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分析

2023-01-23 03:38高雪兰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林场造林苗木

高雪兰

甘肃省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康乐 731500

在社会经济体制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我国国有林场实现了生产模式的高度集约化和规模化,其经济收益日渐增长,并且实现了林业部门对林业技术的研发,提高了管理技术水平。近年来,我国森林和林场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模式却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发展需要。为了进一步加快技术研究进程,还改进现有的营林技术,并根据实际发展状况,优化与调整技术研究和管理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目标的营林技术研究,才能实现我国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国有林场的改革升级措施更应以满足林业行业的可持续性为主要目的。

1 加强造林绿化后林业技术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林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森林保护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而针对林业发展模式的整体转变,主要依赖于林业部门的发展。传统林业发展模式更注重整体,往往会忽视一些微小细节,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过于注重经济增长,而忽略了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导致森林资源短缺,反而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发展,使其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这是因为过去的林业发展其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解决,林业经济将会遭受巨大冲击。

经过多年分析和研究发现,林业行业目前的工作技术含量较低。由此可见,森林培育技术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存亡,传统的林业技术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即便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先进技术,却不一定能发挥其经济效益,重点在于经营理念和技术落实要达成匹配效果。只有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将先进技术落到实处,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优化林业建设队伍的整体配置

传统林业的发展结构较为单纯,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过于依赖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依靠人力落实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将对最终的工作成效产生直接影响[1]。林业发展的基础是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工程所需的知识。在传统林业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生产经验如果不足以满足生产需要,则整个工程的推进都会受到不利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树木发育不良或者遭遇了病虫害的侵袭,工作人员则需要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由此可见,在生产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与植树造林工程相匹配的专业能力,同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调查森林植被的情况。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之后,工作人员在生产工作中,也可以利用此类精密度更高的仪器进行测量工作,从而解放生产力,不必再耗费时间在技术含量不高且重复性的工作上。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深入学习生产技术和设备操作要点。实际生产过程中,经过精密度较高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科学化管理,数据的实时收集也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森林中林木的状态,遇到突发事件可以及时做出反应,从而避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切实提高生产效率。

1.3 发展林业营林技术的意义

林业营林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林业的发展,并且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林业技术创新包括利用转基因技术在育种工作上实现重大突破,实现林业资源的不断优化,并且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技术上的创新也能优化防治技术,使之更加高效、便捷,与此同时降低使用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林业建设的脚步因为森林培育技术不断加快,林业资源的种类也由此变得更加丰富。

针对我国复杂的地质环境,林业创新技术能为一些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的地区选出最适合的树种,实现不同区域的最佳发展路径,大大提高林业资源质量。同时,林业技术的创新还能优化、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改变之前忽视细节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将重点聚焦在行业细节上,使产业结构不断丰富且趋于稳定状态[2]。

2 先进林业技术的应用

2.1 林业育种技术

2.1.1 种植地选择与前期处理在造林期间,对苗木的早期培养也存在诸多注意事项。在苗木生长期间,苗木长势和后期的存活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因此,种植地的选择尤为重要。种植区域的选择要根据苗木品种的特性进行,这是影响苗木培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树木生长对种植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要求较高,不同种类的树种更是从土壤条件到气候条件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好,因此,在选择种植地时应进行实地考察,寻找所选苗木能够适应的地理环境。不同苗木对土壤含水量各有偏好,有的喜湿,有的耐旱,这些都在选址的考察范围内。林业从业者应结合苗木的实际需求开展苗木的种植区域规划,在选择合适的地址之后,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整改,使之保持较好的状态,以顺利开展后续种植计划[3]。

2.1.2 苗木培育期管理苗木的整个生长时期都可能出现抵抗力较弱的情况,此时,应格外注意外部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在苗木比较脆弱的发芽期,应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苗木受损死亡。从业者在根据相关规定开展林业工程时,应对苗木的实际生长状况进行定期监控,掌控其生长的大致状况。在苗木抵抗力较弱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增强其抗逆性,以防苗木在生长发育期间受到病虫害的侵扰。部分土壤肥力较为肥沃的苗木种植区域还需要注意除草工作,做好日常的水肥管理、病虫害管理还有除草管理工作,其中,除草应该和水肥管理的周期相同。在经过浇水施肥后,田间的杂草也会迎来生长的高峰期,这时进行除草管理能更好地控制杂草的生长密度。在越冬时期,应提前做好防寒工作,以保障苗木能够顺利越冬。

2.1.3 苗木病虫害防治苗木种子的具体生长状况在苗木后期的长势中可以看出,同时在早期购买种子的时候,也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和数据了解种子的发芽能力等。在苗木生长管理期间,应格外注重苗木的水肥管理。苗木发育期,应科学、合理地保证相关措施,以满足苗木生长需求为基础,在生长过程的各个阶段,针对易感的病虫害类型制定预防方案,避免病虫害对林业工程的进度和最终效果造成影响与损失。不同的生长时期,苗木对各类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各有不同,需要防范的病虫害类型也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应尽量避免林业工程受病虫害影响导致进度缓慢。在实际制定病虫害防治措施时,应尽量采取可持续发展方案,以增强苗木抵抗力的预防措施为主,并且采用绿色、无污染、低残留的杀虫技术。

