有质量控制方法之间的矛盾,也有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方法缺乏饮片特征的问题。中药有效成分难以完全阐明,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水平与中药物质体系的特点不相适应,导致现行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难以科学、全面地控制和评价饮片质量,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仍然任重道远。

1.2 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研究现状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是药品监管部门根据法律授予的职权,依据法定的药品标准、法律、行政法规、制度和政策,对本国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的药品质量(包括进出口药品质量),以及影响药品质量的工作质量、保证体系的质量所进行的监督管理。

在中药饮片监管的依据方面,主要以《中国药典》为主,药典未收载的品种,主要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炮制规范为依据,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炮制规范的差异,对饮片的质量监管也造成一定影响[13]。此外,药品监管部门曾经发布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批准文号管理等相关制度文件,但由于中药饮片产量小而全的特点且已形成固定产业链,其推行存在困难。同时,针对市场与临床需求日益递增的中药饮片的相应注册管理指导原则或规范仍存在不足,政策法规尚不健全制约了中药饮片的质量监管,中药饮片的政策法规仍亟待完善[14]。

在中药饮片监管的措施方面,主要有日常监管、跟踪检查、飞行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由于中药饮片的社会关注度较高,相关部门主要对其进行专项抽检,以增强监管的靶向性。根据《国家药品抽检年报(2021)》,2021年中药饮片专项抽检共1957 批次,其中不符合规定的有32 批次,不符合规定的项目主要为总灰分、性状、杂质、鉴别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相关部门对中药饮片的有效监管和查处是中药饮片质量监控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为保障中药饮片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中药饮片种类多而复杂,监管任务较为繁重,迫切需要具有中医药相关背景的专业监管人员;中药饮片的监管方式多为抽检,会导致饮片企业或单位存在侥幸心理,无法形成严格的高压态势;对于饮片企业存在的质量问题,监管单位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却无法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对于中药饮片的监管主要是药品监管部门进行行政监督,而消费者等其他中药饮片相关客体在监管中缺少参与[15]。

1.3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相关政策法规

为了加强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涉及饮片生产、质量标准、流通环节、调配使用等多个环节[16]。

在药品管理法律法规方面,1984 年颁布的《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管理的纲领性法律文件;2002 年发布实施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对中药饮片标签等进行了规定;2002 年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从源头保障了下游产业中药饮片的质量;2003 年发布的《关于印发中药饮片、医用氧GMP 补充规定的通知》新增了中药饮片规范检查项目,随后发布了《关于加强中药饮片包装监督管理的通知》;2009 年,中药饮片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按基本药物管理;2019 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健全中药饮片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促进中药饮片优质优价。建立与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基本药物遴选、医保目录调整等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2020 年,为贯彻落实新修订《药品管理法》、《中医药法》,配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发布了《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对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进行分类管理;2020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该指导原则主要包括炮制工艺、炮制用辅料、饮片标准、包装与贮藏等内容,为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药典方面,《中国药典》1963 年版开始收载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随后每版药典都不断对其收载的品种和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中国药典》2010 年版以法定形式明确了中药饮片有别于中药材,并将其按照处方药品管理,奠定了中药饮片作为药品的法定地位;《中国药典》2020 年版规定了“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药品”这一核心属性。

在全国炮制规范方面,《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 年版的出版进一步促进了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传承,对其质量控制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国中医药专家及饮片生产企业共同编制《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将进一步完善中药饮片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相关政策法规汇总详见表1。

表1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相关政策法规

续表

2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

2.1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控制技术规范问题

随着饮片产业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中药饮片行业已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遇到严峻的挑战,如原药材来源混乱、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不规范等[17]。因此,加强饮片生产规范化是实现中药饮片全过程控制,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环节。

