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园 编辑/张美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全球外汇储备格局正在悄然变化,美元占比已经降至历史最低区间,且仍有下降趋势;人民币占比则续创新高。
从IMF构建的外汇储备数据库样本涵盖范围看,目前全球有149个经济体向IMF报告外汇储备的构成情况,IMF据此形成COFER数据库。2015年10月,我国正式加入IMF设立的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向IMF报告经济金融部门的相关数据,其中包括外汇储备。从数据变化看, 2019年以来该数据库覆盖范围基本保持在93%以上(见图1)。
图1 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报告情况
根据7月1日IMF公布全球外汇储备的最新数据,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地位正在边际下降。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在全球已知币种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为58.8%,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在60%以下,较美元顶峰时期的72%有较大幅度下降(见图2)。2015年之前,IMF还公布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各自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从已有数据的变化趋势看,发达国家外汇储备的美元占比相对平稳,在60%—70%之间波动;新兴市场国家这一数据下降更为明显,从76%一度下降至国际金融危机后的58%。
图2 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变化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人民币占比续创历史新高。2016年末,IMF首次公布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规模为908亿美元,占比为1.08%。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币规模为3364亿美元,较首次公布增长超过270%;占比攀升至2.88%,续创历史新高(见图3)。总的看,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是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且上升势头强劲。
图3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规模和占比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下降出现在其升值阶段。从过去情况看,当美元升值时,美元储备占比上升;美元贬值时,占比则下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元指数升值超过15%,保持在强势区间;但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持续在低位徘徊,去年年末和今年一季度末在59%以下,创历史新低(见图4)。当前情况与过去历史的背离,传达了更深层次的趋势:各国都在践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思路。
图4 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变化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形成了美元计价结算、其他国家持有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投资回流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循环体系。但是,近年来美国利用美元的核心地位频繁施加金融制裁,“美元武器化”问题已经引发广泛关注,俄乌冲突爆发则进一步加快了全球“去美元化”进程。俄罗斯是“去美元化”的领头羊,普京多次表示要“构建更为可靠的国际金融体系”;伊朗与委内瑞拉也开始“与美元了断”,印度则开始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近日曾表示,“美元可能会在20年内终结其主导地位”。据市场统计,当前全球至少有40个国家正在进行“去美元化”的尝试。
总体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正在酝酿,外汇储备多元化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和现实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