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2023-01-26 10:09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艺术

张 晶

(苏州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艺术教育具有道德塑造、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的价值,为课程思政落实到艺术教育体系提供支撑。依据艺术教育内涵,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素材,实现两者教育的融合,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与实践的需要。因此,在高校教育实施中,要树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依据艺术教育特性,重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构建融合教育体系,发挥融合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优秀道德品质与艺术素养,从而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联

(一)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

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通过艺术知识、艺术实践的融合形式,向大学生传达艺术信息,使大学生获取艺术、思考艺术、探究艺术,促进知识的内化,转变成为发现美、欣赏美、探究美的一种能力,从而达到艺术教育实践优质性。艺术教育可丰富人的情感、思想,其包含的艺术信息,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自觉去体验美、创造美,生成新的艺术信息。艺术教育推动人的情感,给予人情感多元滋养与净化,使人向更为理想的方向发展,从而呈现高大的精神境界。总之,艺术教育在人的情感、思想、心理层面中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思政教育同样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蕴含的思想、内容、理论信息多元,包含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等,以及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如道德观念、爱国主义情怀、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要贯彻落实到大学生发展全过程,为大学生成长、发展、进步带来思想、情感、心理等层面的教育。在思政教育中,以新的价值观念为导向,培养大学生成为“四有”青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总之,思政教育可帮助大学生进步与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认知、政治信念,使其成为优秀的青年。

(二)两者教育目标契合

艺术教育是高校美育实践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作为美育教育的核心,通过艺术的呈现形式,带动个体的情感,实现以情动感,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的思想境界高尚。在艺术教育中其目标追求为艺术、道德、审美,通过艺术的教育路径引领人了解、认知美,使人得到情感、思想的升华。而思政教育以思想政治学为导向,教育目标也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思政素养,促进大学生对我党思想、国情了解,以此投身于祖国建设与发展中。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与育人目标的契合度,可为两者融合提供支撑,实现内容、目标、模式的有机融合,协同开展育人机制,从而使大学生在同一教育体系中获取两方面的教育内容。例如,在思政教育中获取艺术教育信息,在艺术教育中获取思政教育信息,实现两者的互动与互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

(三)两者教育具有互补性

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同为两个教育体系,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而促进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可实现两者教育的互补机制,从而增强两者教育成果的同时,也提升融合教育实践的水平。首先,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容互补。艺术教育内容偏向于趣味性,而思政教育内容偏向于理论性,两者的融合,可减缓思政教育的理论性,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减缓艺术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增强艺术教育的理论性,从而提升两者教育实践的成果。其次,艺术教育的形式与思政教育的形式之间互动。思政教育强调理论的灌输与传递,艺术教育重视艺术创造及实践,在两者的教育融合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为大学生提供思政理论与实践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平台,创新以往教育的方法,开展理实一体化的融合教育活动模式。最后,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实现两者教育结构的互补,完善两者教育结构体系,构建融合的教育结构模式,从而达到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教育的实践优质性[1]。

二、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落实美育教育

素质教育理念下,美育的重要性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及家长认识到美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在校园活动中开展多元美育活动,以此增强大学生美育素养。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以提升大学生认知美、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为导向,不断增强大学生道德品质与艺术素养,让大学生将美育落实到生活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思政教育的广泛力度为基点,拓宽艺术教育范围,提升大学生思想认知,使其更好地接受、理解美。可以说,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高校落实美育的需要,增强高校美育能力,从而使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获取较多的美学信息。

(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

从当前大学生个体与群体发展现状来看,网络技术的盛行,拓宽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友的渠道。但网络平台信息资源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为大学生思维观念带来负面影响。例如:一些低俗、恶劣的信息,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高、明辨是非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侵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以课程思政为导向,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教育载体,加强大学生艺术与思政融合教育,陶冶大学生情操,引领大学生认知美,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使大学生规范上网,正确运用网络信息,也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实践助力[2]。

三、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困境

(一)教育观念落后

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以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等先进教育思想为支撑,实现两者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的有机融合,从而开展融合的教育实践工作模式。但从当前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具体实践现状来看,存在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衔接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教育观念的陈旧,使部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融合教育实践力度不足。例如:思政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艺术教育信息融入力度不足,两者缺乏衔接性,影响融合教育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同为高校重要教育内容,两者的实施呈现“各自为营”的特性,缺乏有机融合,阻碍了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实施。

(二)教育模式单一

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教学方法是重要的要素。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可提升融合的教育实施成果。反之,如果融合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大学生对融合教育实践力度与参与积极性不高。但从当前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现状来看,存在教学方法固化的问题,部分教师惯于运用灌输教学方法传达融合信息,融合教学模式单一,使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及艺术教育学习积极性都不高。

