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生态大省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两山”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并提出支持恩施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在省级统筹指导和宣传推广下,各市县踊跃探索、先行先试,全省“两山”基地创建呈现良好局面,已有十堰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7个地区先后成功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两山”基地创建为抓手,湖北省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和模式。
一是“生态补偿”模式。主要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鼓励生态良好地区提供更多的清洁空气、干净水源、洁净土壤等优质公共属性生态产品,推动实现保护者受益,以“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比如,丹江口市建立丹江口库区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进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一库清水送北京”,北京等受水区每年拿出资金对口协作支援库区发展,有效缓解库区财政压力,提高库区水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生态转型”模式。主要是以扩容提质和转型发展为核心,对特色工矿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和升级,吸引产业、资本、人才、技术等集聚,培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优质产业,推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比如,尧治河村创新实施“三区”(把矿区变成景区、把山区变成景区、把生活区变成景区)融合发展战略,利用矿渣填平沟壑、矿洞,建成了农耕文化博物馆、中国磷矿博物馆、三界洞天等景点,不仅恢复了矿区生态,还实现了变废为宝、生态富民,推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三是“复合业态”模式。主要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业态融合,将生态产品以生产要素的形式加入到其他商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使生态产品成为绿色产业生产要素,形成基于“生态+”的“农文旅”复合业态体系。比如,宜昌市五峰县探索形成“林药蜂”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林下种植草本药材、发展养蜂产业,平均1亩林地增收1万元左右,实现森林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
四是“美丽经济”模式。主要是依托自身生态市场,盘活特色资源,发展休闲文化游、观光度假游、娱乐休闲游、农家乐、康养、文化特色小镇、摄影写真等“美丽经济”。比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被誉为“天然氧吧、避暑凉城”,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利川市通过扶持民宿产业、建设康养小区、打造旅游小镇等措施,大力发展“清凉经济”,有效带动了乡村生态产业发展。
五是“生态金融”模式。主要是开展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市场化运作,搭建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平台;将生态资源股权化、证券化、债券化、基金化,让绿色生态成为“钱袋子”,源源不断地“生金吐水”。赤壁市注资5亿元,成立两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由公司建立交易平台,整合市域内乡村资源,包括山、水、林、田、湖、草及农村房屋等,转化为资产后,在平台交易。