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倩 袁亚昌
高职教育日益发展,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受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在以往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中可以发现学校部分学生存在伤、病、残疾等各种疾病长期不能正常上体育课的现象,因此本文以学生体质健康为出发点,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在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发现的部分因伤、病、残疾等特殊群体的学生不能参加体育课锻炼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学校体育课教学实施实际情况,从教学三大目标着手提出相适应的体育保健课开设策略,激发这部分学生体育学习和进行自主锻炼的兴趣与自信,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通过高职教育体育教学实现因伤、病、残疾等特殊群体学生身心潜能的最大发展获得最大学习效能,也为开设体育保健课的推广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借鉴。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迅速和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得到多样化成才需要的重要机会,职业教育也得到了更加平等的对待,这也使得因伤病残这部分特殊群体的体育课上课和考核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针对在校残疾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体育课程是在199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及。另外在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育指导纲要》第四部分第十条中也明确提出对部分有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的相关规定。本文是以眉山药科职业学院开展体质健康测试中发现因伤、病、残疾等特殊群体的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调研,发现目前连续三年当中因伤、病、残疾等特殊群体的学生不能参与体育课锻炼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学生人数与比例逐年上升。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细则,参与体育保健课的学生在每年一次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需要按照文件要求进行申请免于体质健康测试。因此,这部分参与体育保健课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教育是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基石,高职教育离不开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因此针对因伤病残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在大学体育课中十分重要。
1 伤、病、残疾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基本情况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在2019年5月发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2020年5月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近年高职扩招200万学生的任务。这意味着国家实行高职院校学生扩招大步推进高职院校的招生改革,使得高职院校面临降低高职入学门槛问题,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特殊群体也跟着流入高职院校,他们的体育教育也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原本这部分因伤、病、残疾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就一直处于体育教育边缘,对该群体进行特殊教育的观念未很好形成。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这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新的职业教育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部分学生也尤为迫切地需要备受关注。我校是2018年新办的高职院校,通过三年的体育课程教学以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当中因伤病残等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参与体育课程和体质健康测试的学生问题凸显出来。从表一当中可以看出目前我校2018年这部分学生有12名,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3.26%,2019年这部分学生有43名,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3.38%。2020年这部分学生有174名,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5%。从图一中可以看出从2018年至2020年三年期间,这部分学生的比例随着每年学校学生的增加也在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学校体育保健课也就需要应运而生。另国家教育部根据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学生的特点将这部分学生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残疾型、病症型、损伤型和体弱型,从近三年我校提交免测申请的情况来看病症类学生人数最多,损伤类学生最少。这类学生十分渴望上课能与其他学生一样受到同等的对待,希望参与课堂学习与锻炼。
2 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必要性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于此以体育为保健的教育对于伤病残等特殊群体学生就具有同样重要的教育价值。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但现如今我国的学校体育保健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这一类学生,因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得因伤病残等特殊群体体育的教育功能可以在德育,智育、劳育等这些方面发挥其相关作用。这类特殊群体可以通过在体育运动传授知识和与之适应的简单技能的过程中,来达到对他们的教育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帮助作用。
迄今为止,大部分高校体育保健课程基本都是以体育运动理论课、养生保健课、运动医学课、益智类知识课为主要授课内容,适当的让其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改善这类特殊学生的健康,不仅让其体质得到增强,还能使心理上获得认同感,积极达到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一方面让他们能够根据上课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来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且对身体有益的运动处方。利用体育保健课上实际简单可操作的健身养生运动的学习,让这类学生掌握基本动作要领,使之在对身体状况有所了解的前提下学习养成并重视锻炼,同时可以准确评价自己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另一方面通过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认识育了解,让其并能根据身体机能和实际情况可以自己选择较为适合的运动项目来进行相适应的体育锻炼。通过这种课程的学习可以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培养伤病残等特殊群体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和敢于直面自身缺陷的坚强意志品质。
