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星月,赵鹤雅,夏 天,洪 丽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校园景观承载着学校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而植物景观色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高校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寒地高校因地处季风气候,在选择植物时大多从植物的生存角度考虑,导致其校园植物种类少、色彩单一、缺乏特色等问题[1-2]。本研究总结国内外高校校园色彩景观的发展动态,分析国内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景观色彩量化HSB 分析方法,对寒地高校东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色彩进行量化分析,旨在为寒地高校植物四季色彩规划和设计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国外景观色彩研究起始于19 世纪,先后经历了意大利全城色彩规划、法国色彩概念的提出、日本色彩相关机构的建立与法律法规的制定等一系列发展[3-4]。目前,色彩理论方面的研究大多以人的情绪感受和审美角度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将色彩组合关系应用于植物景观设计当中,在达到良好植物景观色彩效果的同时,也对使用人群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S′ergio M.C.Nascimento 等[4]以大众对景观环境色彩的组合偏好为主题,通过对调查对象实验数据的整合分析,为后续景观色彩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国内植物景观色彩研究理论较为广泛,大多探讨色彩与心理的关系或特定植物的色彩量化研究与公众审美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张蕾等[5]以景观环境色彩构成及相关问题为出发点,从量化分析界定入手,在宏观层面对量化方法和相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基本理论框架;张元康等[6]以贵阳市为例,通过分析固定植物的色彩三要素变化情况、色彩构成以及色相组成,探究了植物叶色构成与大众审美的相关性;史可等[7]对哈尔滨城市公园植物色彩特征进行量化提取,并探讨了植物色彩因子与使用人群审美标准之间的关系,为植物色彩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自2010 年起,国内的景观色彩研究视角从单纯的自然景观色彩逐渐转向人的色彩感知,并针对特定区域性景观进行色彩研究。比如,何文彬[8]以景观环境中的色彩应用原则为主题,研究如何在景观环境中更好地进行色彩调性(暖色调、冷色调)以及色彩关系(对比色、同类色)的实际应用;成玉宁等[9]曾以南京中山陵园中轴线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景观环境色彩进行分析,基于色彩量化技术对景观环境色彩优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张小晶等[10]运用无人机影像技术,基于HSV 色彩模式对四川米亚罗景区中植物景观林进行跟踪拍摄,对其色彩属性现状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为彩叶林色彩配置提供了理论参考;冼丽铧等[11]以无人机航拍摄影技术为基础,运用美景度评判法,对华南农业大学植物景观色彩进行调查评价,提出植物色彩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与美景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目前,国外相关研究大多仍以人对自然色彩的感知为主要研究方向。Chris Neale 等[12]为了探究景观空间色彩对使用者心理及生理上的影响,通过收集英、美两国的参与者游览彩色静态花园的生理数值进行分析,探索人体对植物色彩的反应存在地域差异,但此项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索,以便优化相关景观设计的颜色选择。
对高校景观色彩研究领域而言,现有文献大多以植物景观色彩与学生群体心理感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调查基础与出发点,主要运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景观环境进行量化分析,探索色彩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比如,Faris Ataallah Matloob 等[13]以伊拉克大学为例,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校园景观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为可持续性校园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Julia Foellmer 等[14]以德国波恩大学为例,采用量化的方法探讨了景观绿色空间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关系,同样为健康校园规划提供理论指导;Karen B Schloss 等[15]于2011 年以生态效价理论(EVT)假设为基础,对伯克利和斯坦福两所大学的学生进行实验调查研究,探索景观环境色彩与人的情感反应之间的联系。国内许多研究也是以大学校园为例,探索植物色彩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16-18]。
