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的路径优化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为例

2023-01-23 12:25范治荣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测试中心科研院所信息管理

范治荣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海南海口 57110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1]。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字红利”不仅深刻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而且有效推动了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在全国,苹果、大豆等8个大类15个品种的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试点稳步推进,信息加速整合共享开放,越来越多的大数据转起来、用起来,促进农业生产组织更精准高效[2]。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作为农业领域的科技支撑单位,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模式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升级而改变。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农业科研院所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准。文章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测试中心)为例,分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路径选择,以期提升农业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水平。

1 农业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1 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现阶段,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人才资源短缺以及信息渠道闭塞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掣肘。作为农业领域科技支撑力量,农业科研院所应亟需改变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产业发展升级、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1.2 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

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农业科研院所与政府、企业、高校等机构之间交流合作比较频繁。在信息化时代,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科技创新发展需求是农业科研院所亟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一体化的信息应用平台,有利于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与外部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获取科技创新前沿动态以及行业发展最新成果,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从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1.3 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农业科研院所的治理现代化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农业科学院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做出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实现治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农业科研院所的治理体系,增强多中心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此外,以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从而提升农业科研院所的治理水平。

2 测试中心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测试中心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测试中心是隶属于农业农村部的科研单位,主要从事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下设12个部门(研究室)。2020年3月以来,测试中心通过“简道云”系统,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1.1 打破组织结构框架,推进扁平化管理

通过信息技术赋能,提升了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效率,同时将办公室、财务办公室、科技办公室、营养与健康研究室等12个部门(研究室)进行职能重塑,打破了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壁垒,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与信息共享。

2.1.2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数据化管理

不像纸质文件,数字信息可以被构建和展示出许多模式和特例,从而创造出比存放在文件柜中的简单存储多得多的东西[3]。由“人员跑腿”转向“数据跑腿”,将项目申报、人事管理、合同审批等业务集中整合到“一站式”服务平台,跨越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释放各类人员的能力,提高业务办理的质量和效率。

2.1.3 明确业务范围和程序,推进标准化管理

根据管理、科技、工勤3类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标准化管理,设置人事管理、项目申报、车辆管理、物资采购等业务专栏,明确区分业务范围和申请流程,使各类人员从碎片化、交叉性的规制中得到解放。

2.2 测试中心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对农业科研院所的改革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测试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科技创新发展改革的要求。现行的信息系统虽然在优化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基础开发和运行维护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不足,导致信息运转效率缓慢和存储空间狭小。此外,信息平台更新缓慢容易带来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引发信息丢失或泄露的风险。

2.2.2 信息化缺少全局性规划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测试中心信息化建设时间较短,全局性规划不足。首先是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建设的滞后为行为主体的“不作为”创造了条件。由于惰性思维的存在,往往将职责范围内的业务推卸给网络技术故障,将主观的“人的问题”借口给技术[4]。其次,信息共享程度有待提升。当前信息系统只满足于一些常规业务的基础性数据,且部门之间仍然存在“信息烟囱”的问题,信息共享的广度和深度有待一步提升。此外,监督机制不完善,有的部门或职工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2.2.3 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匮乏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通常情况下,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升级维护都与信息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从实际情况看,虽然测试中心信息管理人员队伍整体上显年轻化,但是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管理岗位,大部分信息管理人员基本上是由各部门(研究室)的技术人员兼任,在信息搜集、传递发布、系统维护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此外,个别信息管理人员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对现代信息技术存在排斥心理,加上缺乏信息技术专业化培训,以致于在信息管理工作中积极主动性不足,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 优化农业科研院所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3.1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农业科研院所高效运转的硬件基础。农业科研院所在预算过程中要把信息化建设纳入统筹范围,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

3.1.1 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升级

扩大信息系统的网络宽带和存储容量,打造一体化、规范化、自动化的信息应用平台,增强业务信息数据备份能力。同时,通过优化和升级,赋予信息系统更加简易便捷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从而满足农业现代化治理的客观需要。

3.1.2 设置信息安全预警防控系统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当网络系统遭遇黑客攻击或病毒入侵时,信息安全将成为系统维护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信息安全预警防控系统建设,及时发出风险警示,将病毒拦截在初始阶段,有利于防止重要信息的泄露或丢失。

3.2 加强信息化制度顶层设计

通过顶层设计和统一协调,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

3.2.1 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制度的问题归根到底要从制度设计中寻找解决办法[5]。通过制度形式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目标任务、职能分工以及业务流程标准,保证各项工作从数据搜集、存储、传输到应用,都有章可循、规范运转。

3.2.2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统一标准,对内部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同时搜集农业领域相关机构的重要信息,导入信息化平台分门别类管理,扩大信息系统开放范围,满足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

3.2.3 完善信息管理监督机制

严格落实信息管理的监督机制,统一审批事项需经过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层层把关,保证各项业务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皆有“第一责任人”负责,减少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增强农业科研院所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3.3 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因为信息的时效性较强,如果没有专人负责,系统很快会因无法满足使用需求而被放弃[6]。因此,要突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定位,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3.3.1 加强信息技术人员培训

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开展信息化理论学习和实操技能培训,增强信息技术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感知能力、处理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在信息采集、存储、分析、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3.3.2 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将信息化管理水平作为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明确信息化考核的内容和权重;同时完善奖惩机制,将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岗位晋升等挂钩,以此激励信息管理人员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4 结语

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科研院所实现治理现代化的科技支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农业科研治理体系有机耦合,打造开放融合的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改革,增强信息开发应用能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面对现代信息技术迅速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农业科研院所要顺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创新农业科研信息化管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测试中心科研院所信息管理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石墨矿标准分析方法探索取得重大进展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支撑单位
——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地质实验测技术支撑单位
——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基于云平台的特种设备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研究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