开设体育保健课对于这类因伤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而言,课程目标是不仅要努力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还要是学生能拥有素质目标。教学过程当中强化正确体育锻炼意识,摆正自己因自生缺陷而不愿意参与体育,不敢动起来的态度逃避态度,到体育保健课上的体育锻炼使之能够在得到肯定、获得自身任课。从而将自己以往的不敢锻炼到愿意锻炼,从害怕到自信,增强获得体育获得感。进而使之在简单的體育保健锻炼中享受到锻炼带给自己的快乐育满足,让他们在今后自信健康的步入社会,参加工作,融入生活。这类特殊群体学生参与体育保健课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得该学年的体育学分,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保健课学习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真正价值,对于部分因受伤参加保健课的学生可以暂时参加该课程,主要是恢复身体为主,等其身体恢复正常尽快回归正常体育课和国家体质健康测试。
3 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具体策略
3.1 以素质目标为出发点
体育保健课的实际教学首先要把握思想关口,保证体育保健课要做好课程思政与教学协调同向发展。体育保健课教学改革的推进除了要能够达到锻炼学生体质、帮助学生恢复的目的,同时也要有助于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克服病痛带给他们的伤害同时也能更加积极而勇敢的面对生活,使得在校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教育与健康成长的机会。培养自信自强、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意志。
将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运动特性与课程思政要素紧密结合,以学生为本,激发体育保健课所蕴含的隐形课程思政元素,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例如体育保健课融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积极促进传统养生文化与体育保健课课程相结合的终身体育氛围形成。融入健身气功传统古礼仪式教育,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发自内心地喜爱、弘扬。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正确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精髓,让学生充满中国心,充满中国情怀,充满中国气息,拓展学生传统体育运动文化素养,增加职业认同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下这部分学生素质教育快速步入新的台阶,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无形中也培育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3.2 以知识目标为出发点
合理定位学校体育保健课程知识目标,第一是了正确认识自我身体,其次学习体育运动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保健康复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行自我康复,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体育康复知识和独立锻炼的能力。同时转变体育保健课程考试评价机制的模式,这类学生的特殊情况在校体育课程的考核和评价要不同于一般学生的考核标准,应着眼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独立从事体育运动的能力探索上课方式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式要从单一的技能考核评价转变成为多维度、多形式的身心发展与思想变化进行评价,激励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总体而言,即是通过在校的体育保健课的教学让体弱多病、肢体残疾的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康复理论和运动技能,能够在课外和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进行自我评价、设计和锻炼,可以真正实现体育自主学习和自我康复,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学才可以做到“授之以渔”,在科学系统的体育康复知识学习下进行适合自己的简单有效体育运动帮助自己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和心理愉悦,而不仅仅只是每学期的枯燥乏味且能在一旁见习的体育课来让学生达到锻炼身体更有效果,而切实使这类因伤病残疾等特殊原因的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掌握体育保健课上要求的知识目标。
3.3 以技能目标为出发点
2022年5月1日颁布实行的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所以体育保健课的教学要结合考虑这类学生身心的特殊情况来制定技能目标,通过学校的体育保健课教学,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利用问题导入和专题案例分析等上课方式将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系统的认识和学习,让学生在各个时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更好的了解,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身体机能和生理特点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设计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和营造轻松愉悦的上课环境让学生主动进行快乐的参与,掌握符合自己身心发展的体育运动技能,满足学生基本日常的体育锻炼需求。并且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科学合理的体育健康知识能独立完成制定出自身需要的运动处方,能正确选择身体所需要的健康饮食,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运动技能基础和学习其他技能的能力。
4 结语
高职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学校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是因伤病残等原因造成无法正常上体育课的特殊群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保健可的教学也是提高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样这个时期的一系列学习也是这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前的最后受教育的一部分。做好最后这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上好体育保健课,为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保健课的教学落实从教学的三大目标出发,针对因伤病残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也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当中重要一环。借此以体育保健课课程教学目标为思路,让思政思想教育先行,全面贯穿体育保健课全过程,讓学生通过学习体育保健课的知识与掌握相适应的体育锻炼技能,采用多维度过程考核评价让学生养成长期的体育锻炼习惯,改善其身心状态,找准自我身心健康定位,拥有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从而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乃至提升其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眉山药科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