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成
摘 要:现代戏,指以现代生活为题材的戏剧。本文以新编杭剧现代戏《男人立正》的观后感为出发点,浅谈对现代戏改革创新探索的观察与思考。
关键词:杭剧;《男人立正》;创新亮点
杭剧,别名武林调、武林班,起源于杭州坐唱曲艺——宣卷,一度流行于浙江杭州、嘉兴、湖州一带的水乡和苏南等地域,是杭州市地方传统戏曲剧种,1923年正式被搬上舞台,200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编杭剧现代戏《男人立正》由杭州市杭剧团、杭州滑稽戏艺术剧院联袂演出。据了解,该剧改编自著名作家许春樵的同名小说,由国家一级编剧、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余青峰、曹禺剧本奖获得者屈曌洁共同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江瑶、朱振莹执导,著名杭剧演员梁雪扮演男主角陈道生,杭州观众熟悉的汤君儿汤大姐饰演陈道生的老婆钱家珍,沈庭芳饰演陈道生的发小刘思昌,方菁萍饰演寡妇丁文英,演员阵容集合了杭州滑稽戏艺术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
一、杭剧现代戏《男人立正》剧情梗概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杭州的一个烟火气十足的老街巷——鼓楼十三奎巷,通过讲述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在国有企业破产重组之后再谋生路,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现实中各个阶层之间的冲突与命运。经历了艰苦奋斗,步入到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中国百业待兴,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过程中,新老观念的矛盾,新旧思潮的对立,社会伦理的激辩,仁义与人欲的较量,使得这部新编杭剧现代戏《男人立正》充满了关于人性的思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陈道生,是杭州城鼓楼十三奎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一个勤劳朴实的老百姓。他所工作的服装厂由于国有体制僵化、经营不善,最终倒闭,工人下岗。陈道生下岗回家后就在十三奎巷开了一间裁缝铺,凭着熟练的裁缝手艺和诚信为本、勤恳踏实的人品,让生活有了起色。他的妻子钱家珍有个小毛病——好吃懒做,虽然整体日子清贫,却也幸福温暖。但自从夫妻俩的女儿陈小莉浓妆艳抹地拎着行李箱从广东回来,陈道生一家人的命运便彻底改变了……
在街坊邻居的议论纷纷之下,警察带走了陈小莉,原因是走私贩卖音像光盘。陈道生救女心切,决定借债三十万元,交给下海经商发了大财的发小刘思昌投资赚钱。十三奎巷平日里那些磕磕碰碰的街坊邻居们,在危难时刻纷纷慷慨解囊,帮助陈道生凑了二十七万八千元。戏中还有一位女主人公——寡妇丁文英,是陈道生的学徒,她的丈夫不幸遭遇车祸身故,丁文英把丈夫的抚恤金借给陈道生,终于凑齐了三十万元。没想到刘思昌竟然见利忘义,卷款消失了。陈道生方知上当,追悔莫及,本就嫌弃丈夫窝囊的结发妻子钱家珍狠心提出了离婚,弃家而去。陈道生几次求死不成,最终在寡妇丁文英及街坊大爷、吴奶奶、连升等街坊邻居的鼓励之中,重拾生活信心,走街串巷叫卖甜品。为了尽快还清债务,陈道生还到医院里当过背尸工,当过陪床护工,尝尽了人间的苦辣酸辛,终因常年奔波操劳,罹患癌症。在寡妇丁文英不离不弃的帮助照顾下,陈道生终于还清了街坊邻居当年借给他的三十万元“救命钱”,并付上利息,以报答街坊邻居的搭救之恩。故事在主人公满腔悲酸、满怀感恩的核心唱段中落幕。
