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东,李旭东,方爱仙,陈利群,蒋宁峙,柴林巧,牧佑志
(杭州市拱墅区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 310004)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累及关节的慢性致残性疾病,通常有软骨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甚至致残[1]。20%~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KOA,而且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其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2]。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刃针结合温针灸治疗KOA获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8月-2022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KOA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9例,女21例;年龄45~72岁,平均(59.13±6.39)岁。治疗组,男6例,女24例;年龄52~73岁,平均(60.66±5.6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发布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版)膝OA标准[3]制定;2)年龄45~75岁;3)未受过任何治疗1个月以上;4)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膝手术史者;2)膝部扭挫伤或外伤者;3)严重心脑肺肝肾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及无法配合者;4)其他疾病引起的膝部疼痛者;5)严重出血倾向患者;6)患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骨髓炎等疾病者。剔除标准:1)试验进程中发现不符入选标准者;2)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需停止治疗;3)依从性差,无法坚持治疗;4)主动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 随机分2组:对照组取穴内膝眼、犊鼻、血海、梁丘、阳陵泉、足三里、风市予电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定位、针刺角度及深度参考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4]中的相关操作。进针穴位局部皮肤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0 mm×40 mm)进行针刺,上述腧穴行提插、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行针约10 s,以有酸胀感为度。得气后,选取2组穴位连接电极,1组取犊鼻、内膝眼,另1组取血海、梁丘,连接HANS-200A穴位神经刺激仪(南京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调整疏密波频率为2/100 Hz,强度以患者有轻微感觉为度。每次约30 min,每2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组予刃针结合温针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术者通过点、按、寻、摸等手法在膝关节周围寻找有效点,即医者觉指下有异样感、肌张力高处、结节状物、条索状物或患者自觉酸、胀、痛明显处。取2~3个有效点,严格消毒,选取一次性无菌刃针(0.40 mm×40 mm),刀刃方向与肌纤维走向平行,垂直进针,快速浅刺至皮下筋膜层,刺破筋膜,快速出针,无菌棉球按压片刻,再次严格消毒。余腧穴取穴、针刺操作、补泻手法同对照组。将艾条制成长20 mm、直径18 mm的艾段,得气后,将艾段套在针柄末端点燃施行温针灸,针身处用硬纸板隔垫防止艾灰掉落烫伤皮肤,热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每穴灸1壮。每次约30 min,治疗间隔、疗程同对照组。治疗期间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避免负重活动及剧烈运动。
1.4 观察指标 1)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5]KOA的有关标准。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恢复正常功能活动;好转:疼痛、肿胀、关节活动改善;未愈:疼痛及肿胀基本没有变化。2)采用Lequene&Mery严重度指数[6],对受试者疼痛程度、行走距离、日常生活能力等几个维度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情况可分为轻(1~4分)、中(5~7分)、严重(8~10分)、非常严重(11~13分)、极其严重(14分以上)功能障碍。患者根据自身情况独立完成该项目评价,选出最符合的答案,分值相加得出总分,评判该患者的严重程度。3)选用GE LOGIQ E9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选择7.5~15 MHZ,由专业指定人员进行测量。测量时患者取仰卧位,屈膝30°~45°,充分暴露后在患膝表面涂抹耦合剂,自髌骨上方开始,纵向、横向探测,确定滑膜、积液的最佳测量点,测量关节滑膜厚度及髌上囊积液深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n =30) 例
2.2 2组治疗前后Lequene&Mery严重度指数评分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Lequene&Mery严重度指数评分(,n =30)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Lequene&Mery严重度指数评分(,n =3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滑膜厚度及髌上囊积液深度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滑膜厚度及髌上囊积液深度(,n =30) mm
表3 治疗前后滑膜厚度及髌上囊积液深度(,n =30) mm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KOA归属于中医学的“痹症”范畴,风、寒、湿三邪夹杂齐至则瘀滞脉络而成痹;亦有湿邪久留化热,损耗阴液而发病;此外,部分膝部劳损或外伤未愈者,亦可日久气血痹阻而发病[7]。
其中电针治疗能够减少机体炎性因子产生,达到缓解关节损伤的作用,此外还可促进机体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分泌、抑制细胞信号的传导而起到止痛的效果[8]。但电针在治疗KOA方面相较于温针灸疗效略低[9]。中医KOA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痹阻于筋骨,气血凝滞,瘀滞不通,留于关节,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故治宜温经散寒,行气活血,除痹止痛[10]。因此,温针灸治疗可起到较好的效果,治疗中取内膝眼可行气止痛,血海补益精血,梁丘通经止痛,阳陵泉活血通络、舒筋壮骨,足三里补血益气。配合艾条的温热作用,促进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速炎症的消散,缓解疼痛,起到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效。结合刃针治疗有效点,通过刺破筋膜,松解局部肌肉紧张度,改善微循环,使气血条畅,濡润滋养膝部筋骨,利于滑膜修复以及积液吸收。
综上所述,在KOA的保守治疗上,应用刃针结合温针灸的方法,对于改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减少滑膜厚度及髌上囊积液深度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