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诺一
最近一段时间,《齐鲁文库》开篇之作《儒典》发布备受国内外媒体瞩目。《儒典》成为山东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展示的新名片。其在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首次亮相便引发全国乃至世界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国家级大展——“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儒典》更吸引大量观众驻足。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印发《2021—2035 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明确未来15 年全国古籍工作重点方向、重点任务,《儒典》入选其中……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山东深耕人文沃土,加强顶层设计,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省文化“两创”提质增效,通过一个个亮眼的实际行动,打造了文化上的新高地,走出了一条文化兴盛的山东路径。
尼山圣境(刘均峰/摄影)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贤哲辈出,典籍丰富。这既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2022 年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齐鲁文库》编纂出版启动仪式和《齐鲁文库》开篇之作《儒典》新书发布会隆重举办,山东向18 个国内一流大学和权威研究机构赠书。
在《儒典》编纂参与者、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王志民看来,《儒典》出版发行和《齐鲁文库》启动,是山东落实文化“两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齐鲁文库》集中展示齐鲁文化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价值优势,对于梳理山东文脉、提升山东文化软实力、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文化作品只是山东灿烂文化的一方面。558 万余件可移动文物、3.35 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968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齐鲁大地上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则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山东丰富的文物,就是传承齐鲁文化血脉,涵养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山东深化考古研究,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行动,大力推进“海岱考古”,用考古发现实证山东文脉在中华文脉形成中产生的重大意义和作用,让人们从“活”起来的文物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2022 年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齐鲁文库》编纂出版启动仪式和《齐鲁文库》开篇之作《儒典》新书发布会隆重举办(山东人民出版社供图)
山东大学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考古研究(韩星/摄影)
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深根吐新芽(刘均峰/摄影)
山东拥有丰富的地方戏曲文化积淀(刘志海/摄影)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较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又成为推动文化“两创”的新动力、强引擎。
毫厘之间见乾坤的济南微雕、一块木头千变万化的鲁班锁、比纸还薄的蛋壳黑陶……在位于济南泉城路商圈的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集聚了16 市非遗技艺的“山东手造”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山东是“人文沃土”,更是“手造沃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 个、国家级名录186 项、省级名录1073 项、市级名录4121 项、县级名录12758 项,总量居全国前列。这些蕴含历史基因、承载时代精神的“手造”项目,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抓手。2022 年以来,山东深入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强产业、强创意、强展示,明确了建立“山东手造”标准体系、打造手造重点产业集群等十项重点任务,让传统手艺更好弘扬,让更多手造产品走到群众身边。
除了“山东手造”,“好品山东”也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山东,了解山东。
2022 年9 月8 日,“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宣传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当天,距2022 年3 月首批“好品山东”名录公布,刚好过去半年时间。宣传推介活动上,时任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深情地说道:“山东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出一批体现特色、广受欢迎的山东‘好品’,‘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山东将持续加强‘好品山东’建设,以品牌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品牌系统化塑造更多产业、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以品牌国际化助力更多‘好品’走向世界、享誉全球。”
微山湖畔的端鼓艺人(刘均峰/摄影)
一家四口三代人的皮影传承(薛惠/摄影)
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好人山东,已经成为齐鲁大地重要标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好客的山东,正用山东品质,服务着、融入着新发展格局。
糖葫芦里的山东年味(刘志海/摄影)
舞出文化自信(申广清/摄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山东在全社会倡树“自律助人、孝老爱亲、服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更好促进个人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尚和美。
2018 年6 月,山东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批试点省份。四年多过去了,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五有”标准全覆盖。全省建成文明实践公园广场2.9 万余个、文明实践家庭站5 万余个。为市、县文明实践指导(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为各地文明实践所(站)配备专管员6 万余人。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方面,济宁市的做法可圈可点。济宁市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相结合、相融入、共推进。目前,济宁市已累计建设文明实践基地、公园、广场、家庭站等阵地两万多个;拓展建设运河书屋、端信书屋和孝贤书房等一批融合式阅读空间;以“习语润儒乡”宣讲品牌为引领,延伸打造14 个系列子品牌;建立月度活动预告发布机制,开展“放歌新时代”“红色剪纸映初心”“聆听二十大 巾帼话心声”等文明实践活动4.3 万余场次,真正把党的好声音传到百姓心坎上。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山东省志愿服务条例》颁布实施,从省级层面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成立省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截至2022 年11 月,全省注册志愿者达2043 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9.4万个。志愿服务在城乡基层蓬勃发展,已成为干部群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织形式。
在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街道东苗庄社区,社区志愿者正在向红领巾小志愿者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许传宝/摄影)
菏泽鄄城县申魏庄村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口合影(申广清/摄影)
目前,山东《关于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的意见》正在制定之中,新的《意见》将把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和信用应用打通,推动美德山东与信用山东相互赋能,完善美德激励嘉许机制,推动形成德者有得的良好氛围,为山东文化兴盛创造更好更丰沃的现实土壤。(编辑/崔秀娜)
在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新桥中心小学“第二课堂”上,民间艺人正在向小学生传授非遗戏剧溜山梆子的表演基本功(许传宝/摄影)
临沂市举办的迎国庆龙舟赛上,参与竞渡的龙舟正在比赛中(许传宝/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