二、新编杭剧现代戏《男人立正》的创新亮点
《男人立正》作为一部创新探索的杭剧现代戏,无论在剧目策划,还是在导演手法、作曲、唱腔设计、舞美、服装、造型设计以及演员的二度创作方面都是比较成功的,有很多新的艺术形式值得学习和借鉴。杭剧现代戏《男人立正》取得演出成功有以下几个要素。
(一)剧本讲述了一個好故事,题旨立意较高
《男人立正》在故事情节的叙说中,潜移默化地向观众提出了一连串的灵魂拷问:在利益的诱惑面前,究竟是应该选择诚信做人,还是应该选择背信弃义?在义与利的考验面前,究竟是应该坚守良心,还是应该满足贪欲?这部现实主义题材戏剧,让观者既看到了灵魂的扭曲、人性的狡诈善变,也看到了道德的坚守、人性的光明温暖。在现实利益面前,人们目睹了结发夫妻反目成仇,看到了亲密无间的伙伴图财害命……但令人欣慰的是,人们也看到了街坊邻居的雪中送炭,看到了主人公身处绝境却坚守“欠债还钱”的人生信条,看到了陈道生这个平凡百姓身上折射出的天地不欺的人性光芒。这正是传统戏曲中所发扬的“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体现,也是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当代表达。
(二)杭剧曲韵悠扬、唱腔悦耳,具有吴音之美
杭剧是在杭州这片人文沃土上孕育出的一朵曲苑奇葩,所唱曲调为说唱滩簧,源自杭州坐唱曲艺——宣卷,有平板、大陆调、游魂调、大经调、小经调、杭滩等,采用扬州清音中的“梳妆台”“满江红”等唱腔,以胡琴、三弦、小锣、鼓板伴奏。老话说“戏以曲传”,闭眼细听,杭剧音乐既有越剧的声腔,又有苏州评弹的曲调,间有黄梅戏的韵味,却又自成一韵,清新雅致。《男人立正》的唱词写得诗意抒情,与杭剧清丽委婉的曲风非常契合。唱腔唱技很见功夫,且行当的风格区别明显:大爷(老生)的唱腔如船行大江,工稳深沉;陈道生(贫生)的唱腔悲怆高亢,大开大合,富于变化;妻子、寡妇(青衣)的唱腔委婉悠长,尤其是陈道生结发妻子钱家珍在剧末的一段“游魂调”唱腔,充满了对前夫的愧疚与忏悔,深刻揭示出人物内心隐匿的情感。和声唱腔部分有问有答,有呼有应,且始终围绕着主旋律发展变化,做到了主次分明。
(三)表演风格典雅秀美,亦庄亦谐
杭剧在表演上在仿效京剧、扬剧的程式的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体系。杭州滑稽戏剧院的老戏骨们,无论是道白还是身段,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台词、一段唱腔,举手投足皆有程式,眉眼嘴角皆有戏,能看得见老一辈戏曲演员在学艺中沉淀下的表演程式,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内心情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戏剧效果。比如扮演街坊邻居的大爷、吴奶奶、要账的、杀猪的,还有一群成天打麻将、嗑瓜子、说是非的老阿姨,塑造出的戏曲人物个个活灵活现,谐趣横生,交织出一幅烟火气息浓厚的老杭州城的芸芸众生图。
(四)舞美设计起到了舞台调度和营造环境的作用
从剧场效果来看,灯光分区明快合理,舞美设计体现了现代戏曲艺术的简约写意风格。尤其是“人”字形的树杈造型很有创意,远望是一棵参天大树,仔细瞧去,却是一个个“人”字的变形,从单独个体的“人”,到结伴同行的“从”,再到三人成众的“众”,呼应了该剧的题旨:做一个有良知、守规矩、大写的“人”!
