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 孙 娟 王绍建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经济结构制约职业教育结构的变化。本文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置于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下,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规划存在不对称性,个别行业尚缺少相关专业的支持;职业教育面临人才供给与需求衔接不畅、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主体融合不深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动态的专业设置机制、不断完善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机制和出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配套政策。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提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2021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即: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1]。
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工业发展由“世界工厂”逐渐变为“中国智造”,特别是在“云、物、大、智、联”新科技革命技术的影响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产生了“新职教”。《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指出:职业教育,是指为了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能力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活动,包括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2]。职业教育逐渐被提升到新的认识层面,为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教育形式和社会活动。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产业类型)具有较高的耦合性。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革新动力,同时也受到地方经济、产业的影响。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层次后会进行转型发展,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这迫使职业教育依区域经济进行转型发展。只有立足于区域经发展的职业教育才能有持久的发展力,所培养的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为区域经济服务,进而实现职业教育自身长期稳定的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政策导向和目标要求。这表明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时代经济脉搏进行改革,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根本职责和功能。2021年1月湖南省副省长吴桂英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应主动将各项工作融入“三高四新”战略,服务“三高四新”战略,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建设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特色、湖南风格的“智造湘军”。
(1)办学定位错位。职业院校办学的区域性应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学定位是职业院校的发展主线,错位的办学定位对职业院校的发展有致命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常德市三所高职院校为例分析认为: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湘西北”、“产业市场的发展”在制定学校办学定位的过程中,部分学校虽冠以“为地方经济服务”但实际办学中,追求“大而全、全学科”发展,不断新开专业,造成“平均分配”或“撒胡椒面”式的办学经费投入,从而造成了自身特色专业的削弱,最终制约了办学定位的调整。
(2)追风式专业建设导致专业设置同质化。同质化本为生物科学的科技词汇,后逐渐应用在教育学,教育学的同质化是指办学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日益趋同。本研究从专业设置角度进行分析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来看,在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前20专业中,常德市仅有市场营销、数控技术两个专业没有开设;中专学校中28所院校有26所院校设置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汽车维修专业设置了15所,可见常德市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中呈现了同质化现象。
(3)本地就业率较低。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办学追求“短、平、快”,大多数毕业生主要面向沿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就业。根据对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显示:2674人中就业率为89.95%,在已就业的学生中仅有24.17%的学生选择在常德市就业。这说明当前常德职业教育学生本地就业率偏低,从《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引导毕业生本市就业,力争毕业生(不含升学)本市就业率达到50%以上,也反映出学生本地就业率偏低。
(1)企业选取域外化。“职教二十条”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产教融合是产业链与教育链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协同育人机制。从常德市部分职业院校官方网站和调研数据显示:当前部分职业院校的合作企业从区域分布来看各有千秋,其中教育类专业的合作学校基本选取了常德市及周边县域的学校,而在部分新兴产业专业中,多数学校选取了沿海地区的优质企业,如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的大数据专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深圳。
(2)产教融合程度不深。尽管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趋势,但是当前部分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仅仅限于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合作程度需要进一步深入。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讲,主要为解决学生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的问题,对产教融合简单限定在就业,甚至是实习、见习的合作。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压力较大,更多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愿意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即便在国家政策倡导下,大多数合作也是浅尝辄止。在是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需要以设备、仪器,甚至是资金等形式保障学校有效的教学活动。但是这种投入所培养的人才并未完全为企业所用,企业更愿意通过招工,在企业内部进行“短平快”的自我培养来实现优秀人才为己所用。最后,从政府层面来讲,政府部门制定了产教融合的管理政策,希望产业与教育能够完美融合,但后期的行政力度不够,产教融合多口径的归属,造成管理的交叉区域无人问津。
