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莺,陈祥燕,王婉茹
泉州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福建泉州 362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疾病,调查统计,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发病率可达到40%左右,且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征,发病后需要在有效时间窗内予以治疗,否则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糖尿病是高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当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患者的病症加重,同时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增加了护理工作量[3]。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要明确疾病的临床特征,并为患者制订和提供辨证的、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和护理指导[4]。辨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和执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更加突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但辨证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心梗患者的护理中是否能够获得优于常规护理的干预效果,这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就诊的6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的患者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对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道德要求。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均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心肌梗死,符合糖尿病和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1];②基础资料完整,并且对于本研究的过程和目的均知情,患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障碍者;②患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依从性极差,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2]。
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呼吸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措施是常规护理,根据医嘱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持续监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
观察组实施辨证护理:①监测病情变化情况。当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呼吸局促等症状时,要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及早发现、及早予以针对性治疗。同时,详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出入量,积极预防心率衰竭。②加强血糖控制。入院后测量患者的血糖和尿糖,并根据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在用药后,监测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尤其是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是否出现冒冷汗、心悸等反应,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用药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③予以饮食指导。饮食方面,要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保障热量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充足。选择食物时,避免选择容易产气的食物,多选择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积极预防便秘,如果患者出现了便秘症状,则可先给予患者口服缓泻剂,或使用开塞露,保持大便通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辨证的护理方案,保障机体的营养供给充足,同时要注意避免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④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干预。在开展心理干预之前,先全面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不良情绪以及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而后向患者说明积极的心理状态对病情康复进程的影响。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保持平等对待的关系,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让患者重新拾起信心积极地面对治疗。当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能够消除其不良情绪,患者对于治疗工作的依从性也会显著提高。并且,护理人员要与家属积极沟通交流,让家属多给予其关心和情感支持,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⑤加强环境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和治疗环境,保持病房内温度和湿度适宜,提醒患者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指导患者多休息,适量活动,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积极预防感染的发生。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向其介绍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从科学的途径了解医学常识。
①记录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将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5]。②本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低血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计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6]。③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7-8]评估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问卷的总分是10分,根据最终评估所得分数确定患者的满意度等级。不满意0~3分,满意4~6分,非常满意7~10分,除不满意外,其余均计算到满意度内。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比较两组满意度结果。④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9],评分范围是0~100分,所得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0例患者中伴有非典型胸痛28例,意识障碍8例,呼吸困难7例,恶心呕吐7例,心力衰竭32例,心律失常38例,心源性休克9例。
空腹血糖:护理前,观察组(7.86±1.08)mmol/L,对照组(7.89±1.0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9,P=0.914);护理后,观察组(5.65±0.74)mmol/L,对照组(6.23±0.47)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P<0.001)。
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观察组(8.96±1.02)%,对照组(8.98±1.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941);护理后,观察组(6.56±0.43)%,对照组(7.74±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2,P<0.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护理前,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56.56±3.28)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56.48±3.5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0,P=0.928);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88.79±3.26)分高于对照组(75.45±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39,P<0.001)。
糖尿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常见的、高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病症持续时间长、治疗后复发率高,增加了身体负荷。当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会导致身体各脏器功能受损,身体机能减弱,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急症,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当患者同时合并两种疾病会导致其病情加重,并且病情危急,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有效的救治[10]。虽然对于此类患者而言,积极有效地救治非常重要,但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实施护理干预,通过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以往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这种护理措施能够满足患者的一些常规需求和基础性需求,但常规护理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在实施常规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依靠既往对相似病例的护理经验制订护理方法,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导致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偏差,且护理的盲目性和经验性会影响临床护理效果[11]。
随着临床护理学的不断发展,辨证思想逐渐运用在临床护理中,辨证护理应运而生。辨证护理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和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更加凸显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使得辨证护理更加完善、更具科学性。本研究对比了辨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干预效果,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实施辨证护理获得的总体优势显著,经护理后患者的血糖值明显降低,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更高,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并且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上述几项研究结果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体现出了辨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优势和价值。此外,辨证护理的内容更加完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关注患者的心理波动情况和情绪状态。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积极地疏导其不良情绪,可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让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这对于病情的康复也有重要意义[12]。同时,持续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其某项指标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这对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通过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可以让其身心得到放松,缓解患者的情绪,这对于病情的快速康复也有重要意义[13-1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辨证护理的优势显著,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