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兴
(江苏省连云港市欢墩中学 222133)
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在现代化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学习任务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的作用较之以前少了很多,几乎都是以辅助的形式帮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得以随心所欲去探索.而在实际探索的途中,学生会对知识产生自己的认知,让他们明白实际与理论的差距.在物理课程中,学生在途中很容易会出现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规范学生探索的范围.学生在正确问题的驱动下,能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还能够增强自身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往往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或者是分不清学习目标的情况.而教师利用问题驱动法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改变这种局面,使学生在合理问题的驱动下科学探索知识,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得到发展.总的来说,问题驱动法就是把授课的内容利用设置问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并让他们在分析、探究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掌握学习内容和重难知识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推动他们的智力发展.可见,问题驱动法在初中物理教学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初中生进行探究物理知识,使其自主提出物理问题,并加以解答.或者由教师设置问题,以及带领他们进行问题解答,从而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与答题技能.问题驱动法能够为初中生提供较好的探究、互动、发展以及合作的学习平台,最终让他们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物理学习的快乐,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问题驱动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能够充分突破以往的灌输式授课模式,重点体现出初中生在物理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在过去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而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转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使用问题驱动法,有助于引发学生对课程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程讲解中,从而营造了一个高效的物理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效.最后,问题驱动法还有助于提高初中阶段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得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授课任务.
应用问题驱动法进行教学,其核心是“驱动”两个字,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物理探索变得主动.因此,在导学阶段中,教师要设计有趣味的问题,迎合学生的喜好,以足够有趣的问题引起他们探索知识的动力,从而发挥问题驱动法的作用,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就充满动力.学生在探索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提前了解这部分要学习的知识,这对正式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在教学“声音是什么”时,教师可以在导学阶段设计趣味问题,使学生在初始阶段就对物理知识充满兴趣.在课程开始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音,录音中包含各种各样的声音.新奇的教学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致,也增加了课程中的趣味性.在录音放完之后,我询问学生:“大家从录音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呢?”学生纷纷回答:有雨声、鸟叫声、狮吼声等.我接着向学生提问:“声音是什么?”学生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随后,我指导他们探索教材以找出答案,使学生从中找到问题的解释.由于在开始教学之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录音,使得问题变得更加有趣,在问题驱动下,学生主动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热情持续增高.不少学生都在踊跃分析,获得了正确答案.这样,通过在导学阶段改变问题的形式,显示出了问题驱动法的作用,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到物理课程中,这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教师想要在实际教学中体现问题驱动法的价值,就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环节中,而问题的形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鉴于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们从多样化的方向去解答.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白解决一件事情,并不是只有一个办法,采用不同的办法,得到的结果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不少学生的思维比较死板,他们习惯于用单一的想法去看待问题,使得开放性问题的效果无法全部发挥,这也就使其失去了价值.为了扭转这种情形,教师必须在教学环节中合理设计,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促使学生思维得到扩散,引导学生从多样化的方向去理解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教师要在实际环节中设计开放性问题,指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和探索.在物理课程中,我先与学生共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完成教学之后,我给学生提出问题:想要使凸透镜的成像为倒立的影像,可以有几种办法?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开发性的问题,也使得学生有了更多探索的机会,使学生不再用单一的想法去看待问题.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去思考,找出了使成像为倒立的图像的方法.不过,在课程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只研究出一种方法.对这部分学生,我悉心辅导,让他们明白有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止一个,发散了他们的思维.这样,通过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改变了以往的思考习惯,使他们善于运用知识去发现更多的可能,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不少教师也应用了问题驱动法,他们设计了问题之后,也设计了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学生的完成情况也令人满意.但学生的思维还是没有得到启发,他们分析事情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经过分析之后,教师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设计的问题不够灵活,还是停留在“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的问题层面上,使得学生的思维无法获得锻炼.对此,在现代化的物理课程中,教师要以先进的视角,组织灵活的问题,对问题的形式进行多样变化,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不同的目光去看待和分析问题,以此使得学生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宇宙探秘”时,教师要设计灵活的问题,大胆创新问题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在形式多样的问题中得到发散.在物理课程中,我询问学生:“大家对宇宙有什么了解吗?”一个学生说:“我们的宇宙在不断扩张.”另一个学生说:“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行星.”还有学生说:“我们所处的星系有八大行星.”我接着说:“看来大家对宇宙也是有一定了解的,那么大家知道太阳系中的行星是如何运动的吗?请大家来探索一下吧.”学生开始积极探索,并围绕这部分的知识合作交流,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在一步步的分析中,部分人建议可以建设太阳系的运行模型,分别有几个学生代表相应地行星进行运动,他们在探索中,不断加入新的想法和观点,最终明白了八大行星是以螺旋式前进的方式绕着太阳运转的.这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往后的探索中不断创新.这样,通过在课程中灵活设计问题,启发学生从多样化的方向去创新,让他们利用已知的条件,不断变化看待问题的目光,以此得到了最为准确的答案,也有效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多数情形下,在课程完结之后,教师都要设计课后作业.但这些作业都是简单的重复练习,学生在其中得到的提升很少,感受到的乐趣更少,这也是使得学生困惑的因由之一.如果此情形没有被及时处理的话,会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恐惧情绪,甚至出现不愿意参加物理课程的情形.所以,教师要在课程结束之后,设计与实际相关的例题,引导他们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去理解自己周围的实际情形,这样能够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发展他们的思考力,使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要在课后设计与实际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根据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去理解自己周围的实际情形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关于摩擦力的内容.为了深化他们的认知,也为了让他们对知识有更宽泛的认知,我给他们设计了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果我们周围失去了摩擦力可能出现什么现象?这个问题需要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并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去大胆想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他们的思维,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关键性,也能够增强他们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通过在课后设计与生活相关的问题,驱动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分析知识,使得他们产生了很多新的观点,这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创新.
教师在设置物理问题活动情境时,需要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合作小组,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与学习特点,进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弥补短板.同时,教师在引导初中生探究物理问题的时候,需要适当调节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继而让每个学生都踊跃参与到问题学习情境当中.初中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引下,不但能够顺利完成组内物理知识的探究与分析,而且还能在小组内收获众多物理知识与学习技能,随后在互相分享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在问题学习情境中,学生会不停地纠错以及改进对问题的认识,从中提出新的疑问,使其思维意识得到有效地开发.教师则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地引导,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直到他们顺利将问题解决完毕.接着,教师再为学生进行讲述问题解答的过程与重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初中生对于物理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创新能力.
总之,在现代化的物理课程中,教师要把握课程中的主要教学任务.对此,教师可以更新问题的形式,以问题驱动学生去主动探索,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从而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