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中小学生民族传统体育认同研究

2023-01-23 20:10:27彭军高浩光
当代体育 2022年43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彭军 高浩光

本文以港澳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港澳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进行研究。对港澳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总体认同状况、教育实践状况、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专门的调查与分析,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社会现代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现代体育普及化的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影响力逐渐淡化。然而民族传统体育,实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外在表象之一,民族传统体育影响力的逐渐淡化,就是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力的淡化,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坚定文化自信”。因此要想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就必须持续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和升级,以此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在人们中的认同感,逐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及文化的传承。

1.1 研究目的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各城市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互动越来越多,如“省港杯”足球赛、粤港澳大湾区毽球公开赛、穗港杯毽球锦标赛、佛山武术、舞龙舞狮等。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使命,如何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何提高港澳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已成为需要研究與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情感认同为出发点,对当前港澳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的认同、传播渠道及开展形式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有利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网、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大量关于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认同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作为本论文的相关研究基础。

2.2 定性分析法

采用比较、归纳、演绎、综合等方法,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本论文的撰写中,本人对所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概括总结,并把其中重点的部分进行研究分析。

2.3 问卷调查法

利用微信、邮箱、网站等方式对港澳的部分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10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481份,有效问卷比例为94.3%。

2.2.4 数理统计法

本文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总体认同状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民族传统体育认同是实现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先决条件,只有得到认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才会被接受,才会有传承的源动力。因此要想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就必须持续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和升级,以此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在人们中的认同感,逐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及文化的传承。

3.1.1 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了解度与参与度

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了解度与参与度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地位,同时也反映出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在调查港澳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程度中发现(表1),了解的占34.7%,较了解的占28.1%,不了解的占37.2%;在调查港澳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度中发现,全部参加的占8.9%,大部分都参与的占63.8%,参与一小部分27.3%,不参加的为0。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程度比预料值偏低;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度较高。

3.1.2 学生对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

学生对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表现于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在关于学生对学校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的态度问题调查上,有72.7%的学生态度是“很热情的参加”;有27.3%的学生态度是“不怎么热情”;“不参加”的学生为0。在关于开展传统体育活动是否有意义的问题上(表2),100%的学生认为有意义。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3.1.3 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景性

学生的关注与支持度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在关于传统体育活动有传承的必要和民族传统体育是否应该发扬光大的问题上调查发现,有90.91%学生认为传统体育活动应该适当传承。100%的学生认为传统体育文化应该被大力支持,因为民族的底蕴从传统文化得以体现。因此在情感认同这方面,可以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与传播在中小学中具有良好的基础。

3.2 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实践状况

3.2.1 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接受度

运动参与是体现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接受情况之一,接受情况还包括相关理论知识获取。港澳中小学生在文化认同上普遍能够接受和喜欢民族传统体育,但在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理论知识获取过程中,更多的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调查者中仅有12.27%表示“经常”阅读民族传统体育书籍或接受相关教育,但是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刺激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处于相对被动学习状态。

3.2.2 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实践参与度

在关于对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活动开展项目的问题上(表3)港澳中小学生选择情况如下:排第一的是“武术”,有72.7%的学生选择。排第二的是“舞龙舞狮”,有54.3%的学生选择。排第三的是“毽球”有45.5%的学生选择。关于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形式上,63.6%的学生认为学校只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45.5%的学生认为学校通过“体育竞赛开展活动”;36.4%的学生认为学校通过“社团开展活动”。由此表3得知,学校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活动开展项目和形式缺乏整体设计和连续机制。

3.2.3 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活动氛围的感受

在关于现在的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氛围怎样问题上(表4)27.3%的学生认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氛围与以往没有变化,38.4%学生认为传统体育活动氛围越来越浓,还有34.3%学生则认为传统体育活动氛围越来越淡。在关于应该如何增强传统体育活动氛围问题上(表4),选择“多向年轻人介绍传播传统体育活动”的学生占73.6%,排名第一。选择“适当政策支持激励”的学生占61.9%,排名第二。选择“改变形式,适当结合时代”的学生占36.4%,排名第三。可以看出学生都渴望更多获得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渠道,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作为相对合适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习并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发挥自己能力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3.3 影响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认同的问题表征

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认同的问题表征体现在头脑中对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信息进行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近年来,港澳中小学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在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依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3.3.1 民族傳统体育教育缺少情感导入

当前,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碎片化现象突出,情感体验肤浅,难以使学生深刻感受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的精神和内涵。

3.3.2 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缺乏

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是是传承的关键,有限的教学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目前港澳中小学生的校本体育传统文化内容主要是以武术、舞龙舞狮、毽球为主,让身处不同环境的学生难以引起文化共鸣。

3.3.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渠道有限

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媒体组织的指引与导向作用不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弘扬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具体表现为信息传播的内容偏向于西方现代体育项目;譬如对瑜伽、跆拳道、足球、篮球等竞技项目的报道要多于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调查结果表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程度比预料值偏低,不了解的学生占37.27%。

(2)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参与度较高。100%的学生认为传统体育文化应该被大力支持。

(3)大多数学生对主动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理论知识的热情不高,处于相对被动学习状态。但是学生都渴望更多获得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渠道,希望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或影视作品的方式来传播。

(4)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体育竞赛开展活动”、只有一小部分是通过“社团开展活动”。由此可见。在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活动开展项目和形式上,学校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活动缺乏整体设计和相关规划。

4.2 建议

4.2.1 合理设置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多:如龙舟竞渡、风筝、拔河、秧歌、舞狮舞龙、踢毽子、太极拳等。但在进入校园,作为课程内容时要选择民族传统体育相对具有优势的项目,根据本地区特色选择适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适当的进行创新,打造出具有校本特色的民族传统课程,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持续发展。

4.2.2 通过校内外社会团体为学生提供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机会

通过参与互动、情境体验的方式,达到强化民族传统体育实践育人的效果。如举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友谊赛、邀请赛等。

4.2.3 大众媒体要大力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

构建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教育格局。深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活动,增强校园氛围。

4.2.4 通过影视等相关作品创作和生产传递文化精髓

如《少林寺》让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极大的宣传与推广;《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与毽球的片段也感动了许多人。以此引发的“情感认同”,可以潜移默化的提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4.2.5 加强港澳中小学生对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

需要“社会层面”“学校层而”“家庭层面”“个人层面”“媒体层面”,使这五个层面形成教育合力。

课题来源:2019年度《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专项基金。

作者简介:彭军,(1978年11月-),男,汉族,湖南省邵阳人,职称,讲师,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作者单位:1.广州应用科技学院;2.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2016体育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