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文洋
现代性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难以预期的不确定性风险。本文以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存在的现实困境为出发点,探讨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困境的成因,期望能够在面对外部不确定性风险的背景下就如何重塑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做出进一步探讨。
在维护高校安全稳定背景下,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着群体内部心理健康风险突出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交织并存的复杂现实,这种内外交织的现实状况使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
第一,对于回国留学生而言,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尚未形成持续有效的心理健康监测和疏导。自2020年以来多数留学生回国并在自己的国家进行线上学习。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留学生只能通过网络平台与任课教师、辅导员取得联系。在此期间,线上互动方式发挥了联结师生、传递信息、完成学业等功能。与此同时,时空的阻隔使居家留学生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一方面,留学生难以同老师、同学们进行及时有效的线下互动,产生了空间区隔,滋生了孤独感;另一方面,长期的线上学习使留学生担忧线上上课的方式能否达到线下上课的效果,因而产生了焦虑感。特别对于一年级新生而言,大学生活伊始就进行居家线上学习会加重留学生对陌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以及未来图景不确定性的焦虑感。从高校心理工作角度来看,只能通过线上的方式对回国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专题讲座,囿于语言障碍、网络通信和时空区隔等因素限制,心理辅导只能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对留学生的心理困境进行纾解,辅导方式单一,互动效果有限。同时,受时空局限学校难以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回访和监测,线上心理健康工作难以维系。
第二,对于在校留学生而言,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尚未形成应对突发性风险事件的有效覆盖和工作质量提升。近几年特殊时期,流动性的减弱导致的社会区隔成为普遍现象。对在校留学生而言,基于对个人安全的考量,留学生暂时封闭在校园内,无法流动至校园外,囿于客观因素限制暂时难以回国,导致在校留学生产生思乡情结,甚至个别出现孤独感、内心不安的情况。虽然学校针对留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测评和校园活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留学生的在校生活,减缓了留学生的孤独感。但是上述活动却难以从根本上消解留学生的思乡情结和难以流动带来的孤独感。另外,心理健康工作还要平衡常规性心理工作与突发性、应急性等非常规工作之间的安排。因此,对于在校生心理健康工作而言,如何在日常心理健康工作中嵌入留学生所急、所需是当前在校生心理工作的重点。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着在校生与回国生双重工作内容和双重重心,不仅要关注在校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质量提升,还要关注回国居家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只有在双重模式下,才能够织密、织牢留学生心理安全网络,筑牢高校学生心理安全防控体系。
弄清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困境,就要对当前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形成相对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造成当前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常规性工作与非常规性工作间的异步以及在场与缺场互动割裂造成的。
第一,在场与缺场互动的割裂。近几年,回国留学生只能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线上方式与老师互动、沟通。当回国学生接受心理健康培训和辅导缺乏面对面在场互动成为阻碍留学生有效地接受心理辅导障碍之一。特别是一些留学生需要与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深度沟通、一对一指导和特定的环境布局,缺场的互动无法弥补在场互动的有效性、及时性和深度的感官互动。因此,针对多数回国留学生群体,缺场的互动尚不能弥补受空间限制的在场互动的效果,多数情况下线上开展的心理辅导只能开展初步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建议,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环节就很难开展。
第二,常规性工作与非常规性工作间的异步。当前,高校心理健康常规性工作包括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筛查,常规性心理辅导和讲座。非常规性工作包含应对突发性、风险性事件能否有效的针对突发风险和应急事件对主体造成的心理障碍或者心理创伤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处于风险社会的人经常会滋生不安、焦虑、抑郁甚至更为严重的心理状况。调研中发现,高校常规的心理辅导工作依旧按照既定要求、程序开展。然而,针对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可能会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尚未能够形成预判和评估,以及针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有关心理健康宣讲活动。因此,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工作之间的异步是导致当前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出现的原因之一。
重塑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既是高校迈向建设一流大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过好大学生活的美好愿景。因此,需要从根本上破除线上线下二元对立的结构,通过多方参与、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方式重塑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首先,要重塑心理健康工作体系,需要从根本上破除线上线下,在场缺场分割的二元对立格局,通过家校联动的方式,将留学生家长、留学生本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纳入心理健康工作,打造多方参与、相互联动、多元融合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留学生的家长是居家留学生接触最多的主体,而辅导员则是在校留学生接触最多的主体,这两类主体理应发挥“前哨”作用,为发现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挥前锋作用,而由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则是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有利保障。因此,在多方参与和多元联动的格局下打造前哨+日常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其次,要重塑心理健康工作体系,需要在常规性工作与非常规性工作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和优势互补的格局。高校常规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筛查性的作用,它能够为了解留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和一般特征发挥基础作用,是心理健康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与此同时,在应对外界突发风险事件影响时,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也要形成应急响应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能够对特殊情况和特定事件的影响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应对办法,能够第一时间形成将常规工作转换为非常规工作的能力,充分发挥非常规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精准性的优势互补。基于此,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能够在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中形成常规和非常规工作同步发展的能力。
笔者就风险社会背景下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造成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困境是常规性工作与非常规性工作之间的异步以及在场互动与缺场互动的割裂。在此基础上,笔者从构建一个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的优势互补格局出发,通过家校联动,常规性与非常规性工作之间的有机协调重塑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笔者关于“高校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的构建以及何以重塑心理健康工作体系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风险社会中重塑留学生心理健康体系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