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共青团要履行好全团带队政治责任,规范和加强少先队推优入团、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机制,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1]。共青团在党、团、队育人链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接党组织,下连少先队,因此必须发挥其上下贯通的关键作用。
党、团、队育人链条是指通过少先队、共青团、党组织相衔接、相贯通的一体化培养过程,不断强化青少年的政治观培养,构建贯穿青少年成长全过程的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模式,帮助青少年实现从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到党员进阶发展的全链条思想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体系。通过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能够为党和国家造就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党、团、队育人链条作为贯穿青少年成长全周期的最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载体,它的本质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政治观的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政治观是青少年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点的集中体现,其形成和发展有自身规律,主要包括启蒙、塑形、确立和固化四个阶段。党、团、队育人链条同学历教育、学段教育高度重合。在基础教育阶段,要重点在青少年心中埋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的种子;初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政治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阶段,共青团需要“育好种子”;高校阶段是青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的关键阶段,共青团要积极做好推优工作。青少年拥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后,在党组织的关心下,仍然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生活不断提升党性修养,以实现政治观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青少年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有组织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少先队员的年龄范围是6—14 周岁,贯穿小学、初中阶段;团员的年龄范围是14—28 周岁(团员年满28 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办理离团手续),贯穿初中、高中、大学以及社会生活阶段;党员的年龄范围是18 周岁以上,贯穿高中、大学以及社会生活阶段。这三个阶段互相衔接、不断进阶,时间跨度之大,涉及教育学段及主体之多,使得这一链条的衔接贯通工作既极为重要又极为复杂。因此,确保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实现对青少年不间断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尤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从自身发展而言,党需要源源不断的优秀青年的认同、选择、追随和加入。党历来重视培养和发展青年党员,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的最根本职责和使命就是确保红色血脉绵延不断、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一本质要求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党和国家进一步明确教育必须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强调通过“大教育”、“大思政”工作体系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当代青年的社会分布更加多样、社会流动更加频繁、自组织化倾向日益凸显,新经济新业态领域青年、青少年网络社群、青少年自组织等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引起重视。三是多元社会思潮对青少年的影响,其中以西方物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对青少年的精神价值、家国情怀以及历史自信带来巨大挑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3]。四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青年是其中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需要在充分考虑目前已有组织体系和工作格局的基础上,系统全面掌握其工作流程、内涵和载体,深刻把握目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聚焦系统贯通、流程优化、工作协同等方面进行完善。
衔接贯通是党、团、队育人链条的基础和关键。按照入队、入团、入党的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的内在要求来看,育人链条的衔接贯通主要包括“三接续”、“四认同”、“六衔接”、“六贯通”、“三协同”、“两载体”等六项具体内容。
“三接续”。在党、团、队育人链条中要重点做好考察环节接续、档案材料接续、教育培训接续。其中,考察环节接续是指做好贯穿不同学段、阶段的党、团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连贯考察;档案材料接续是指严格按照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定和要求,确保档案材料的规范和完整;教育培训接续是指实现团课党课、团校党校、社会实践等相关教育培训的连贯和互认。
“四认同”。通过党、团、队育人链条的衔接贯通,要着力实现青少年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4],深刻领悟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六衔接”。根据党、团、队育人链条的延展进程,要做好队、童衔接,团、队衔接,党、团衔接,初、高衔接,高中、高校衔接,学、社衔接等六个方面的衔接,其中前三个阶段主要强调不同政治身份发展阶段的衔接,后三个阶段主要强调在不同的学习工作阶段和场景之下做好团员和党员培养发展相关工作的衔接。
“六贯通”。为了进一步夯实党、团、队育人链条的实践内涵,要重点做好组织建设贯通、阵地建设贯通、活动开展贯通、课程建设贯通、培育体系贯通、考核评价贯通等六个方面的工作[5]。其中,组织建设贯通是指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相关组织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党组织对团工作的指导,加强团组织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阵地建设贯通是指统筹推进包括党群服务中心、团员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青年中心、青年社会组织、少先队校外基地在内的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党、团、队育人阵地一体化建设;活动开展贯通是指在各类教育主体内,结合不同阶段青少年的教育规律和特点,统筹设计和开展相关党、团、队活动;课程建设贯通是指探索党课、团课和队课的贯通建设;培育体系贯通是指依托干部培训体系构建党、团、队干部在教育培训上的贯通,同时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青年政治骨干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接续贯通;评价贯通是指进一步打通少先队辅导员以及团干部的职业发展路径和通道,在思想政治引领、党建考评体系中增强考评的贯通度。
“三协同”。党、团、队育人链条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工作,需要重点做好党、团工作协同,学段教育协同,团、教协同三方面的工作。党、团工作协同重点是要加强党对组织育人和推优工作的指导,学段教育协同主要强调做好青少年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到高校阶段的接续培养,团、教协同主要强调做好团系统同教育系统等的协作,共同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两载体”。在党、团衔接阶段,共青团主要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新时代共青团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行动计划”两大主要工作载体,构建以青年政治人才培养为核心,统筹加强青年科技、技能、经营管理、乡村振兴、公益人才培养的“1+5”工作格局,通过分领域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最终实现对各方优秀青年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培养和政治吸纳。
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针对青少年政治引领、政治培养和政治吸纳提出的最新要求,根据笔者所在课题组前期的调研,目前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在宏观层面,系统思维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往的学术研究、实践推进主要集中在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党建带队建等分阶段层面,尚未充分关注到从系统性、贯通性的角度和思维来看待入队、入团、入党这一不断进阶发展的过程。二是在中观层面,各工作主体的协同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党、团、队育人链条所涉及的党委组织部门、教育部门、团委部门和少工委等不同的工作条线及单位,其衔接性和协同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在微观层面,衔接程序和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涉及党、团、队育人链条的关键环节即推优入队、推优入团、推优入党三次推优的标准和程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共青团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作为先进青年自己的组织,从纵向角度来看,上接党组织,下连少先队,处于党、团、队育人链条的中间位置;从横向角度来看,肩负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一重要政治责任,在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要作用路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共青团处于党、团、队育人链条的中间位置,要着力发挥好自身的系统贯通作用,通过进一步优化推优工作机制,做好队、童衔接,团、队衔接,党、团衔接等工作,通过多主体协同,实现初、高衔接,高中、高校衔接,学、社衔接等青少年成长发展不同阶段的衔接。
