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引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探究

2023-01-22 11:08冀里萃
晋中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劳动大学生教育

张 静,冀里萃

(晋中学院经济管理系,山西晋中 030619)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大学生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是高等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基础工程,应当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

一、党建引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这是我们做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遵循。

(一)党建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我们党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每一时期我们党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因时制宜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大学生劳动教育亦是如此,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包含着对劳动教育的系统解释和深刻理解,全面揭示了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实施和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育人价值取向的共识。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2],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使命。只有以党建领航大学生劳动教育,才能保证其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使大学生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回答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根源性的问题。大学生劳动教育是高校建设德智体美劳 “五育” 教育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党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领导权,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这既是实施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想建构,也是正确的方向指引。

(二)党建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3]65《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也要求 “高校党组织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大学生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也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大学生劳动教育涉及社区、企业、家庭等各方面的育人主体,以党建引领大学生劳动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党组织的政治、组织和思想优势,借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形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合力,筑牢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的组织基础。

(三)党建丰富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提出了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4]988等基本观点,而这些观点正是大学生劳动教育最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和最重要的内容。

党的建设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劳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劳动史,劳动在党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回顾党的发展历程,1939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 “发展生产,保障供给” 的方针,在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的领导下,石油工人在油田生产建设中用双手铸就了大庆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艰苦奋斗蹚出了一条发展的新路......这其中既创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等劳动精神,也涌现出了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 的时传祥、 “新时期铁人” 王启民等劳动楷模,这些都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优质素材。以党建引领大学生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使学生的劳动认知更加全面、劳动情怀更为入心。

以党建为引领是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然选择,同时,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对党建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共产党人发扬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四风’的重要保障。”[5]可见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和发展党建的源头活水。

二、党建引领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体系

(一)主要内容

按照内容的不同,劳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其中,日常生活劳动主要是提高学生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感知生活的美好;生产劳动是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活动中认识和体验物质创造的过程,同时让他们学会运用工具并掌握相关的技术;社会服务性劳动则重在鼓励学生凭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他人,例如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根据大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认知的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为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大学生劳动教育 “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6]。

(二)总体目标

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劳动教育要坚持以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态度和品德、树立价值观为导向,培育合格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劳动教育不仅要传授基本生活和生存技能,而且更须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通过日常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也要借助专业知识(例如管理学科、信息学科、劳动学科等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获得更系统全面、更高水平的知识,将学生培养成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学生劳动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辛勤劳动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将个人和国家、民族联系起来,心怀家国,积极践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大学阶段大学生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养成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大学生劳动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大学生劳动教育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理解并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促进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价值观念入脑、入心,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基本功能

大学生劳动教育作为高校 “五育” 教育体系的基础,对 “五育” 具有本质的承载力,具有 “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7]350的综合育人功能。

德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包含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大学生劳动教育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帮助学习在学生和实践中深入思考各类道德问题,深刻把握道德伦理,亲身体验热爱、获得等不同的情感,涵养吃苦耐劳的品质,促进学生德性的增长和德行的发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就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推动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技术能力的精进。另外,大学生劳动教育注重创新,引导学生探索新技能、发掘新知识、尝试新方法,使学生的境界和视野更加开阔。大学生劳动教育作为一项以实践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强身健体的天然场域,既能使学生身体力能,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 “劳动最美丽” ,大学生参与劳动本身就是一个发现美、感悟美的过程,同时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和建设社会,本身也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

三、党建引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做好大学生劳动教育必须突出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才能有效落实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使命。

(一)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

高校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的主体,要在贯彻国家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办学治校的实际,坚持系统化思维,在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党是统揽全局的,大学生劳动教育首先要切实加强党委的全面领导。首先,高校应建立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党委副书记和相关校领导为副组长,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党委书记等为组员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选拔、聘用适度向党员倾斜,充分发挥党在劳动教育中的领航作用。其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有合理的方案。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部署,2020年6月制订了《XX学院学生劳动教育课实施办法》,对劳动教育的对象、课程安排、具体要求、课程考核等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应急处理预案,以强化师生的劳动安全和劳动风险意识,形成了整体性的劳动教育运行机制。再者,要构建起完善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督导和评价体系。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中劳动教育尚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只是写在文件中而并未落实,普遍存在 “有劳动无教育” 或 “有教育无劳动” 的问题,所以,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整体的教育督导和评价体系中,列入高等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引入政府机关、企业及专业机构对其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督查和指导,不仅要有结果评价,更要注重阶段性和过程性评价,以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二)形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8]学校和学生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参与者,要不断激发其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的主要阵地,应当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择优选聘专兼职教师优化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同时要结合劳动教育的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既要通过课堂讲授传播劳动知识和技能,又要借助课外实践培养劳动素养和精神,制定系统的评价标准,把学生劳动教育的考评结果作为评奖、评优和毕业的重要参考,激励学生主动劳动、长效劳动。大学生要主动参加劳动教育,努力践行劳动精神,积极学习劳动知识,合理制定劳动计划并付诸实施。例如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许多 “00后” 大学生自觉投身疫情抗击的第一线,主动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

此外,家庭作为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家长要转变观念,将劳动教育置于和德育、智育等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借助自身经历,向孩子分享劳动故事,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优良品德;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树立劳动的榜样,激发孩子劳动的积极性;监督孩子做好家庭劳动,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劳动精神,增强劳动教育的效果。

社会是由各类不同的主体构成的,这些主体也应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如:政府机关等可以提供岗位,吸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企业可以搭建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创新实践的机会,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可以主动走进校园、融入大学生中,现身说法,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劳动实践;媒体平台可以弘扬劳动精神、传播正能量,为大学生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载体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目标,高校要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劳动育人的实效。一是开设劳动教育的通识必修课程。高校 “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合理设置公共理论课和公共实践课。公共理论课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础对劳动本质、劳动要素、劳动意义以及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等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可以在某一阶段集中组织实施;公共实践课则主要是组织学生集体参与到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中,可以分散在不同学期以劳动周的形式进行。二是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具有一致的育人目标和相互贯通的教育内容。如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其中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中就蕴含着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的新时代劳动精神,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三是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将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素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借助专业实习(实训)课程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教育等专业,培养劳动教育的专门人才。四是将劳动教育与文体活动相结合。高校可以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团学组织的桥梁作用,广泛开展 “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 主题演讲、劳动知识微讲堂等系列文体活动,并创新劳动教育的手段,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宣传,使学生在学、思、践、悟中获得成长。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以高质量党建为领航,各种力量广泛参与,多渠道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措施,必须持之以恒,抓实、抓细、抓好。

猜你喜欢
劳动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