四、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路径

(一)树立新教育观念

在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中,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可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提升融合后的教育质量。同时,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也增强教师与大学生对融合教育的认知,以新的教育观念为基点,协同开展融合后的教育活动,为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良好融合提供支撑。首先,加强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研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差异性,以此立足于教育层面,助推教育内容、方法的融合,实现两者互动与互补,从而建设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体系。其次,树立理实一体化教育观念,引领教师与大学生认识融合教育实践的价值,使其对融合教育具有新的认知,以此积极主动融入融合教育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只有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才能够使大学生在理论获取层面掌握艺术与思政的理论信息。通过教师为大学生提供的实践教学,大学生思考、探究、实践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实践成果。理实一体化融合教学实践模式,较为符合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对理论内化的同时,也实践理论,从而增强大学生综合素养。最后,在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中,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以课程思政内涵为导向,开展艺术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立足于艺术教育体系,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与艺术内容融合,一同呈现给大学生,使大学生获取多元艺术课程思政内容,增强艺术教育的人文性,从而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同时,在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中,树立整体化教学理念是必要的,既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也做到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结构模式的衔接,更做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从多维度提升融合教育的成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助力[3]。

(二)完善融合教育机制

在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中,应完善融合后的教育机制,以此为基点,为融合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保障。首先,根据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具体模式,构建融合后的课程教育机制,以大思政教育观念为导向,促进课程教育机制的实施,实现艺术教育体系的重塑,提升融合教育效果。其次,重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评价机制的构建。根据大学生融合教育学习实际情况,构建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考核的具体信息。例如:根据融合的教育目标,明确考核指标,以此使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进行考核,检验其融合教育学习与实践情况。同时,评价机制的构建应凸显针对性,做到与大学生实践发展相适应,增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能力,使大学生以融合教育获取较多的艺术理论与思政理论信息,在思想层面中丰富的同时,可在具体实践输出中运用这些理论,从而增强大学生艺术实践及思政实践的融合能力。最后,构建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监督管理机制。依托于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融合教育监督管理机制,构建信息的反馈平台,使大学生通过留言、反馈信息、在线进行融合信息等模式,系统记录大学生学习信息。教师运用这些信息对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学生学情,从而增强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监督管理成果,也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线上学习针对性提供保障[4]。

(三)丰富融合教育内容

在高校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实践中,应丰富教育内容,既挖掘思政教育中的艺术信息,也立足于艺术教育层面挖掘其中的思政信息,并在此教育阶段融入大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学科及信息内容。诸如文化信息、美学信息、生活信息,等等。首先,文化信息。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挖掘其中的艺术及思政素材,将这些素材进行整合,分别从艺术视角及思政学视角探究文化信息,使大学生从中获取艺术与思政内容,深化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尤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视域下,以文化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知,从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达到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的有效性模式。其次,重视美学信息的融入。以美学教育观念为导向,以艺术视角层面,为大学生开展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活动,使大学生既获取美学信息,也实践美学信息,增强大学生艺术综合素养。最后,生活信息。立足于生活挖掘其中的艺术及思政素材,从而增强大学生艺术及思政信息的生活化实践能力。

(四)创新融合教育方法

在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中,创新融合教育的方法是必要的。教师应根据融合教育的实践特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大学生提供融合教育的平台,从而促进大学生对融合教育的认知与实践。例如:运用翻转课堂教学,依托于网络平台,开展网络与线下融合的教学活动。在网络平台中提供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理论信息,让大学生自主学习这些内容,并开展网络讨论活动,包含音乐艺术赏析。教师引领大学生探究、欣赏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使大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之后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引领大学生在线下进行音乐作品创造、歌唱。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践行音乐艺术的实践,从而满足大学生对艺术多元的追求与学习需求。创新融合教育实践的模式与方法,延伸融合教育实施的载体,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增强高校融合教育实践的成果。此外,从大学生获取理论的思维层面分析,固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影响大学生对知识理论的认知与思考;而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模式,大学生是认可的,并积极主动融到其中,进行思维的创造与探究。基于此,在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中,将互动思维融入其中,通过互动、实践,深入理解与掌握融合教育内容,促进学生思维融合教育内容,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高校融合的实践成果[5]。

五、结语

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依据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促进两者教育机制的融合,并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构建融合教育体系、丰富融合教育内容、延伸融合教育载体、创新融合教育方法及提升教师融合教育能力的维度,构建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教育体系,提升融合教育实践优质性,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彰显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的价值。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艺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