由于中药饮片主要来源于中药材,而中药材不仅具有农副产品属性又具有药用价值,其质量从源头影响中药饮片品质。中药材质量的严格把控是中药饮片生产过程控制的第一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地质量控制措施。产地加工也是中药饮片规范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部分中药饮片由于药材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保管的要求,在产地进行初步加工处理属于产地加工饮片,而由于中药产地采收多由农户进行,产地加工处理也多在当地进行,质量及规范性更加难以保证。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主要是炮制加工过程,中药炮制多以经验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中药饮片生产操作人员多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对中药饮片生产加工也存在一定的影响,而且炮制技术相对落后。此外,由于中药饮片主要以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中收录的饮片相关标准作为质量监管依据,这导致饮片生产过程中存在“唯标准”操作,虽然饮片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但生产过程的规范性及饮片安全有效性仍有待商榷。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发布促进了中药饮片生产的规范化。2020 年发布的《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在总则中明确,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当履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相关义务,确保中药饮片生产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18]。2014 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年修订)》中药饮片附录,该附录适用于中药饮片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对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管理人员、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19]。政策法规的明确为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规范化控制提供了保障,但有效落实监管还需要中药饮片行业各节点人员共同勉力。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是对饮片内在质量的真实性、纯净度和品质优良程度所作的技术规定,这不仅是保证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也对中药饮片打入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2.2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标准问题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是对饮片内在质量的真实性、纯净度和品质优良程度所作的技术规定,这不仅是保证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也对中药饮片打入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20]。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作为把控中药饮片质量、衡量中药饮片品质的重要依据,对中药饮片质量控制至关重要[21]。

加强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健全的法规政策必不可少。1953年原卫生部颁布了首部《中国药典》,自1985 年起每五年修订一次。《中国药典》2020 年版收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共616 种,对中药饮片标准进行了重点修订和完善,共修订了250 余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完善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检定通则、炮制通则,完善了重金属、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检测限度标准,极大程度上保障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但是目前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中药饮片的标准与中药材同质化,饮片项下检测的描述多为“同药材”,未体现中药饮片的炮制特色;检测指标和中药饮片质量缺乏相关性,指标多以小分子化学成分含量为主,导致指标难以反映中药饮片的整体质量;质量控制指标限度制定合理性有待完善,取样的代表性如南北方地域差异、饮片炮制特色、样品贮藏时间等都应予以考虑;中药饮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征,药效及临床研究的不足,造成对药效关联质量控制指标研究存在困难,而对于毒性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功效与毒性表征对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更为关键,如附子、半夏等目前尚缺乏对毒性的有效检测与控制。

部分中药饮片执行地方标准,标准之间并不完全统一,存在“一药数法”“各地各法”等现象。2017 年,原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关于中药饮片流通监管有关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在《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中,没有禁止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依照本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生产的中药饮片向其他省份销售的规定。因此,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对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按照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当地省级炮制规范生产的合格中药饮片可以在省内外销售。”2017 年,原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药品生产企业能否按照外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生产销售中药饮片的复函》,明确指出 “我省药品生产企业可以按照国家标准、本省或外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生产和销售中药饮片,但是饮片执行标准须注明具体饮片炮制规范名称或标准编号”。这对中药饮片炮制传承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样也带来相应的质量控制风险。

3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措施

3.1 加强中药材基原控制和规范生产加工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应从源头和工艺上进行严格把控,以选材和工艺为因,质量检验为果。中药饮片质量的源头即为中药材的生产,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与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随着中药行业的蓬勃发展,非道地产区的引种已广泛存在,盲目的引种直接导致了中药材质量的下降,间接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临床疗效。在中药材的种植过程中,注意农药的使用,严格控制中药材质量。考虑中药材产区的道地性,鼓励在道地产区或适宜产区进行引种,全面建立中药材的种植/养殖生产规范,保障源头质量并开展规范化的生产加工[22]。

3.2 建立中药饮片产业链生产技术规范和控制标准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环环相扣,各环节的规范生产是保证饮片优质优量的前提条件。同时,基于多维度开展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研究,使中药Q-Marker 理念充分渗透到中药饮片生产的全过程,系统地促进中药饮片可溯源体系的建立[23]。基于具体品种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技术规范、种植(养殖)技术规范、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中药饮片炮制加工规范、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贮存、养护与包装等技术规范,指导生产实践,用技术规范引领产业的良好发展,最终达到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可追溯、可控制,实现全产业链的稳定、有序发展[24]。

