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做好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探讨

2023-01-22 13:13:35郑祉余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水利部门防洪调度

郑祉余

岷县水务局 甘肃 定西 743000

新时期我国水利部门针对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明确强调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及国务院部署决策精神,通过采取超前组织准备以及密切监测预报等系列工作手段,加强对水旱灾害问题的科学应对,确保防汛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从客观角度上来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落实到位与否,往往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以及社会安全等产生重大影响。针对于此,各级水利部门必须深化各自的岗位责任意识,坚持按照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要求以及相关理念,聚焦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重难点问题,通过不断补短板、夯基础,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以及工作效能。需要注意的是,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所面临的扰动因素较多,在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将新理念以及新技术内容应用于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建设当中,以保证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得以高质量开展。

1 水旱灾害发生特点以及作用影响分析

因我国大多数地区自然地理以及气候条件相对特殊,导致我国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较多。结合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尤其表现在水旱灾害频发方面。其中,受到部分地区自然地理以及气候条件特殊性的影响,促使水旱灾害可能发生任何季节以及任何地点。

1.1 发生特点分析

人多水少以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匀基本上可以视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受到季风气候以及地形等自然条件影响,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匀,很容易诱发水旱灾害问题。一旦发生水旱灾害问题,所影响的范围较大且危害程度相对严重。不难看出,水旱灾害具有影响范围广、突发性强的特点[1]。

与此同时,结合我国大量洪水调查研究表现,我国主要河流大洪水在时空特点表现上多呈现出阶段性以及重复性特点,也就是容易频发水旱灾害风险,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安全。除此之外,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稳定安全所带来的损失影响相对较大,其中,危害最大的灾害就是水旱灾害。可以说,水旱灾害所表现出的负面影响程度大、危害性特点相对明显。

1.2 作用影响分析

水旱灾害作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生产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严重。举例而言,水旱灾害不仅会对农业生产以及农村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会对灌溉、航运及发电等生产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往往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建设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不难看出,水旱灾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范围相对较广,必须加以高度重视。一般来说,水旱灾害所涵盖的自然灾害类型较多,如比较常见的山洪灾害、干旱灾害等。一旦某个地区出现上述水旱灾害问题,往往就会对本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2]。

其中,山洪灾害是现阶段我国自然灾害中很容易引发人员伤亡事故的重要灾种类型。如果不加以提前预防应对,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损失将会不可估量。同时,受到汛期等因素影响,河道水量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引发水位急剧上升现象,当水位上升超过可控状态之后,会引发暴雨洪水问题,威胁该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某地区同一季节内一段时间特别干旱,而另一段时间特别涝,可能会引发山洪爆发以及外水入侵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问题是。此外如果出现旱涝交替现象,则可以表明该地区旱涝极端事件可在短期内表现出共存特点,很容易导致人员伤亡以及水库垮坝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 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新职责以及新要求分析

为坚决打响水旱灾害防御攻坚战,各省市地区水利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应该坚持扛牢政治责任,积极按照多措并举的工作理念,全面筑牢安全底线思维,保障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得以高质量开展。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全面压紧压实防御责任,对新时期水旱灾害在防御工作发生的新变化以及新动态进行全面掌握。并结合党中央及国务院部署决策精神,对现阶段本地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及时补齐,助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朝向高质量目标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期间,相关人员应该主动将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理念贯穿落实到水旱灾害防御全过程工作当中[3]。

其中,相关人员应该重点针对河道、水库等突出问题进行全过程排查管理,及时将风险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当中。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必须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对当前流域水工程运行状态进行详细了解。一旦发现险情问题,必须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保障抗洪抢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需要对中小河流洪水以及山洪灾害等自然灾害问题进行密切监测与预报分析,最好可以按照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标准,加强对危险区域险情状态的监测分析,以期可以第一时间报告重大突发情况并科学应对,减少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损失。

3 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难点及问题分析

目前,为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安全底线,消除水旱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问题,各级水利部门以及主管单位坚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重难点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与强调优化。结合工作反馈情况来看,大多数地区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落实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从整体工作角度上来看,部分地区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细节以及精细化管理方面还是存在薄弱问题,无法达到高质量发展任务要求。其中,各级水利部门以及主管单位所面临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难点以及现状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从防洪排涝体系建设上来看,部分地区在重要支流防洪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不完善问题。与此同时,区域排涝问题亟待解决。再加上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健全程度不高,导致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所存在的短板问题较多,难以满足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高质量发展要求[4]。

(2)从水利调度体系建设发展来看,部分地区在水利调度体系建设方面所存在的壁垒问题相对较多。主要表现在防洪调度方案健全程度不高以及调度信息存在沟通不畅问题,最终导致水利调度体系健全程度不高,容易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效能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3)从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管理能力上来看,部分地区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管理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弱项问题。如在运行管理方式上仍旧按照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实践管理,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薄弱且安全监测预警能力不足。最重要的是,部分地区水利部门以及主管单位在水旱灾害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基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方面严重匮乏,难以切实增强风险预警管理能力以及山洪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意识。

4 高质量做好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部署措施及优化建议分析

4.1 牢固构筑防洪排涝工程高质量发展格局,夯实防洪安全基础

为牢固构筑防洪排涝工程高质量发展格局,各级水利部门以及主管单位应该坚持按照科学合理的防洪策略对新时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问题进行重点强调与贯彻落实。其中,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坚持按照上蓄、中疏、下排的防洪策略手段,全面增强区域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能力[5]。

