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职业学校 董 杰
根据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针对中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富有特色化,在创新中确保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心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在未来适应社会的需求。
审美教育是利用艺术或各种美好的形态作为手段对学生的美育,艺术作品中包含着美学元素,教师要挖掘艺术作品中的美学元素,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有助于对学生心灵、语言、行为的美化,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将对美的认知应用到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与智慧。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教师组织学生在开展审美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审美态度。审美态度是以美的态度看待世界,这种审美态度能给予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第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对美的直觉能力、感觉能力,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要参与审美活动,利用审美直觉感受审美意象,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审美趣味包含审美标准、审美偏爱,审美趣味决定审美指向,学生的审美趣味形成了审美格调以及审美品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升审美品位。
中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是为了实现审美教育目标,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唤醒,要挖掘美术作品中的美育元素,找到审美教育的切入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索,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教师将专业的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节、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兴趣。在欣赏中,既要有感性的认知,也要有理性的分析,既要有专业知识的分析,也要有情感方面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分析、评价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掌握美术知识,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体会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精神。教师要在长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课实现认知、教育、审美功能。以下具体分析在中职美术欣赏课中落实审美教育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感受构图之美
在中职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防止空洞地介绍理论,注重学生理解美术作品,教师要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风格、构图,从而领悟画家在美术作品中渗透的思想情感。
例如,《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世界绘画史上独具特色的作品,在《清明上河图》这幅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幅美术作品,构图为散点透视,画卷中呈现出农村、市集的人、牲畜、房屋楼宇、船只、车、桥、树木等繁杂的景物,画面中的人物各具神情,呈现出疏密有致的画面感,彰显出一定功底的笔墨章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幅美术作品的画面美、构图美,感受宋代的城市生活风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2.利用多媒体感受意境之美
中职美术欣赏教材中的一些美术作品呈现出了优美的意境,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冲击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意象,体会其中包含的意境之美。
例如,在《溪山行旅图》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幅美术作品。这幅美术作品呈现出了山川、溪水、小路、商旅、林木、巨石、驼队,整个画面很有诗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通过大自然中的意象,呈现出很美的意境,展现出了生活的脉搏、和谐的生命运动。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画面中的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动之美
在中职美术欣赏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生动性,感受栩栩如生的意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画面中呈现的生动之美。
例如,在《群虾图》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这幅作品,展示出了虾各自的体态以及群体的动势,将虾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学生欣赏画面的疏密层次、浓淡虚实,给人一种生动可人、清新淡雅的画面感。
1.利用合作讨论感受主题之美
中职美术欣赏教材中的有些美术作品具有高尚的主题,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通过美术作品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思想认知。
例如,在《丛竹图》这幅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问题:这幅作品的画面是怎样的,具有怎样的笔墨特点,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记录。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这幅作品的深入理解。
2.通过自主思考感受造型之美
雕塑作品中涉及一些专业知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雕塑的整体造型,而且要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取一定的美术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
例如,在《歌乐山烈士群雕》的欣赏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问题:什么是雕塑,这座雕塑由什么组成,欣赏这幅作品,有怎样的审美感受?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雕塑包含的创造手法为雕、刻、塑,这幅作品由红色花岗石组成,展现出了造型空间,将雕塑赋予了凝聚力、感召力,具有造型之美。
1.利用创作背景感受雄伟之美
中职美术欣赏教材中包含一些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承载着一定的历史背景。教师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从而感受雕塑作品的伟大、雄壮。
例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欣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收集关于这幅雕塑作品的创作资料,深入了解这幅作品,感受这幅作品的庄严肃穆、雄伟壮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感受建筑的自然之美
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建筑体现着时代特色,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不同,教师要让学生欣赏我国的建筑,感受不同的建筑风格之美。
例如,在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的欣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收集这座建筑的相关资料,从而加深对颐和园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景观,感受颐和园的自然景观之美。
中职美术欣赏课,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学,而且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作品展览馆,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艺术,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有利于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提高对美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以及自豪感。
综上所述,在中职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落实审美教育,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美术欣赏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设置问题开展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探讨、分析美术作品。教师利用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利于加深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