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兰,卓瑞英,杨丽新
莆田市荔城区医院妇产科,福建莆田 35110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前并未患有糖尿病,但在妊娠期间被诊断出现糖尿病,多数患者在产后1~2个月会恢复正常[1-2]。但其未来患有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且在妊娠期间出现糖尿病后,高血糖会对胚胎的发育造成影响,导致孕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3]。故为了保障孕妇以及新生儿的安全,围产期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而经临床研究发现,有效的围产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孕妇对血糖的控制效果[4-5]。现为探究妇产科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否达到调控孕妇血糖水平、改善分娩结局的效果。特对2018年1月—2021年11月期间在莆田市荔城区医院分娩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产妇72例的分娩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现报道如下。
以在本院分娩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产妇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条件下开展。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32.09±2.09)岁;孕周35~41周,平均(38.22±1.33)周;孕次1~4次,平均(2.34±0.29)次。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32.13±2.11)岁;孕周35~41周,平均(38.19±1.32)周;孕次1~4次,平均(2.39±0.31)次。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6]:①产妇自愿参与研究,并对护理方案知情同意;②产妇糖化血红蛋白值>6.5%,空腹血糖值>7.0 mmol/L,随机血糖值>11.1 mmol/L,符合WHO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③足月、单胎分娩者;④流产、早产者。
排除标准[7]:①合并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疾病者;②妊娠前即患有糖尿病者;③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④合并肝肾等重大脏器功能受损者。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口头健康宣教、用药指导、血糖监测等护理。
观察组接受妇产科护理干预。①产前护理:对产妇进行多元化健康宣教,包括健康宣传手册发放,播放与该疾病相关的知识有关的视频,让产妇了解控制血糖以及监测血糖变化的重要性,降低高血糖水平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再通过与产妇的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尽可能消除、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给予其鼓励与支持。为其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保障产妇的睡眠时间以及卧床休息时间,调控好病房内的光线,保持病房内环境的干净、整洁,并放缓护理人员在病房内的动作,减少噪音的产生。对其实施饮食指导,使其每日摄入的热量、营养在满足胎儿以及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减少葡萄糖的摄入。同时,指导其适量进行运动,提高机体代谢能力,改善血糖水平。再对其进行药物干预,通过密切监测产妇的血糖波动情况,对血糖控制较差者,遵医嘱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②产中护理:分娩过程中,给予产妇持续吸氧支持,降低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风险。并强化对产妇血糖水平的监测,遵医嘱用药控制其血糖水平。为了预防分娩期间因能量消耗过多导致产妇发生低血糖,可让其少量多次地进行能量补充。对胎儿状况密切监测,尽可能缩短产程,降低胎儿感染、缺氧的发生风险。③产后护理:随着胎盘的娩出,产妇抗胰岛素激素水平会大幅度降低。故应在产后持续强化对产妇的血糖监测,调整胰岛素用量。并做好产妇会阴部清洁,预防产后感染发生。
对比两组产妇血糖[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控制情况。
对比两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羊水过多、感染、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发生情况[8]。
对比两组围产儿不良结局(新生儿窘迫、高胆红素血症、病理性黄疸、巨大儿)。
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满意度评定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满分100分,≥90分为十分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度+十分满意度。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HbA1c、FPG、2 hPG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bA1c、FPG、2 hPG均显著低于护理前,观察组HbA1c、FPG、2 hPG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血糖水平对比 (±s)
表1 两组产妇血糖水平对比 (±s)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n=36)观察组(n=36)t值P值HbA1c(%)护理前7.84±0.23 7.85±0.24 0.181 0.857护理后(7.31±0.18)△(6.18±0.09)△33.690<0.001 FPG(mmol/L)护理前8.34±0.25 8.35±0.26 0.665 0.508护理后(7.88±0.22)△(7.16±0.18)△15.198<0.001 2 hPG(mmol/L)护理前11.87±1.23 11.88±1.14 0.036 0.972护理后(11.02±0.99)△ (8.33±0.56)△14.190<0.001
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围产儿不良结局比较[n(%)]
护理后,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n(%)]
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因素较多,包括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因素以及饮食因素等。该疾病发生后,对孕妇以及胎儿的影响均较大[9]。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会导致胚胎发育受到影响,轻者为胎儿发育迟缓,严重者会引发胚胎发育停止导致妊娠终止[10]。故为了保障母婴安全,给予产妇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使其血糖水平处于稳定的状态尤为重要。
本研究表明,护理后,两组HbA1c、FPG、2 hPG均显著低于护理前,观察组HbA1c、FPG、2 hPG较对照组更低(P<0.05),提示妇产科护理干预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产妇血糖控制水平。究其原因,由于妊娠期妇女心理状态多较差,极易出现焦虑、紧张、忧愁等负性情绪,造成其交感神经长时间处在兴奋状态进而增加胰高血糖素素的分泌,导致血糖无法很好地控制[11-12]。妇产科护理干预是结合孕妇的体质量、血糖水平等指标,为其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多元化健康宣教,提高孕妇对疾病的认知,使其能够重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13-14]。同时强化对孕妇的心理干预,缓解其压力。为其制订个性化的饮食食谱,改变其饮食习惯,降低葡萄糖的摄入[15-17]。并指导其合理运动,通过运动控制血糖水平。该护理方案实施后,观察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5.56%)、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2.7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27.78%)、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22.22%)(P<0.05)。这与杨海英[18]学者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1.69%)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6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13.55%)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5.25%)(P<0.05)”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证实了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可依据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干预的实施,是站在产妇的角度进行问题考量,对产妇的个人隐私、人格尊严给予十分的尊重,从病情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心理状态干预等多角度出发,通过个体化、专业性的护理干预使得母婴安全得以保障,产妇心理状态得到有效干预,血糖水平得到更好地控制,产妇的身心均得以调整,这一系列的护理效果均让产妇对该护理方案产生更高的满意度,进而得出“护理后,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这一结果。
综上所述,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产妇接受妇产科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母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产妇血糖水平控制较佳,产妇对护理方案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