与此同时,为妥善解决城市排水问题,相关部门可通过利用升级改造雨水泵站以及加强中小河道治理等策略手段,实现对雨水源头的科学控制与合理调整。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该重点针对城市蓄滞洪区以及调蓄工程末端建设问题进行统筹部署。最好可以按照多元化方式手段,切实增强防洪减灾效能。如可以采取渗、蓄、滞等措施手段进行实现。

4.2 多方联同协作,健全完善水利调度体系

实现多方联通协作,始终是健全完善水利调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其中,气象部门应该发挥出自身的工作职责,重点针对中小河流洪水以及山洪气象风险进行提前识别与加强预警。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通过建立分区域以及分流域的气象致灾指标预警体系完成对气象风险的预警管理。

与此同时,水利部门应该对防洪调度方案以及防御洪水方案等进行科学编制与优化调整,实现对防洪排涝工程的精细化管理。除此之外,各级水利部门以及主管单位应该针对跨流域或者跨区域防洪泄洪以及引水调水等重点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其中,可通过健全完善防洪调度信息跨区域协调机制实现对防洪调度工作的妥善处理。

4.3 紧抓实干、多管齐下,全面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各级水利部门以及主管单位应该坚持按照紧抓实干、多管齐下的工作原则,全面推进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高质量开展。一方面,水利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管理以及考核方法,加强对各主管单位管理责任制以及工作落实情况的集成化管理。其中,重点针对违法违规活动进行严厉打击,保证水库等重要基础设施得以安全运行。

另一方面,水利部门以及主管单位应该加强对防洪工程监测预警能力的重点提升。在管理过程中,可结合信息化管理技术构建防洪工程监测预警管理体系,实现对重要堤防险工险段以及水库等基础设施的动态监测,根据监测数据结果,当前重点监测区域是否存在险情问题进行提前识别与应对管理。除此之外,基层水旱灾害防御队伍必须深化个人的防洪安全管理责任,在日常工作期间应该注重防洪安全培训教育以及宣传引导工作落实问题,保障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6]。

5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发展形势以及方向分析

十四五时期,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中,各级水利部门以及主管单位应该深刻意识到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特殊重要意义。在工作落实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坚持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对一切危险因素的排查管理。其中,为进一步保障供水安全以及粮食安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各级水利部门以及主管单位应该重点围绕以下工作内容以及发展方向展开管理,以切实增强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效能。

5.1 强化水旱灾害防御顶层设计内容

坚持强化水旱灾害防御顶层设计基本上可以视为全面提升防洪排涝标准以及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规划设计人员应该站立在高质量发展角度,统筹考虑防洪排涝以及雨洪利用等重点元素。与此同时,规划设计人员应该重点针对蓄滞洪涝区建设以及河道达标治理等重点问题进行强调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其中,进一步增强布局结构的合理性与完善性。

5.2 健全立体化汛情监测网络体系

健全立体化汛情监测网络体系始终是全面提升水旱灾害应急监测能力以及防御能力的重要手段。其中,在立体化汛情监测网络体系构建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立足于海陆空立体化汛情监测角度针对监测站网布局优化问题进行重点强调。如可以从完善雨情、水情以及积水等监测站网布局方面进行调整优化。其中,在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应该利用雷达、遥感识别技术等对当前汛期监测体系构建问题进行全面优化。同时也可以利用5G等新一代通信基础进一步增强情监测网络体系的信息共建共享力度,保障应急监测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得以全面增强。

5.3 重点提升水旱灾害防御以及预警能力

为保障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以及预警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各省市地区尤其是郊区应该加强对水库以及中小河道洪水预报预警问题的重点强调与优化处理。与此同时,城区方面应该加强对洪涝灾害防治问题的推进处理。如可以通过构建相关洪涝模型对当前管网排涝能力以及河道行洪能力进行实时评估与科学分析,根据分析数据结果对当前区域洪涝风险程度以及可能发生的重大影响进行提前识别与应对管理。除此之外,所构建的洪涝模型需要完成对山洪风险以及流域洪水等灾害风险问题的研判分析,并借助相关技术手段及时发布洪水以及山洪等预警信息[7]。

5.4 明确精细化以及高质量管理方向

实现精细化以及高质量管理目标始终是提升流域防洪以及城市排涝调度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建议相关人员可主动引入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保障郊区流域多目标以及智能调度功能得以全面发挥。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应该立足于不同目标需求如雨前、雨后等,对区域水质、水量进行联合调度与优化调整,确保城区防洪排涝效果得以全面增强,保安全以及减污染等目标理念得以顺利实现。

6 结语

面对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新职责以及新要求,各地区水利部门必须主动立足于现阶段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短板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对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以及工作部署问题进行全面改进与优化调整,充分缓解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主要压力。与此同时,各级水利部门以及主管单位应该对当前水利工作格局构筑问题以及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发展问题进行充分优化,以期可以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平。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将新技术以及新理念方法融入到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当中,如可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全面增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效能,进一步助推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水利部门防洪调度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大众科学(2022年8期)2022-08-26 08:58:54
水利部门财务管理优化研究
经营者(2021年10期)2021-11-29 15:27:41
正确对待水利部门投资城市供水事业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54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水利部门档案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兰台内外(2017年5期)2017-06-06 02: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