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瑞
从国际上看,一方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非经济因素严重冲击,国际资源供应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对我国资源安全带来重大挑战。从国内看,“十四五”时期,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我国资源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因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是“两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资源高效利用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着眼于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协同论方法和应用体系等方面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
《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立足我国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的伟大实践,深入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资源循环利用理论、方法、模式、创新等,内容系统全面,特色鲜明。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成果,在重要思想、理论知识和体系创新的梳理与整合方面,《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全面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对象、分析方法、典型应用、协同(耦合)机理等内容,全面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资源循环利用研究的核心定义与关联要素。
一方面,《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发展路径和基本途径的历史进程做了阐释,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加深了对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内在协同关系的认知,完善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另一方面,《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和丰富了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制度体系、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理论阐释,为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推进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应用部分,《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宏观背景,细致讨论了典型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典型金属产品的循环利用、典型行业的循环利用,并应用物质代谢理论、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分析等方法对资源循环利用的过程、潜力、效率等进行科学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和完善了资源循环利用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方法体系,探索了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创新应用架构,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
从内在关联研究为创新视角,《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探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循环利用之间的协同耦合关系,包括耦合机理、耦合协调度指标、耦合关系评价、关系优化等重要内容。
实现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协同目标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对我国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协同关系的科学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通过一系列政策创新和实践总结,已经从资源循环利用实践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转向两者协同共进,资源循环利用在良好的生态文明政策下稳步发展,谱写了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助力了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逻辑严谨、内容全面,关于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的若干创新见解,进一步解读和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生态文明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论体系,可操作性的真知灼见和对策建议若干值得有关方面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