申世广等[19]对历年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认为我国植物色彩景观在取色分类、质量评价、设计实践以及景观心理、生理、社会意义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成果,但仍存在方法未达成共识、研究领域不够广泛、景观评价与实践相脱节、调查人群样本较少等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多数高等院校校园景观色彩存在不协调、新旧建筑景观色彩对话缺失、色彩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20]。校园建筑色彩和形式单调,缺少创意性、可识别性,容易使人产生视觉、心理疲惫,建筑以灰白色、咖色为主,且与植物环境不能很好地融合。
大多数校园建筑闭合性强,建筑彼此间没有联合,活动空间较少,导致空间呆板、缺乏活力,校园植物景观色彩单调,缺乏地方特色,无法高度满足学生对于不同区域植物色彩的需求。
东北农业大学地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创建于1948 年,总用地面积为197.34hm2,是具有寒地城市气候特点的高校,冬长夏短。学校东侧邻靠信义村,西侧为哈尔滨东线,北临长江路,南侧是木材东街,校园整体南北纵向展开。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调查校园内的植物景观分布,并对重点区域内植物色彩进行量化分析,旨在为今后校园绿化和景观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图1 问卷调查分析图
以东北农业大学师生为调查对象,进行校园色彩相关调查。内容包括人群对植物种类的喜好、印象植物色彩、季相色彩偏好等,发出问卷400 份,共收取有效问卷321 份。从调查结果可知,64.36%调查人群认为东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数量多且种类丰富(植物种类印象),58.42%认为校园植物色彩配置较为合理(植物色彩搭配合理度),但仅有4.95%调查人群偏好为校园冬季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季节偏好),由此可知,东北农业大学植物景观的冬季可观性较低,冬季植物吸引力较弱,需要形成独具寒地特色的植物景观;43.56%调查人群偏好绿色植物(植物色彩偏好),可见常绿树种在寒地校园植物景观中的重要地位。问卷调查结果为东北农业大学实地取样提供了依据。
前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生最喜爱的植物色彩搭配区域位于校史馆、北门绿地、东侧主路沿线、梦想小镇、后稷园、主楼门前、音乐厅、马家花园等地。因此,结合现场调研确定8 个典型区域,并进行植物丰富度调查,绘制出典型区域采用点分布图(图2)。
图2 东北农业大学植物色彩采样区、点分布图(作者自绘)
现场调研结果表明,东北农业大学校园重点区域常绿乔木主要有杉松、红皮云杉、黑皮油松、樟子松、桧柏、杜松、东北红豆杉;落叶乔木主要有兴安落叶松、银中杨、旱柳、绦柳、胡桃楸、白桦、蒙古栎、榆树、山楂、百花山花楸、山丁子、王族海棠、紫叶李、东北杏、稠李、桃叶卫矛、茶条槭、色木槭、辽椴、暴马丁香、紫丁香、梓树等;灌木主要有沙地柏、铺地柏、大叶小檗、细叶小檗、东北山梅花、珍珠绣线菊、华北绣线菊、东北珍珠梅、玫瑰、黄刺玫、榆叶梅、毛樱桃、树锦鸡儿、红瑞木、东北连翘、朝鲜丁香、小叶丁香、水蜡、金银忍冬、天目琼花、木绣球;草坪及地被主要有黑麦草、剪股颖、白三叶、高羊茅;藤本植物主要有刺叶南蛇藤、五叶地锦、山葡萄等。校园采样点典型区域植物种类如表1 所示。
表1 东北农业大学典型区域采样点植物调查表
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色彩区域选取46 个取样点,于晴天9:00-10:00 之间采样拍摄,分别进行四季的色彩量化分析。根据色彩体系中HSB 色彩组成三要素,结合Photoshop 等分析软件进行数字化分析和记录。结果表明,东北农业大学植物色彩整体上以绿色为主,辅以红、黄色,春夏秋三季色彩丰富以观花观果观叶为主,冬季色彩单调以观干为主。
东北农业大学春季各区域色彩主要为青绿色、深绿色,色彩量化数值H 位于60~120 之间居多,主要分布在成栋广场区、南区教学区、生活区及体育场区域,植物色彩丰富的区域有北区生活区及后稷园区域,除绿色植物外,H 值接近0 或360 树种呈现红色、红紫色,该季节主要是观叶,部分植物可观花(图3)。
图3 校园植物春季色彩量化分析
夏季色彩呈现亮绿色,以紫色、红色点缀其间;亮绿色H 数值位于70~100,主要分布于成栋广场区、南区体育场及南区生活区;红色、紫色主要在北区生活区、后稷园区域、南区教学区呈现,红色色彩值H 位于0~20,紫色色彩值H 在300 左右,景观效果以观花、观果为主,色彩丰富,形成具有活力的植物景观(图4)。
图4 校园植物夏季色彩量化分析
秋季色彩以深色为主,落叶植物多为黄色、红黄色,色彩量化值H 位于0~60 之间,后稷园区域及北区生活区此色彩居多,常绿树呈深绿色,色彩值H 多位于50~100(图5)。
图5 校园植物秋季色彩量化分析
冬季落叶树叶片脱落,部分枝干具有观赏价值,成栋广场区、南区体育场及后稷园区域由于常绿树数量较少,整体呈现深褐色,色彩值H 接近0 或360,色彩亮度、饱和度均较低;南区教学区、南区生活区2 个区域常绿树数量较多,整体呈深绿色,色彩值H 位于60~100,能够与冰雪形成独特的寒地景观,冬季景观较丰富,但校园北区常绿树树种较少,冬季景观单调(图6)。
图6 校园植物植物冬季色彩量化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及重点区域植物色彩景观数据量化分析可知,寒地高校常绿植物资源不足,难以形成独特的冬季景观,无法满足师生观赏需求,且寒地高校植物色彩季节性差异大,容易使人产生心理落差。因此,在寒地城市高校植物景观设计时,可选用春季较早开花的花木品种,如迎春花、桃树、杏树、梨树等,满足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与渴求,让人们尽早感受到春的气息;夏天高大的树木提供树荫;秋景设计可用菊花、枫树等,展现植物的丰富色彩;冬景多设计杉松等常绿树种,在色彩较单调的区域增加山丁子、王族海棠等色彩鲜明的彩叶树种,激发校园空间的活力。此外,增添树干优美的观干类落叶树种,缩小校园植物色彩丰富度的季节性差异,融合冰雪环境丰富冬季植物色彩,充分考虑植物景观对于校园环境和师生心理的影响,创造出一个美丽、符合功能需求的寒地校园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