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 帆 李 娟
微格教学是师范类院校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课程之一。然而,生物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教学技能时在专业知识、技能训练、教学反思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微格教学训练中采用“五个环节”的训练方式帮助生物师范生提升微格教学训练效果。
为帮助师范生在微格教学中更好的提升教学技能,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师范生课程《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与测试》中进行了五个环节的尝试,分别为:课前分组、备课、训练、展示、评价。近年来,学院学生多次在省级以上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这得益于五个环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了不同的问题。
1963年,微格教学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伦(D.Allen)教授和其同事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1]。微格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课堂录制条件,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相对单一的教学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技能。
笔者查阅近些年有关微格教学研究的文献,将师范生进行微格训练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如下所示。
知识的储备程度决定着教师可供调用信息的多少,学科专业知识越扎实,运用起来就越灵活,新的想法越容易产生,教学创造力也就越强。对于即将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师范生来说,学科专业知识是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有效教学的保证。然而,由于师范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学生在微格教学模拟授课时存在理论知识讲授错误等问题。
学生在微格教学中进行“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技能时,对呈现形式和教育理论之间的平衡把控不到位。
学生在微格教学之前未进行过教学技能的训练,模拟授课的机会少,为了避免在小组成员面前“出丑”,一部分学生课前准备时不断地的选择、调整呈现方式,对所训练教学技能的内涵、要点等不做了解,对教学技能的组合、安排思考不够。学生对课堂教学呈现形式背后的教育理论思考不足,只是浅显的、机械地组织课堂,没有思考教材中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停留在感性层面。注重形式,对理论不进行深入了解,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导入与讲授内容联系不紧密,知识点讲授出错,所设置的课堂问题缺乏科学性等问题[2]。
学生在微格教学中要想实现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开展教学反思,即在“角色扮演”之后,根据自己的录像,结合指导教师和听课学员对自己的评价开展自我反思,修改教案,重新进行角色扮演。然而,由于微格教学课程设置少,大多师范院校每周仅一次课,学生的重心在下一教学技能的准备上,真正花时间进行教学反思的较少。
在学生进行课堂模拟授课之前,教师先介绍课程内容,包括微格教学的含义、特点、发展等方面;随后教师将训练要求告知学生,说明其余五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及要点;最后,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个小组6人左右,分配微格教室。教师对微格教学进行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微格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告知学生训练目的并强调训练要求,为学生指明训练方向,引导学生有序开展教学技能训练。异质小组内部的学生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有所区别,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异质小组,可以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有所差异,这样的分组方式也为之后的微格教学评价做铺垫。
学生进行模拟授课内容的备课,撰写教案并上交。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要求学生在备课时深入地理解教材,说明教案中的教学设计应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教案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技能、教具、板书等。
备课环节的内容由学生课下完成。模拟授课之前,学生根据所训练的教学技能自行选择初高中生物课程内容进行备课和撰写教案。除了常规的教案内容,要求学生注释所写教案中每一教学环节所使用的教学技能。该环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的空间,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教学形式的创新能力。
异质小组在各自独立的微格教室中进行训练,训练流程为:一人模拟授课,其余小组成员模拟课堂教学环境,听讲、计时并打分,展示完成后该同学先自行说明模拟讲授内容的设计思路并对其展示进行反思,随后其余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点评之后换下一位组员,直至所有小组成员均完成展示。教师在该环节的参与较新颖:教师去往哪间微格教室由小组邀请决定。到微格教室后,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训练流程并展开指导。训练环节中,若学生第一次模拟授课比较成功,可直接进行其他教学技能的训练。未达到要求的学生,经准备后再次模拟授课,并再次进行评价。
训练环节充分利用手机的便捷性:除了常规的课堂录制,在同学展示的时候,都要求另外的小组成员用该同学的手机进行课堂录制。手机对模拟授课的录制,使得学生可在课下的任意时间观看自身展示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课程开设不足而无法获得的信息反馈,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
