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苗立云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我国烟民数量已超3 亿,烟草每年使我国100 多万人失去生命,而很多人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存在严重误区。
吸烟造成的烟草依赖不是“习惯”,而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成瘾性精神疾病。
吸烟严重危害健康:吸烟导致心梗,一次就可能致命;吸烟会大幅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吸烟损伤心脏血管,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吸烟也会使冠心病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二手烟更是会给女性、儿童和青少年等人群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千万别被“幸存者偏差”误导。科学证据表明,每两位吸烟者中就有一位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吸烟者的平均寿命要比不吸烟者缩短10年。你看到的吸了一辈子烟也没事的人只是“幸存者”,而那些因吸烟早逝的人成为了沉默的数据。吸烟导致的疾病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会慢慢显现,具有滞后性,因此让人容易低估烟草的危害。而一旦得了吸烟相关疾病,这些疾病大多难以治愈,不仅会导致吸烟者早逝,还会降低其未来的生活质量。
别再被洗脑了,可以明确地说,烟草并不能帮助你思考。吸烟者产生这样的感觉,说明吸烟者对于尼古丁的依赖已经十分严重,一旦离开卷烟,就会出现各种戒断反应,例如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烦躁等等,而只有吸烟可以让他保持和正常人一样的精神状态,才能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吸烟导致的不良后果,却被吸烟者当成了吸烟的好处。
长期吸烟,烟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阻碍氧气和血细胞结合,造成脑部血流量减慢、智力减弱,反而会影响吸烟者的思考能力。所以,“吸烟可以帮助思考”是非常错误的认知。
相较于纸烟,很多电子烟会减少焦油量,但是其他有害成分并没有减少,电子烟中含有尼古丁,对人体同样能构成伤害,并且也是导致烟瘾的主要成分,因此,电子烟不能成为传统香烟的安全替代品。
此外,使用者吸入并呼出的电子烟雾还含有多种潜在的有害物质,包括可深入肺部的超细颗粒、可导致肺部疾病的丁二酮添加剂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致癌物质,以及镍、锡和铅等重金属致癌物。电子烟对口腔菌群的改变,容易导致牙龈疾病或诱导口腔癌。
改变行为。改变晨起饭后的行为序列、不喝咖啡或酒精饮料、加大运动量等。
改善环境。扔掉所有吸烟用品、尽量远离吸烟者、避免停留在很有可能想吸烟的地方。
使用替代。借用代替物或进行深呼吸、刷牙、散步等,找到适合自己的戒烟方法,以便能够应付持续的吸烟欲望。
别担心,你的健康在走上坡路。部分人认为戒烟后会生病,甚至很多吸烟者在戒烟后几天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
其实,这是因为吸烟多年,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长期对身体造成损害,在戒烟后恰巧发病而已。
此外,吸烟是一种成瘾性疾病,一些身体不适的反应正是你和烟瘾战斗的余波,这些戒断症状在戒烟最初14天内表现最为强烈,之后逐渐减轻消失,持续时间为1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