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伟, 商巧雨, 朱丹丹
(徐州市儿童医院 肾内风湿免疫科,江苏 徐州,221000)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多发于6~13岁儿童,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皮肤紫癜、腹痛和过敏性皮疹等症状,常伴有蛋白尿、血尿和便血,该病病程长、易反复,临床根治相对较难[1]。精细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护理模式,从多细节入手给予患者专业的护理措施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等疾病的护理中均发挥着较好的作用[2-3]。传统健康教育多以患者作为对象,然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年龄较小,配合度相对较差,因而可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树立家属的疾病正确认知,促进患儿尽早康复[4]。本研究考察精细化护理结合针对性家属健康教育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经徐州市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9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患儿及家属的纳入标准:① 患儿符合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② 患儿年龄<14岁;③ 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④ 患儿家属沟通和理解能力均正常。排除标准:①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② 因细菌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等导致肾炎的患儿;③ 原发性肾炎患儿;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患儿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患儿及其家属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和表2。
表1 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表2 2组患儿家属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连续干预 2周。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指导其在急性期保持绝对卧床,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日常通风,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护理人员为患儿家属介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相关知识,给予其患儿用药、饮食和日常生活护理等指导。
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结合针对性家属健康教育,连续干预2周。① 精细化护理:保持患儿病房和床面干净、整洁,定期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密切监测患儿尿量、尿液性状、大便情况、皮肤紫癜变化情况等,观察尿液中是否有泡沫,检测是否存在蛋白尿和血尿等。及时监测患儿的肾功能水平,给予相应干预。指导患儿尽量保持卧床,减少家属探视次数。为避免患儿抓破皮肤,应及时为其修理指甲。② 针对性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为患儿家属介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方法、患儿预后状况及日常生活护理等。告知患儿家属严格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切勿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药物。耐心回答患儿家属的疑问,适当给予其心理疏导,促使其保持乐观心态去照顾患儿。患儿在急性发作期禁止食用韭菜、香菜、葱、姜、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食用牛奶、牛羊肉、鸡蛋和虾等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以及菠萝、龙眼、芒果、荔枝和蚕豆等。患儿可食用白面条、白馒头和白米粥等易消化食物,以及苹果、草莓、橙子、柚子和新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穿着质地柔软和宽松的棉质衣物,禁止使用碱性香皂清洗患儿皮肤;患儿应避免进行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等剧烈运动。家属切勿使用香水,且家中不应养狗、猫等宠物。在春季等过敏高发时间段应尽量避免外出。
① 肾功能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周和 2周后测定2组患儿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U)和24 h尿蛋白定量。② 住院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复发率:记录2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血尿、皮肤紫癜、便血和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及复发率。③ 家属护理满意情况:采用自制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护理满意度问卷对2组患儿家属进行评价。问卷满分为100分,其中<70分为不满意,70~90分提示为满意,>90分为特别满意,护理总满意率=(特别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 家属心理弹性: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周和2周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5]对2组患儿家属进行评价。量表包含3个维度,即乐观、自强和坚韧,每个条目评为0~4分,共计25个条目,评分越高提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2组患儿在干预2周后的β2-MG、MAU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干预1周后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患儿在干预1周和2周后的β2-MG、MAU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β2-MG、ALB和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尿、皮肤紫癜、便血和腹痛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1.11%(5/45),低于对照组的31.11%(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4,P=0.020)。
表4 2组患儿住院时间、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2组患儿家属在干预2周后的CD-RIS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干预1周后的CD-RIS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在干预1周和2周后的CD-RISC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6。
表6 2组患儿家属的CD-RISC评分比较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为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关节肿胀、腹部疼痛和皮肤紫癜为主要症状,可累及肾脏,该病多发于儿童,若不及时救治,甚至可发展为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6-7]。临床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然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难治愈、易复发,应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不但会对患儿的肾实质造成损伤,减弱其肾功能,而且还可能出现血尿和蛋白尿[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在干预1周和2周后的β2-MG、MAU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提示精细化护理结合针对性家属健康教育可改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肾功能。这可能是由于护理人员采取的精细化护理根据患儿情况适当通风,并结合紫外线消毒,降低了患儿的感染发生风险,进而改善了其肾功能指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具有一定的复发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尿、皮肤紫癜、便血和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精细化护理结合针对性家属健康教育可缩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住院时间,加速症状消失,降低复发率。究其原因为,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关注患儿的饮食注意事项、日常生活护理指导和临床用药原则等健康宣教,能使其正确配合护理,有助于加速患儿症状消失,使患儿尽早出院,同时降低患儿的复发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年龄较小,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身心感受,因而临床可通过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改善患儿预后[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在干预1周和2周后的CD-RISC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提示精细化护理结合针对性家属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心理弹性水平,使其护理满意度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家属针对性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通过给予患儿家属心理疏导,可帮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疾病。同时,护理人员为家属介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等知识,提高了患儿家属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疾病认知,促使其主动参与患儿的康复管理,有助于提高患儿的遵医行为,避免疾病发展成慢性肾病,能够改善患儿预后,故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较高[10]。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结合针对性家属健康教育可改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肾功能,加速临床症状消失,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并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心理弹性,以及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