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健 唐 欣
(1.湖南工学院商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2.湖南工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 湖南衡阳 421002)
应用型大学是为了实现院校错层发展、改革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而存在的。部分应用型大学还肩负着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的任务。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急需调整以及高校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大的背景下[1],应用型大学如何顺应这些变化,培养出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才,并获得自身的良好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熟知专业知识,并能应用专业知识,理论结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的重心主要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资源来实现人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协同创新[3]。目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新路径,它使政府、企业深度参与、协同推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4]。另外,也有不少学者指出,需要整合校内资源,以学科交叉融合、寻找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等方式,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建设契机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5]。这些观点和实践模式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如何利用“政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创新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体系,推动政府、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与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多方位合作,突出各相关利益主体的优势,整合各自的资源,对于打造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以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应用型大学为研究样本,在产教融合(源于地方企业合作)、科教融合(源于与科研院所合作)、创教融合(契合双创格局,与成果应用主体的合作)的基础上,加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这一维度,即:学教融合(源于学科布局与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融合),树立起“产教科创学”五位一体的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理念,构建特色学科建设与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结合以及特色学科建设与企业投资合作的互动机制,并在此框架下探讨专业特色学科优势发挥、特色专业指导培养等问题。
三重螺旋理论由Leydesdorff,L.,&Meyer,M.提出,他们认为“三重螺旋”方式构建的政产学研合作体系具有突出的意义,它能概括政产学研合作体系的理论框架,并作为其实际应用的理论依据。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王春丽等(2014)介绍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以课程学习为基点,辅以实践训练、论文撰写两个步骤,层层递进的“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机制。课程学习建设机制方面,张明等(2016)提出了以开放化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指导性授课相结合,并建议进行教学形式团队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以此构建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肖贵平等(2012),提出地方高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导向,配备教学资源来保障实践能力培养[6]。谷辉辉等(2015)认为地方高校推行产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在地方企业中的知识应用能力[7]。
整理和分析目前的研究成果会发现,学者们较早地关注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这一问题,并主张以产学研协同教育模式、产教融合模式去建设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机制;但是以学科建设的角度,以应用型大学为研究样本来综合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但我们认为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那就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而合理的学科布局与学科建设能促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分析如何以加强学科建设与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为契机来加强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可能涉及研究前沿,从而帮助我们从一个更新的视角来进行探索性的分析。
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背景下,本文以应用型大学为研究样本,以“产教科创学”耦合联动为研究情境,构建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立体式创新培育模式,该模式的独特属性为“顶层引导、核心实践、需求契合、立体聚焦”,以“行业企业(产)”“科研院所(科)”“学科集群(学)”“创业活动(创)”为“高校教学(教)”的四个顶点,构建“四融合、四促进”为核心内容的应用型人才立体化创新培育架构,即“产教融合、促进就业”“科教融合、促进创新”“创教融合、促进创业”“学教融合、促进学科建设与内涵发展”,其理论架构如图1所示,即在此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以特色学科建设和地方产业集群融合与驱动的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培育机制,在此机制中探索如何契合地方经济特色和产业集群状况来建设高校特色学科,如何以特色学科的优势去促进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加强人才培养的协同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式发展。
图1 “产教科创学”五位一体的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理念
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框架下的内容,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立足于三个基本观念,实现四个创新目标,达到五种平衡。三个基本观念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开放办学的教育观念;四个创新就是要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创新、社会服务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五种平衡就是要在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与结构、办学质量、办学特色与办学效益中把握平衡与利弊。学科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在上述三个基本观念、四个创新目标,达到五种平衡的表现载体。其内涵是,应用型大学应从战略高度,全局性地突出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构建良好的资源保障和管理机制,引导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打造出有地方经济特色、学校特色的学科体系。做好学科建设布局,突出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的推动作用,根据不同学科的目标定位、发展规律,予以不同程度的支持和不同的建设措施。
图2 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与特色学科建设的互动机制设计
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应当以加强学科建设为主要路径,整合各种资源围绕学科建设进行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的实质就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培养中就更需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现实环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此建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跨学科综合性人才培养机制。
本文以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与自身发展的现状为背景,以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如何树立“产教科创学”多方位融合的培养理念,并以加强专业特色学科建设为载体,围绕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试图构建服务地方经济,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大学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机制。其次,强调了学科建设在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中的作用,分析了优势学科建设的策略,提出了跨学科建设的观念;并且认为学科建设要与地方经济高度融合,坚持校企合作,努力推动优势学科与重点产业结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可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应用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科学定位、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的内涵与结构,并从以实践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以学科建设、产学融合等多种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使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