三、新编杭剧现代戏《男人立正》的不足之处
(一)聚焦主要矛盾不够,人物内心需进一步开掘
剧中患难之际抛家弃女的结发妻子钱家珍、见利忘义的发小刘思昌、虚荣贪婪而付出惨痛代价的女儿陈小莉,剧本对这三个关键人物的命运结局交代得不够清楚,由这三个人物引发的“夫妻情”“朋友情”“父女情”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编剧如果能让主人公与这三个关键人物在剧情中有机合理地相遇,通过面对面、心碰心,以三段对手戏、三个核心唱段,进一步深入开掘人物内心,应当会激发出更加震撼心灵的戏剧效果。
(二)杭剧的地域特色、剧种风格表现得还不够鲜明
杭剧作为杭州的特有剧种,其道白、对白中的方言俚语,具有典型的杭州地域风格特色,包含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智慧,诙谐幽默。《男人立正》中地道的杭州方言俚語虽然有,但还显得不够充分饱满。另外唱词、曲调显得过于时尚现代,传统杭剧的土腔土韵和民间音乐风格、民间文学的特征没有得到充分表现。舞蹈的编导设计也显得过于现代,显得戏味不足,剧种特色也展现得不够充分。
(三)现代戏曲表演程式的转化赋形仍显不足
现代戏曲表演程式的转化赋形是现代戏改革创新中普遍遇到而远未解决的艺术难题,比如在现代戏创作中,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欢、生气、悲伤、思念等情绪,究竟应遵循戏曲表演的程式化规律,还是应借鉴现实主义话剧的生活化表现形式?又比如接电话、吃饭、喝水、操作电脑等生活细节,戏曲表演程式如何做到转化赋形?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戏剧工作者接续传承,研究探索。另外,年轻演员基本功不够扎实,“唱念做打”“手眼身心步”等四功五法仍需花时间、下苦功磨练。
(四)没有戏曲乐队是戏曲艺术的一大缺憾
锣鼓掌握节奏,丝弦包腔唱段,有了乐队和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才能构成完整的戏曲表演艺术。但目前地方戏曲院团普遍面临着戏曲乐队建制不全、投入不足、人才老化、后继乏人等问题。组建一支传承有序、建制齐全的戏曲乐队,对于振兴戏曲艺术事业至关重要,希望能够得到文化主管部门、戏曲院团、民间戏曲社团、全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参与和大力扶持。
(五)服装与造型设计缺乏戏曲神韵
该剧的服装与造型设计过于生活化,应在传承古装戏、借鉴新编历史剧的基础上,对现代戏的服装与人物造型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剧中人物的服饰、发型,鞋帽的款式、色彩、风格等要素,清晰展现出角色的年龄、性别、身份、性格、生活背景等特点,同时注重传统文化意蕴和戏曲神韵的艺术化表达。
四、几点修改建议
(一)凸显地域文化印记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有一段舞蹈场景令人印象深刻:翠竹黛瓦、青砖白墙的江南里弄,在民间歌谣的音乐氛围中,十几个身着旗袍、绾着发髻的年轻妇人,手拿蒲扇,在矮矮的板凳边围着炉火,轻轻哼唱着民间歌谣,起炊做饭……戏中呈现出的百姓饮食、起居、社会、民俗等文化记忆,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文脉的传承与戏曲美学的意蕴,传递出中国社会的生活图景与人文气象。
(二)舞美设计可适当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目前这一版的舞美设计过于简约和抽象,缺少杭州地域文化元素。建议舞美设计可结合剧情需要,在天幕上合理地映现出“三潭印月”“雷峰夕照”“断桥残雪”“太庙残垣”等具有杭州地域特色的文化胜迹,平衡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传承关系,既寓意江南古城的历史沧桑,也勾勒出时代发展的社会样貌。
(三)学习吸收民间曲艺的精髓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茶馆》里面的各种叫卖声、吆喝声,就很好地学习吸收了民间曲艺的精髓,并且北京人艺还将各种叫卖声、吆喝声、曲艺表演形式作为历届演员必须学习掌握的基本功予以保留传承。杭剧如果能收集到更多具有杭州记忆的叫卖声、吆喝声、说书声,老杭州的文化印象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四)塑造现代人物形象需深入观察生活
只有经历多年的舞台磨砺和生活观察,才能将戏曲表演程式熟稔地化于生活。因此,在现代戏创作中,演员、导演、设计、编导等创作人员需深入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老杭州的社会风貌以及各行各业百姓的生活习惯、着装风格与语言特点等,力求实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完美结合。
五、结 语
现代戏曲在传承创新中探索总结出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有关现代戏的创作理念、表演体系、艺术实践、学科建设依然在路上,任重而道远。戏曲艺术工作者应该在传承守正中创新探索,扎根生活,拜师人民,走出新的艺术道路,关爱培养年轻戏曲人才,厚植深耕戏曲观众土壤,创作出新的精品力作。
观摩新编杭剧现代戏《男人立正》后,笔者得到这样一个感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都无法阻挡时代的变迁,但人性的光芒始终不会褪色。因为,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守信是天地的良心!
(甘肃天水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