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珍 汪方攀
1. 开化县中村乡人民政府 浙江 衢州 324300;2. 开化县音坑乡人民政府 浙江 衢州 324300
节水灌溉技术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了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效益,也关系到农业发展与生产。为切实提高农田产量,满足节水环保需求,有关部门必须掌握最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平,降低农田灌溉中的水资源消耗,在满足农作物基本用水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水资源消耗,实现节水灌溉目的。
喷灌技术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较为成熟的一项节水灌溉技术,其发展应用的时间较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也发挥出了极为优秀的效果。随着我国环保节水理念的不断深入,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推进喷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喷灌技术中,需要使用管道将水资源运输到农田灌溉现场,随后使用相应的压力设备,将水资源喷洒至农作物表面,以完成灌溉工作。其灌溉效果较为均匀,可充分利用水资源,降低了灌溉时的水资源浪费。据数据调研结果显示,使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的农田,农作物表面覆盖水的均匀度超过90%,且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率也可达到85%以上。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节水率在30%至50%之间,切实起到了节水环保的效果。新时代下,喷灌技术不仅要起到节水效果,更要在此基础上发展节能作用,全新的喷灌技术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压力设备,降低了人工工作量,减少了灌溉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投入。而现今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喷灌技术也已引入了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技术,真正提升了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能性[1]。
微灌技术也已经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广泛应用,微灌技术是在传统滴灌技术基础上衍生而出的一种全新的灌溉技术,具体分为渗灌、滴灌、微喷灌和小管通流灌等几种不同方式。根据农田现场不同的灌溉需求,工作人员可自由选择不同的灌溉模式,合理搭配灌溉方式。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微灌技术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更小,作用范围较广,应用方式灵活。实际灌溉过程中,微灌技术可以采用多种灌溉手法,实现地表和地表下方的同时灌溉,将水资源直接作用于农作物的根系部位,促使农作物对水资源的吸收效果,进一步提高灌溉效率,大幅度缩短了农作物成长的周期,提高了农田经济效益。微灌技术可以与压力设备配合应用,通过调节供水压力,对微灌水量进行合理调整,提高微灌技术的节水效果。通常情况下,微灌技术的节水率在80%左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较小,另外由于它可直接作用于植物根部的特性,能有效降低灌溉中的废料消耗,大幅度提高了水资源实际利用率,具有稳定的经济性、环保性,受到了业内广泛好评。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应用时,工作人员会使用功率较低的压力设备,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中,完成灌溉作业。实际灌溉中,需要通过调节压力完成对水资源输送环节的控制,根据不同农田的种植现状、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和给水区域的蓄水量等内容,实时调整低压管道中的水资源输送量,进一步提高其节水性能。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的应用,需要在农田内配置低压管道灌溉系统,其中包括运输水管道、给配水装置、系统保护措施和低压管道灌输设备。该技术对水资源的节约效果稳定,且操作方式便捷、管理模式简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2]。
步行式灌溉技术在应用中,人力资源投入较大,需要工作人员亲入现场,使用相关的专业设备完成灌溉。虽然此技术应用时,会耗费一定的人力资源,但工作人员会使用较为先进的农机设备,可大幅度提高农田灌溉的实际效果。先进的农机灌溉设备,通常具有极强的节能、节水的作用,其环保性能极强,可以大大提高灌溉节水效果和节水率,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保性和低能耗性。除此之外,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会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不断获得提升,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理念,对自然环境的生态维护以及修复工作关注度极高,并组建了对应的工作小组,致力于提高生态文明工程的发展与进步。其中,水体资源的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此时,有效提高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业水资源配比,便可提高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效果。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应用高质量的节水灌溉新技术,便可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灌溉行业的环保性能,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水资源消耗,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做出了一定贡献,真正实现了节水的环保作用。
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合理应用,还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根据农田中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合理调节供水量,满足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农作物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高质量的节水灌溉技术,为农作物创建更稳定、优质的生长环境,以此提高农作物农田的生产效率[3]。
节水灌溉新技术中,运用了多种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的高新技术,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降低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可进一步提高农产业创收,提升农民群体的经济收入。
大部分农业承包商的管理意识不够完善,当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新技术的配套系统、设备建设竣工后,并未搭配专业的技术人才,对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做出专业技术指导,农田水利建设现场没有及时开展合理的现场管理、监督工作。在灌溉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各类突发情况,农民群体不了解专业的操作技术,无法自主解决问题,降低了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效率。另外,在应用灌溉新技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或系统产生故障或运行异常时,若这类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便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导致整个农田水利建设无法正常运转,为农民带来极大损失。另外,如果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检修作业,在长期投入使用后,相关的机械设备及系统管道均可能出现损坏,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农田灌溉流程,甚至需要重新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复或重建水利系统,提升了资金消耗[4]。
合理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需要与科学的农作物种植分布规划相结合,才能起到起真正的节水效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设备的应用效果受农作物分布情况的影响较为严重。节水灌溉的主要目的,便是在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用水需求的基础上,节约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消耗,部分农田在种植过程中,并未合理划分农作物的种植区域,导致灌溉技术无法取得预期效果,还白白提高了工程的建设成本。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区域水土条件、气候条件均有不同,因此各个地区选用的农田灌溉技术,需要以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农作物分类为主,因地制宜地选取合适的技术,方能达到节水效果。节水灌溉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关人员必须要了解当地的水土环境、农田地质情况及常见农作物类型,选用效率更高的节水灌溉技术,完成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例如某地农田,建设及发展资金较为充裕,当地经济较为发达,有关人员便可选用技术含量较高的灌溉技术,优化其节水性能,使用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农田灌溉的节水率,积极引导农业水利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有关人员需要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灌溉方案,结合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及农田种植效果,制定合理、科学的灌溉方案。充分考虑到农作物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周期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需要结合农田所在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环境下的土壤含水量等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要求有关人员充分考虑到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开发多渠道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方式,进一步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现场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节水灌溉技术的管理工作,尤其要关注节水灌溉新技术的系统管理,要求管理部门结合农田的实际需求,设计更加科学的灌溉系统,对灌溉系统做出日常的保养、维护、检修作业,延长其使用寿命,合理优化系统运作方式,提高系统的节水效率。另外,有关人员需要在开展灌溉系统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该技术的实用性,不断研究并开发全新的技术手段,使其具备节能、节水且高灌溉效率的应用特点,确保节水灌溉环节整体的运行模式标准化、高效化。管理人员需加大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的推广及宣传力度,解决传统灌溉技术中效率低下的核心问题,优化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宣传普及工作。
要求有关部门优化农田内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关人员应根据农田的农作物种植现状,开展细致、严谨的调研工作,了解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并对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布情况做出详细的标注。在掌握农作物种植情况的基础上,适当的调节节水灌溉系统的布局和输水管道,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当前,节水灌溉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可以满足基本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标准化及规范化需求,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农田水利建设前期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的项目资金,方能使其达到稳定效果。前期建设及落实工作,需要有核心技术、配套设施、项目资金作为支撑,为农田水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有关部门需提前做好工程造价预算及资金统筹管理,确保资金链可持续、稳定运转,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效率及质量,确保节水灌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有效应用,使其维持稳定、良好的运营状态,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节水灌溉新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体现。全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水资源的消耗,避免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升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我国农业生产不断进步。故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开发、研究,根据不同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配置科学有效的应用方案,使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