1.做好推优。在队、童衔接阶段,要重点突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按照《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实施全童分批入队,根据入队标准,达标一批吸收一批,最终实现全童入队[6]。在团、队衔接阶段,要重点突出团员的先进性和荣誉感。共青团要不断强化全团带队政治责任,加强在团前教育、推优入团等重点内容方面的具体指导。同时,教育引导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通过运用入团激励、评议激励、荣誉激励、机会激励、发展激励等方式,不断促进青少年发展进步。在党、团衔接上,要大力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把团学比控制在合理区间,主要考察青少年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行、发挥作用、执行纪律等方面的作用和表现,重点关注推优质量,不断规范推优程序,加强过程培养,提高推优质量,确保为党组织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2.注重协同。党、团、队育人链条涉及的工作主体多,横跨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需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党组织对团组织的指导,通过党、团工作的协同,实现党、团人才共育。在青少年的学校教育阶段,要重点依托团、教协同机制,促进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之间的工作衔接。在青年就业和社会生活阶段,要重点依托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通过团、企合作,团、社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共青团同社会各领域、各方面之间的合作,更好促进学、社衔接。
3.推进融合。党、团、队育人链条本质上是对青少年进行政治启蒙、政治培养和政治吸纳的育人链条,与学历教育和学段教育高度重合,因此要充分考虑其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融合关系,在充分尊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家庭、社会等因素对青少年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共青团在党、团、队育人链条中要始终坚持育人导向,这是由它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党章明确规定,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共青团要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与其他同样具有育人功能的组织相比,共青团的育人要求和特色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以开展思想政治引领为根本教育目标。政治性是共青团三大根本属性当中的本质属性,也是共青团的灵魂。从党、团关系角度看,共青团是由党一手缔造的,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因此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和服务青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是其最主要的教育目标,也是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的内在要求。
2.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教育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这是共青团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理论教育和武装的核心内容。共青团要不断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化阐释”的能力和水平,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3.以社会实践为主要教育路径方法。实践育人不但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更注重实践与理论并举,强调“过程树人、经历树人、体验树人”[7]。实践育人是共青团育人职能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共青团在育人方面区别于其他教育组织的鲜明特点。在学校领域,教育部于2018 年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从课程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数据信息体系、动态管理体系、价值应用体系五个方面构建了一整套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和自我管理服务的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成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8]。根据长三角地区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研究报告,大学生最喜欢参加的活动排名前四位的是志愿公益活动(66.4%)、学习培训活动(58.3%)、参观实践活动(52.2%)、文艺比赛活动(49.3%)[9]。在社会领域,共青团引导广大青年在奥运赛场、科技攻关、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第一线,以及施工现场、生产车间等社会大课堂接受实践与磨砺。共青团通过各类实践育人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引领广大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充分尊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成长发展规律。一方面,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要注重结合当代青少年在少先队员阶段、共青团员阶段、党员阶段不同的思想特点和认知特点开展相关工作,积极转变话语体系,综合运用文、画、影、声等相结合的多元化传播方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内容和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另一方面,要从满足青少年追求成长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精心设计相关活动,将社会主流价值观与满足学生成长的具体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参与感和获得感[10],使青少年在不断追求政治进步的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成长发展。
2.积极吸纳各方优秀青年靠拢党、团、队育人链条主渠道。共青团最大的优势是遍布基层一线,深入青少年身边。从党、团、队育人链条发展的全流程来看,前期的主要阵地是在学校系统,覆盖青少年大中小学全学段。随着青少年完成学历教育阶段,步入社会生活阶段之后,共青团在党、团、队育人链条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根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 年12 月31 日,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371.5 万名,其中非学生团员2990.5 万人,占比40.1%,全国共有共青团组织367.7 万个,其中非学生团组织183.7 万个,占比50%[11],由此可见社会领域党、团育人和党、团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共青团要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不断扩大团组织覆盖面为基础,不断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建设,重点聚焦各类新经济新业态领域、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自组织开展工作,并最终实现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实现社会领域青年的党、团育人和党、团衔接。
3.着力推进党、团、队育人链条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有机融合。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前期的主要阵地在学校系统,与学历教育和学段教育高度重合,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其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有效融合的问题。在融合机制上,主要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机制推进相关工作。在融合内容上,以促进青少年政治观启蒙、塑形、确立和固化为核心,系统融合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协同推进相关教育活动。在队伍建设上,综合运用团干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各学科教师、各领域模范代表、先进典型人物等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作为“大教育”和“大思政”格局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在“三全育人”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格局中要处理好同教育系统等之间的协同互促关系,共同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