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霞
(宁夏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宁夏石嘴山 753099)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会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具有双重责任,一方面,要为单位的发展负责,要考虑单位小集体的利益;另一方面,要为社会负责,要为所有的信息使用者负责,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经济法规制度,有义务和责任去维护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种双重责任在两方面利益发生尖锐矛盾时,就会常常使会计人员处于两难的境地,无从选择。因此,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会计专业课程中,不断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诚实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重要性,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论文以会计职业风险理论与实验课程为例,通过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实现育人目标[1]。
会计职业风险理论与实验是会计学专业的方向模块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让学生掌握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风险的相关理论;通过视频放映、学生即兴表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及早认识到会计人员职业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能力、沟通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在会计工作岗位上防范、控制和规避会计职业风险做铺垫。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满足社会所需求的会计人才。
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遵守公民道德准则、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法治思维等思政元素融入到会计职业风险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模块教学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并实践,不断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诚实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重要性;让学生及早认识到会计职业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正确的处理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能力、沟通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防范、控制和规避会计职业风险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会计人才。
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后,本文分别从会计职业风险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和要求等方面确定了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到课程育人目标之中,并分解落实到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案讲义当中,具体内容如下: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实守信”思政元素融入到“领导授意做假账实验项目”教学中。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即兴表演完成“领导授意做假账实验项目”,表演结束后,以小组形式对扮演会计角色的学生的表现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指导老师点评,讲授关于诚实守信的相关理论,并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教学预期成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做到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培养法治思维”思政元素融入到“领导授意私设小金库实验项目”教学中。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将“领导授意私设小金库实验项目”的模拟情景录制视频并放映,让全体学生分组讨论视频中出纳的表现并发表意见,指导老师进行点评。实验完成后,指导老师讲授坚持准则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
教学预期成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坚持准则”的重要意义,认识到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做到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将“坚定理想信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思政元素融入“内部沟通能力实验项目”教学中。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以实验课的形式完成“内部沟通能力实验项目”,设计剧情,让学生扮演会计人员并即兴表演相关情节,让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小组意见,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最后,指导老师讲授会计工作中沟通协调能力的相关理论。
教学预期成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性;熟悉沟通协调能力的内容;掌握沟通协调能力的方法。要热爱会计工作和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增强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将“坚定理想信念——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融入“资金周转突发困境实验项目”教学中[2]。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以实验课的形式完成 “资金周转突发困境实验项目”,设计剧情,让学生扮演财务负责人,即兴表演相关情节,或者直接将相关案例资料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小组意见,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最后,指导老师讲授会计工作中突发事件的相关理论和应对方法,结合会计名人讲授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的案例。
教学预期成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性;熟悉实践中突发事件的内容;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学生要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扣子”等思政元素融入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为主题的翻转课堂中。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提前安排以“客观公正、廉洁自律”为主题的教学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案例并进行整理分析,在课堂上分组分享案例,学生小组互评,最后老师点评。
教学预期成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客观公正的重要性,做到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认识到会计人员应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将“遵守公民道德准则——职业道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培养法治思维”思政元素融入到会计职业风险理论的教学中。
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指导老师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会计职业风险的认知情况,并对会计职业风险进行理论讲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会计职业风险,掌握会计人员职业风险的防范、控制和规避方法。
教学预期成效:了解会计人员职业风险的防范意义;熟悉会计人员职业风险的表现形式;掌握会计人员职业风险的控制方法。
项目团队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形成了一套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具有极强的示范性。例如,教学设计中将会计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实守信”思政元素融入到“领导授意做假账实验项目”中[3]。具体设计如下:
测试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学生职业风险意识,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规范业务行为,遵守职业道德要求,提高学生正确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遵守“诚实为本,操守为重”等会计职业道德核心规范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公司本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达到51 800元,公司领导为了粉饰财务报表,授意会计将修理费用中的机加工分厂的24 000元的修理费用资本化,增加企业的资产,并降低当期费用。
第一步:选拔2名学生,1人扮演领导角色,1人扮演会计角色,准备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并将扮演领导角色的主要台词告知学生,但不告知会计人员的台词,主要测试会计人员的第一反应。第二步:现场即兴表演,即领导授意会计将机加工分厂的24 000元修理费用资本化。让全体学生观察会计人员对领导指示的反应。第三步:表演结束后,提出如下问题:1.会计的表现如何?2.如果你是该会计,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如何处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总结,讲授关于诚实守信的相关理论,并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风险形成正确认识和理解。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重要意义。能够做到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能够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课程教学任务结束后,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较理想,具体如下:
1.学生参与率高。在课程参与度方面,总体参与度较高。根据调查数据可知,96.55%的学生坚持并乐于保持全勤。其中课前参与度方面,分别有88.51%和89.66%的学生能积极完成课前案例和学习小组的任务分工。课中参与度方面,86.21%的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后参与度方面,93.1%的学生能积极完成并主动提交作业。通过词频分析,大多数学生投入较高参与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有助于将来就业、加强专业认知和对老师讲课方式的喜爱。
2.学生满意度高。在课程满意度方面,总体反映良好。71.26%的学生对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表示非常满意,22.99%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4.6%的学生表示中立。其中,超过90.80%的学生对融入思政元素的学习资料表示满意,超过75.86%的学生非常愿意接受在教学中插入一些思政视频。通过词频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改革中加入更多互动和讨论环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兴趣。
3.学生受教育效果好。在受教育效果方面,也分别调查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和思政内容学习情况。89.66%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改革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87.36%的学生表示对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改革也促进了思政内容的学习。调查还发现,学生课后会回忆印象较深刻的内容,分别包括政治认同(73.56%)、国家意识(82.76%)、文化自信(74.71%)和公民人格(74.71%),表明当前课程涉及的思政内容范围较广并且知识内容较为均衡。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87.36%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5.4%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修养,90.8%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75.86%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培养哲学思维。此外,通过词频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希望在将来的思政内容中融入更多与文化自信相关的内容。
高校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发了会计职业风险理论与实验课程,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培养法治思维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养,让学生及早认识到会计职业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提高了规避会计职业风险的能力,提高了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