(1)职业教育在教育整体的认可度较低。首先,受漫长的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的影响,我国自古就有职业的排序“士、农、工、商”等说法,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被称为“末民”普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更能够成为“士”。所以,较多的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未来能够进入高等院校读书,达到“学而优则仕”,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去读书[3]。其次,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造成了社会的认可度较低。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校园基础建设较弱,在不断扩招的情况下,表现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甚至有学生在报到的时候无奈的说出“这个大学还不如我的中学校园大、校园美”。总体而言,目前职业教育在当前社会和教育领域处于劣势地位。
(2)部分专业的认可度与产业集群规模不匹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职场在不断由管理者、劳动者“二元化”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过渡。现代职场结构工作岗位有“五领划分”;工作的追求决定了专业的选择,从当前常德市不同院校专业开设的情况来看,排在中高职业院校前几位的专业是学生及家长的心目中的“热门专业”。但“热门专业”并非与常德市主体产业布局相一致,热门也仅仅是目前形式的热门。回顾十年前智能手机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处在产业(专业)的“风口”[4],5年前新能源汽车及上下游产业链的电池、无人驾驶等,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有移动互联网时期相似[5]。现阶段根据常德市的产业规划,未来5年智能制造、烟草、生物医药、大健康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甚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中国进入老龄化阶段,保健医疗、老人服务与管理等家政类专业比将会成为新的“风口浪尖”,目前常德市仅有一所中专学校开设了老人服务与管理,这也说明该专业尚未得到社会的认可。
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优化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专业布局。当前常德市产业升级和不同产业的区域分布逐渐倒逼常德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优化。职业教育在进行专业调整的过程中,要立足但不仅限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增、改、撤”等方式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比如,常德市的经济发展的规划,对照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新开设对应四大千亿产业集群中烟草产业开设烟草栽培与加工;对应21产业链中常德酿酒开设酿酒工艺与技术、酿酒技术。随着“云物大智联”的发展,传统的会计专业在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修正为大数据与会计,这需要当前开设本专业的部分院校结合专业目录和岗位群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修正人才培养规格、重设专业课程、增补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等措施达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对于部分开设院校较多、对应产业集群较弱的专业,根据学校规划调整进行撤销,如石门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撤销计算机应用办好模具、数控专业逐渐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产业与教育融合。区域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调整)过程中,同步区域产业发展的规划和产业特色,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这要求每一所学校要和区域,特别区域龙头企业紧密合作,不断为企业解决生产问题提供技术支持,进而反推为学校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发展。
(2)生产车间(工作坊)与教学实训基地融合。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的形成需要依靠实践教学平台来实现。但目前职业院校教学实训场地、设施较为陈旧,实习操作内容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生产的要求。职业院校应积极联合区域工业园(主体产业)的领军企业,建立产业学院、园区学习中心,实现校企合作企业,满足学院学生培养,满足园区员工培训和学历提升;师生共同参与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工艺与产品研发,企业的生产与学生的教学实践共同同一设备,同一操作标准,为区域产业企业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生产大师与教学名师融合。师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职业教育要求师资具有“双师型”。职业院校可按照“产教融合”的要求将区域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一线能手引进校园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职教二十条”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改善两部分师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来改善师资队伍的来源、结构与素质[6]。
除此之外,产教融合还应该加强生产与教学融合、生产标准与教学标准融合、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融合、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融合、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等融合。
当前产教融合呈现出校热企冷的现状,根据对各省级人民政府网站检索发现:大部分省级人民政府均制定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其中湖南省人民政府2018年12月份颁布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8〕82号)》。但查询相关常德市尚没有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建议常德市综合教育部门、常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常德市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召开产教融合专题会议,出台《常德市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实施办法》《常德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办法》等政策文件,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政策,通过具体明确的制度保障,消除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顾虑,并以专项资金的形式弥补企业参与的经济损失,给予产教融合型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推进产教融合[6]。此外,常德市应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发展优势、科教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申报创建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同时鼓励各县级区域职业教育根据产业教育特色申报产教融合试点区县,从基层做大到高层做强、做精,推动常德市产业经济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