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婷,韩圣洁,张栋凯,庄乾达
(临沂大学农林科学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
高架桥的出现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部分高架桥的构建切割了城市的整个空间,破坏城市纹理和城市景观结构,干扰人们出行,同时造成噪音污染,这些高架桥的不利影响也阻碍了城市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1]。因此,如何拓展城市景观和道路沿线的高架桥空间,使其与周边城市景观协调融合,在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同时,保护甚至提升原有的街道景观,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临沂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区机动车及驾驶人数量急剧增加,现有交通基础设施与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紧迫。2014 年以来,临沂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完善路网结构,闭合内、中、外3 环,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如蒙山高架桥、蒙山北路高架、双岭高架桥、北京东路等。以临沂市双岭高架路桥为例,探讨当前高架路桥下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原则和策略,为城市高架路桥下空间利用和景观提升提供新思路。
双岭高架路作为临沂第2 条高架桥,是临沂市建设公共交通网络的重大项目之一。在临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显著的同时,城市高架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要素,而且作为临沂最重要城市景观,是人们感受城市发展和生态景观特征的重要元素,然而临沂高架路桥下的空间利用却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临沂双岭高架路的特殊地理位置,受城市景观或自身规模狭窄、高度不够等限制,导致桥下空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其次,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景观的变化导致城市空间的变化,高架桥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建筑物的拆除、道路的扩建、绿色资源的占用等,产生大量高架桥下的闲置空间[2]。另外,土地利用率低,临沂市双岭高架路桥桥下所有空间都被绿化。景观过于强调整齐划一、方便打理,但没有考虑到城市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城市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图1)。
图1 临沂市高架路桥下空间景观利用情况
高架桥桥下空间是一种新的地面空间,也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但临沂市双岭高架路桥下空间的设计,没有考虑其周围的环境融合,把其他空间要素独立在外[3]。如植物种类较少,植物配置模式较为单一,生态效益低下等。此外,由于高架桥空间本身光照条件不佳,管理维护不足,导致部分植物生长欠佳(如图2)。
图2 临沂市高架路桥下空间景观利用情况
临沂市双岭高架路桥,由于桥顶、栏杆、桥柱等结构,具有多个景观面。桥下景观大部分没有融入到周围景观中,植物绿化缺乏层次搭配,缺乏对地域风情的凸显。由于临沂市双岭高架路桥体量较大,与临沂市城市风貌貌不协调,文化脉络被切断。
图3 临沂市高架路桥下空间景观利用情况
为塑造景观优美生态高效的桥下空间,提出以下优化原则:
进行景观优化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指生态系统一直在变化的情况下仍能发挥其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坚持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这有助于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互利共生的关系,人类社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高架桥的出现,满足了现代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但同时城市硬质率变高,笔直的道路、粗壮的桥墩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因此,需要站在市民角度,促进高架路空间的高效利用[5]。
地域文化指的是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形成不同地理特征的文化集合,尤其是地理特征、历史条件等不同的文化次要特征。每个地区都通过其独特的文化艺术表现出地理景观、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地域文化不仅有利于引导该区域人们的价值观念,而且有利于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价值观念,除了受行为习惯、社会背景、教育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其生活的地理环境所传达的地域文化有关。高架桥这种相对巨大的体量、颜色单调灰沉的建筑,很难让人有一个美而舒适的感受。因此,如何发挥其展示城市个性与魅力的作用,使人们能够在心理上产生情感的共鸣至关重要[6]。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具有典型的“冬春旱、夏涝、晚秋旱”的特点。高架路桥下空间在此基础上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土壤、光照、降水等立地条件,植物种类选择要适宜气候的变化。
在植物配置上,需满足交通、生态、观赏的功能,并与临沂市双岭高架路桥道路两侧绿化相呼应,形成多层次的景观,如采用乔木+灌木+草类植物、大灌木+小灌木等植物配置形式,同时可搭配有色树种如金黄的银杏、火红的红枫等,丰富景观色彩[7]。但切忌出现密集乔木遮挡行车视线。最后可增加色彩艳丽的花卉,打造城市季相景观(如图4)。
图4 高架路桥下空间植物配置意向图[8-9]
规划要结合实际和居民的需求,制作更人性化的设计(如图5),桥下空间的利用不仅要规避原有弊端,还要发挥其地域特色以及自身优势,选取符合临沂高架桥下的空间利用方式[10]。如图6 所示,在居住密集区进行绿带设计,为居民提供休闲空间。
图5 高架路用地功能与桥下空间利用方式关系分析
图6 高架路桥下空间利用方式意向图[9]
3.3.1 桥底彩绘。城市风貌可以反映城市特征。因此,在设计之初,需要了解临沂市双岭高架路桥沿线的特点,善于提取特有的印象元素,充分尊重临沂当地特有的内涵和特质,进一步塑造临沂市双岭高架路桥下空间的城市特色,使地域文化得到延续和传承。例如,成都苏坡立交桥下,沿三环方向规划设计成川剧长廊,将川剧脸谱彩绘于高架桥下的桥柱上[11],给每一个经过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还打造出了一个色彩明快的川剧文化公园,打破了原本昏暗的环境,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心理美感[12],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地域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值得借鉴和参考。临沂市双岭高架路桥下空间的设计规划,可将临沂市特有的沂蒙红色革命精神、书画文化、兵法器设、传统文化,及其他地域文化等元素运用其中,打造有异域,有风格并与时代相结合的桥下空间文化走廊(如图7)。
图7 高架路桥下空间利用展示图[13-15]
3.3.2 景观灯带。近年来,人们对灯光的需求越来越大,灯光开始在恶劣的环境中出现,从中小城镇到大都市,产生了一系列光影秀、写实表演、艺术文化公园、特色小镇等。明亮的景观彩带,又称装饰灯,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灯饰,其所产生的效果往往将整体景观推向更深远的艺术氛围[16]。景观带除了具有更高的艺术视野外,还可以与历史文化环境相协调,各种人造景观灯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同时应用到道路上也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如图8)。当然,高空夜景不仅要考虑对驾驶员的影响,还要考虑夜景对城市的整体影响,其中照明系统不能影响行人和驾驶员的安全。夜景,按照安全的原则进行综合规划,与临沂夜景的特点相呼应。灯条的选择也应该以环境为导向,光照色彩和亮度等要与其他空间景观相协调,与整个城市空间的形成相适应,在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图8 高架路桥下景观灯带意向图[15,17]
通过调查临沂双岭高架路的桥下空间景观现状,发现其存在空间利用不充分、缺乏整体性和特色性等问题,从环境可持续、为民服务、地域文化3 个方面提出空间景观优化的原则,对临沂市高架路桥下植物选择与配置提高方案,以促进区域生态稳定;从周边用地需求提供不同的空间利用方式;运用桥底彩绘和灯带塑造特色城市风貌。以此为城市高架路桥下空间的利用与景观塑造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