相较于其他理论课程,微格教学的训练环节使得学生上讲台次数增多,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帮助其调整由“生”到“师”角色转变带来的讲台紧张情绪。
教师从训练环节所参与的小组中选择模拟授课优秀的同学在全班面前进行讲课,该同学模拟授课完成后分享其教学设计思路,其余同学观摩。该同学展示完成后,首先,组外同学点评;随后,同组学生就该同学训练环节及展示环节的模拟授课进行对比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点评完成后,学生回到各自的微格教室开始下一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师去往发出邀请的小组。
教师参与的灵活性是该环节的一大亮点。从微格教学开始到结束,教师能够到所有小组的微格教室,参与交流,切身实地的指导学生,体现出教师尊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选择训练时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展示,为班上同学提供学习的榜样;教师点评时,对展示同学的优点加以肯定、缺点进行指出,让其他同学认识到一节好的课堂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哪些错误是应该注意的,充分发挥教师的在微格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展示环节可以使全体学生在观摩评价中对照自身,共同进步。
微格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门课程,要想知道学生模拟教学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针对学生的模拟教学效果实施客观、准确的评价,良好的评价也是学生获得有效反馈的主要方式。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师范生培养非常重视评价:从备课环节一直到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评价贯穿整个微格教学。因此,笔者将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格教学的评价单独整理为一环节进行介绍。
(1)评价要求。评价就是要为师范生在微格教学训练时提供及时、准确的自我反馈,帮助他们较好地形成教学的基本能力。因此,评价环节要求指导教师和听课学生根据观察同学模拟授课的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树立其信心;又要指出学生的不足,帮助其改进[3]。
(2)组内评价。组内评价穿插于备课环节、训练环节、展示环节。
备课环节,小组需在组内所完成的教案中推荐优秀教案上交教师处进行打分。
训练环节的组内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自评、互评。在训练环节,教师首先同小组学生观看该组模拟授课同学展示;之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个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总结评价。
自评是由模拟授课同学对自身进行评价。在模拟授课结束之后,模拟授课同学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使用的教学技能向小组成员及老师进行介绍,分析所设定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成情况如何,反思自己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互评指小组成员对模拟授课同学的评价:在同学模拟授课结束后,小组成员1-2人客观地就其优点和不足展开分析。在同学进行模拟授课时,小组成员以微格教学评分表为依据,对该同学的模拟授课进行打分。评分表是专门为微格教学所设计的,有五项内容,每项2分,共10分,具体内容包括语言表达、板书书写、教案设计、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展示环节的组内评价体现在:教师从训练环节所选择的同学展示完成后,同组学生就该同学训练环节及展示环节的模拟授课进行对比点评。
组内评价的自评、互评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使试教者能正确估量自己的教学效果,这是由自己通过实践获得的感觉判断以及指导教师和同学们的评价中获得的。另一个是使参与的全体学生通过评价别人以及自己被其他同学、教师点评,学会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评和他评,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此外,通过观摩自己的模拟授课视频并参考技能培训的理论,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反馈中发现问题并修改教案。
(3)组间评价。组间评价在展示环节及末考中进行。教师从训练环节所参与的小组中选择模拟授课优秀的同学在全班面前进行讲课,该同学模拟授课完成后先进行教学设计分享、反思,随后,组外同学点评。
末考是针对未参与展示环节的学生的测评:在微格教学最后一次课,由教师及展示环节模拟授课的同学担任评委,其余学生进行模拟授课考试,考试时间限定为5分钟,末考成绩为各个评委所评分数综合后的平均分。
组间评价还可以由学生课下灵活开展:不同组的学生可以在课下自行组织交流各自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展示环节及末考所进行的组间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课程设置不足而导致的学生各组之间交流的缺失,使学生利用较少的时间,尽可能多地了解教学技巧,帮助学生统一认识、借鉴提高,更从容地应对接下来的教育实习。
(4)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引领整个微格教学。备课环节,教师对各组所推荐的教案进行打分评价。训练环节,由于微格教学时长有限,教师仅在小组成员全部训练完成之后再进行该组模拟授课的综合评价。展示环节,教师就组内组外同学对展示同学的模拟授课情况所提出的优缺点进行引导点评。此外,教师还参与学生末考成绩的评定。教师参与整个微格教学的评价,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的质量。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需要教师在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帮助中小学生成长。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的微格教学重视学生教育理论的学习;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教学技能提升;从各个角度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帮助学生达到训练目标;将学生异质分组,组织开展小组内部及小组间的评价,使学生交流增多,思想碰撞,帮助学生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