3.3 积极探索中药饮片质量优劣评价方法及等级标准

《中国药典》作为国家药品标准,是用于判断药品是否合格的规范,但仅依据国家药品标准来评价中药饮片的质量还远远不够,药典标准多依据市场流通现状制定药品合格线,中药饮片质量的提升发展,必须建立饮片质量真伪优劣评价的方法技术,同时逐步增加关联临床疗效的生物评价指标,加强中药饮片内在质量控制。通过中药饮片质量优劣评价研究,构建中药饮片质量等级标准体系,突出优质饮片的优势、规范市场秩序、推优驱劣,引导和督促产业发展,驱动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升级,树立优质品牌,做强做大中药产业,保障中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4 强化中药饮片质量溯源管理

针对中药饮片生产长链条、多环节的特点,为了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建立基于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饮片炮制、销售流通、临床应用的中药饮片溯源体系,对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尤为重要。物联网、条形码、区块链、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已应用于中药饮片溯源体系的构建,通过信息技术等对中药饮片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信息收集汇总、实时监控管理,建立中药饮片信息溯源系统,实现中药饮片来源追踪、信息查询、全过程监测。目前,中药饮片溯源体系的建立仍在起步阶段,由于其品种繁多且复杂、生产周期长以及涉及种植、采收、加工、流通等多环节,建立完善的中药饮片质量溯源体系仍需中药饮片产业各界的共同努力。

3.5 实施中药饮片审批管理

为完善中药饮片监管措施,根据《药品管理法》《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相关规定,建议适时推动中药饮片审批管理的相关框架建设,促进中药饮片产业创新发展。

参照《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对存在较大质量与安全风险的中药饮片实施安全有效监控是中药饮片监管的重点。毒性中药饮片由于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其饮片质量及安全有效性备受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28 种毒性中药及《中国药典》收载的“有大毒”“有毒”“有小毒”药材制成的饮片、收载于地方炮制规范及现代研究应用中存在安全风险的饮片等是实施审批管理的首要饮片类别。此外,由于中药饮片是将中药材经过中药炮制技术制备形成的临床处方用药,炮制过程是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关键环节,炮制工艺复杂的饮片可能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风险,针对炮制工艺复杂饮片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复杂炮制工艺主要包括复制法、发酵法、制霜法、水飞法等,制剂类饮片和曲剂、胶剂、散剂等通过特殊方法制备得到的饮片也需要重点关注。

为了有效实施中药饮片的审批管理,同时需要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及技术要求。从源头管理、生产条件、过程控制、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包装与贮藏等方面,建立中药饮片全链条质量安全管控模式。

针对中药饮片传承创新发展,亟需相应的政策管理措施引导推进。一些创新型饮片层出不穷,如直接口服饮片、煮散饮片、小包装饮片、临方炮制饮片、鲜药饮片等,由于其存在一定的特色优势在市场流通及临床应用,然而缺乏相应的标准及监管措施,因此,实施审批管理促进中药饮片传承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实施中药饮片的审批管理,同时需要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及技术要求。从源头管理、生产条件、过程控制、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包装与贮藏等方面,建立中药饮片全链条质量安全管控模式。根据饮片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监管技术要求,需要关注毒性饮片的安全有效性、炮制工艺复杂饮片的炮制制备过程等。

4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展望

中药饮片作为中医临床调配使用的药物,其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对维护人们身体健康、促进中医药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存在质量和安全风险的饮片实施有效监控是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关键,也是中药饮片监管的重点。通过实施中药饮片审批管理保障饮片生产规范、质量可控、临床安全有效,以守正创新为指导,以提高中药饮片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鼓励“实质创新”中药饮片品种为重点,挖掘临床价值高的中药饮片品种,为中药饮片传承、技术创新等提供可靠的路径。

猜你喜欢
中药饮片饮片药典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还有多少“穿山甲”需从药典除名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50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北方牧业(2016年1期)2016-12-17 19:08:50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36
中药饮片小包装探讨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46
国家药典委员会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增修订内容征求意见
22省市柏子仁饮片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