2.2 移植造林技术

2.2.1 选择合适的移植造林时间不同类型的苗木对气候环境的适应力不同,因此,选择适合的培育时间对苗木的生长发育来说尤为重要。在适宜的时间展开移植造林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苗木的存活率。造林时间还需要综合种植地的地理特点、气候特征等因素进行选择,有些苗木在移植过程中耐寒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更加温暖的时期进行移植活动。在树苗培育完成后,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进行造林处理,当地的降水量、自然气候特点、地理环境都会影响移植造林的具体时间。例如,在较为寒冷的北方,造林时间应选在平均气温较高的3—4月,此时的气候条件和降雨量更适合苗木生长发育。而在南方地区,其气候条件的特点就是全年平均气温较高,并且春季开始得比较早,在2—4月就可以进行造林活动。

2.2.2 确定造林范围和密度造林工程中的移植造林活动,首先,需要保证不同种类苗木在经过严格挑选的种植地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同时还应结合林业工程整体规模和进程的规划,严格限制并按照要求规划造林范围,保证森林绿地与城市生态的衔接和融合较为自然,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化生态的环保作用。在移植苗木时,要避免植株过密或过疏。为了使最终的移植造林工程达到较好的效果,应该尽可能避免不够合理的植株密度安排,以达成最终的林业工程需求为目的,严格控制移植范围和密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植株的存活率[4]。

2.2.3 注意事项在移植造林途中,应尽可能减少苗木受损的情况发生,为苗木后期生长奠定基础。在移植造林的过程中,应注意种植过程中保持操作规范,以确保在移植造林后,树木的根茎叶保持较好的状态。在移植过程中,要注重为苗木补充水分。为保持苗木的良好状态,尽量不购买产地较远的植株,同时在运送过程中注意对苗木的保护和养护。在林场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植物检疫工作,对进出的车辆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此确保病虫害的病原体不会经过日常活动流通,也能够更好地隔离林场中现有的病虫害。

2.3 国有林场的造林技术

2.3.1 选择适合树种的播种方式在林场管理工作中,营林技术的改进十分重要,其主旨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因此,还需要经过合理的考量后选择适合播种的树种和品种,再按照需求,根据营林项目的具体要求,对树种进行合理配置。播种时,不同的播种方式各有优劣,往往会因为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而做出调整,因此,应采用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的综合播种方式播种,以适应相对复杂的造林环境。在播种时,应尽量选择较平坦的地势;在选择钻孔法的时候,要选择技术能力较强的种植人员,这种播种方式的成本较高,比较适合本身经济价值较高的苗木。

2.3.2 注重整地更新带来的影响国有林场在整地的过程中主要以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为主。不同的整地方式适合不同规模的林场,而根据营林项目的要求还应做出细节调整。种植人员本身应对2种整地法有充分的了解。地形不同,整地方式也有所不同,往往会影响最终的造林收益,应引起技术人员的重视。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还加强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以此节约人力成本,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全面整地的方式提高播种效率。

2.3.3 林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森林经营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林场的生态系统稳定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实施森林经营技术的同时,应详细调查森林的种植条件,同步展开森林资源的调查工作,在开展相关项目时,要以科学、合理的应用方案为基础。在此过程中,还应加强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定期进行保水保土的作业,同时增加土壤肥力,使土壤条件更加适合林木生长[5]。

3 造林绿化后期林业技术工作探究

3.1 优化森林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技术的创新科研成果能够为之提供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首先,林业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林业技术的创新与科研。在此过程中,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并且引用其完善的管理模式,林业部门要与林业院校、科研机构加强沟通与合作,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技术,并使生产活动在先进技术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同时,完善森林培育技术机制和体系也十分重要,有关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促进林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且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参与研发工作。相关院校和研究所应着力于培养林业专业人才,使之投身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工作。

3.2 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林业发展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工作人员,正是基层的工作人员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构建以基层工作人员为主体的经营体制,并不断引进专业人才。目前,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于缺乏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能力过硬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构建一支结构完善且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关键任务。对此,林业部门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不断加强当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并且在薪资待遇方面尽可能满足员工的生活需要,并设立奖惩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此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林业建设。并且,要在技术研发上投入足够资金,这样才能留得住科研人才。大力培养实用型人才,不断促进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发展。

3.3 大力宣传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

现代林业发展已经融入了许多创新技术,仅仅只是应用创新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增强整个行业的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林业也步入信息化建设阶段,林业生产与时俱进的同时,应在实际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对森林资源的监控工作,这样在生产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尽可能减少生产中的损失,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发展现代林业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信息平台深化宣传工作,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引导人们参与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6]。

3.4 落实林业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

林业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这一目标的各种途径又包括改善水土流失、防洪防涝以及改善土地荒漠化等措施。在优化生态系统的同时,应尽可能激发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森林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抗逆性,在砍伐行为合理的情况下,大多数环境污染的状况都可由森林自身的生态系统完成修复。同时,要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提高修复和保护工作效率,做到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设立林区封闭保护期,在此期间不得有砍伐行为,给森林恢复缓冲的时间。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林业的不断发展,其生产和管理上的弊病逐渐暴露,传统的技术研发和管理理念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如今,人们开始追求生态文明建设,过去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制约了各行各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想为林业发展谋得稳定发展的未来,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可持续营林技术,进一步提高森林和林场的管理水平。林业部门应通过相关政策加强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培训,为林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同时及时更新森林管理方法,完善林场的管理制度,以此解决现有林场的生产管理问题,以绿化技术促进林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林场造林苗木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苗木供求信息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